写作教学怎么教

2020-07-04 02:51罗海峰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7期
关键词:交际语境读者意识写作教学

罗海峰

[摘 要]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常见问题有“有任务而无目标”“重知识而轻实践”“多要求而少修改”等。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学时需要教师创设写作情境,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让学生在交际语境中动笔写作。同时,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写作实践的时间和机会,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通过形式多样、要求明确的评议标准来引导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优化作文教学,提升作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写作教学;交际语境;读者意识;写作支架;写作实践;评议修改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19-0079-03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及时更新,对写作教学理解不深,导致目前的写作教学存在有任务而无目标、重知识而轻实践、多要求而少修改等问题。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我们要从写作教学的教法入手,研究学生写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写作目标、写作实践、作文修改等方面进行教学策略优的化,以切实提高写作教学的实效性。

一、在交际语境中下笔

为什么要学写作?叶圣陶先生的话无疑给出了答案。他说:“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回答似乎并不难,人在生活中、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学作文。写封信,打个报告,写个总结,起草个发言稿,写一份说明书,写一篇研究论文,诸如此类,不是各行各业的人经常要做的事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地提出,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可见,小学生的作文,最根本的出发点应该是叙述事情,阐述自己的观点,传达信息,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因此,小学生的写作应当是一场特定语境下的对话交流。

在交际语境中下笔就是指学生在动笔之前,就应该有明确的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要先考虑清楚文章是写给谁看的、传达什么信息、表达何种观点。在交际语境中下笔,就是为了改变学生写作时无目的、无对象,仅把写作当成词句段篇制作而胡编滥造的应付的现象。

(一)在有需要之时才写

写作是一种具有较高难度的语言技能。如果没有较强的写作动机,就很难完成。因此,在下笔写作之前要先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写作动机,这样学生才能顺利推进和完成写作活动。

台湾学者蒋勋在《文学之美》的讲座中曾提到一个例子。一名研究民歌的艺术家到陕北采风,让一位老大爷唱一唱当地民歌。大爷疑惑不解地问他:“也不悲也不喜的,唱什么歌?”在老大爷心里,歌声是抒发情感,表达喜怒哀乐的一种形式,需要有感而发,无缘无故唱歌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反观我们的写作教学,是不是有时也会出现没有明确写作目的,为完成任务而写的无病呻吟的状况呢?

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初试身手”第二题:“如果将一篇散文改写成说明性文章,会变得怎样呢?查找资料,试着将课文《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体会它们的不同。”这是一次目的不明,难以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写作任务。众所周知,散文和说明性文章两者体裁不同、语言不同,表达的主旨也不一样。在初步学习运用说明方法写事物的习作单元,要求学生将散文改写成说明性文章,这样的写作练习设计就有待商榷。这就如同要求一个初学裁缝的学徒将一件衬衫改成一件旗袍一样,学生不知道怎么下笔。如果这道题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写作练习的同时体会散文和说明性文章的不同,那么可将题目稍做改动,变“改写”为“创作”,再进行文体比较。修改后的题目可以这样表述:“查找资料,就白鹭的颜色和外形写成一段说明性的文字,试着将写好的文段与课文《白鹭》第2~5自然段进行比较,体会它们的不同。” 这样既符合这个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 “搜集资料,利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种事物介绍清楚”的要求,又凸显了习作单元的“初试身手”板块的特点,还能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两种文体表达的不同。像这样先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写作动机,再动笔写作,学生自然会有表达的冲动。

(二)要有读者意识

斯皮维认为,写作不仅是书面符号的表达,也是与读者共同完成的意义建构。写作是作者基于交流需要,与不在场的读者进行书面对话的过程。读者有时是明确的,有时可以是假设的。这个过程不像听和说那样可以自然发生,因此在学生提笔前,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他们树立读者意识,让隐形的读者参与、牵引、指导学生的作文。

例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要求:“推荐一个好地方给同学,写清楚推荐的理由。”这次写作的对象是明确的,就是写给同学的。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者意识,可以分成两步进行指导。一是在写作之前,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口语交际。话题是“如果我要向你推荐一个地方,你想了解它的哪些方面。”要多听取几个同学的意见,然后确定自己的写作内容。二是在文章写成以后,进行一次换位思考,读一读自己的文章,思考:“假如这是某位同学向自己推荐的地方,看了这篇文章,自己是否了解了这个地方?推薦的理由写清楚了吗?”这就是从读者的角度去评判自己文章,思考文章该如何修改。这样的分步指导就充分发挥了读者意识在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作用。

二、在写作实践中提升

任何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反复练习,直至成为自己大脑的长期记忆,成为身体的条件反射。写作是一种技能学习,也应该遵循技能学习的规律。因此,写作教学的关键点应该是“写”。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真正有效的作文指导应该是指导学生“从做中学,从写中会”,正如吴中豪教授说的那样——“写作实践经验的积累比写作方法的学习要重要得多。”

(一)给学生写作实践的机会

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习作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写作实践是写作教学的核心部分。香港有教师做过这样的小试验:先让学生说,再让学生写。试验结果发现,写作能力差的学生经常是说的内容很多,写的内容却很少,很多人是说的时候很有想法,写的时候想法却没有了。对这类学生,一开始就应该让他不断地写,写得通不通顺、是否跑题都不重要,“写比什么都重要”(吴中豪语)。

在这方面,美国小学的写作训练方法可供我们借鉴。据说,美国小学低年级阶段(三年级以下),作文教学不设难度,减少障碍,只要学生想写、能写,甚至可以“胡写”。他们的写作训练方法主要有三步。第一步:不管写得对不对,只要写出来。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学生可以通过画和写两个维度来展示自己想表达的内容,互为补充;不会写的字,可以用图画或者其他任何方式来表达。教师会结合学生的画和文字来理解他想表达的意思。第二步:不管写得通不通,只要写得久。就一个话题,让学生在一段时间都保持着“写作”状态,保持一种写作的紧迫感和持续感,促使自己努力思考关于这个话题的更多内容,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耐力”。第三步:不管写得好不好,只要写得快。即指定一个话题,设定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如一分钟),让学生就这个话题尽可能地多写,时间一到,数一数写了多少个单词。班级小组间还会相互比赛,看谁写得最多。这种训练看起来是练速度,实际上是训练写作的流畅度,因为要写得快要、写得多,思路和语言一定得非常流畅,以此锻炼学生写作的流畅度。这三步全都是围绕学生的写作实践展开,让学生敢写、写得久、写得快,在写作实践中提升写作技能。其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

支架原指建筑行业使用的脚手架,用于帮助工人完成伸手够不到的工作。借用支架完成教学,就是让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提供帮助和保障。写作教学中的支架,能在语篇产生的过程中,让教与学的互动更利于写作活动,确保写作活动顺利完成。

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一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和作者细致的观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从阅读学习表达,教师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第一步:出示课后练习中英国麦加文的《昆虫》中片段:“蟋蟀体形微扁,头部圆形,触角长、呈线状。有翅时,翅平叠于躯体上。多数体色呈褐色或黑色,深浅不一。雄虫利用位于前翅基部的脊产生求偶鸣声。多数雌性的产卵器很显著,呈筒状或针状。”让学生将其与法布尔写的《蟋蟀的住宅》进行比较,总结:“同样是写蟋蟀,有的文章科学严谨,有的生动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作者是怎么把蟋蟀的住宅的特点及住宅的修建过程介绍得生动有趣的。”第二步: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作者把蟋蟀比作人或把蟋蟀的洞穴比作人的住宅的词语和句子,并读一读。第三步: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大家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感受到什么。边读边想象当时蟋蟀的动作和表情,说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第四步:出示课外文段——法布尔《昆虫记》里对黄蜂的精彩描绘:“在居民之中,最勇敢的要数黄蜂了,它竟不经允许地霸占了我的屋子。午饭时候一到,这些黄蜂就翩然来访,它们的目的,当然是想看看我的葡萄成熟了没有。”总结表达方法:法布尔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中的小昆虫都变成了可爱的、有智慧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让文章变得既生动又有趣。第五步:初试身手,读一读下面一段话,试着用拟人的手法把它改得生动有趣。你也可以另外选择其他的一种动物或植物,学习用拟人的方法介绍它某一方面的特点。“春天到了,田野里各种各样的花开了。喇叭花开了,桃花开了,迎春花也开了……柳树发出新芽,小鸭子也到河里游泳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指向学习体会准确生动的表达。在教学中,教师没有一句话明着说拟人的写法怎么好、该如何用拟人手法,而是通过比较、朗读的方法,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拟人的表达效果,并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这时,教师水到渠成地推出小练笔。这样,在课文范例搭起的支架上,教师成功地创设了习作情境,激起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写作活动。从课堂现场观察,学生呈现的作文片段质量比较高,这进一步说明了写作支架在学生的写作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三、在评议修改中完善

与以往的教材相比,统编版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习作修改习惯,提升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意识和能力。单元习作经常要求学生“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改正错别字,然后读给同学听,和同学分享你发现的美景”“写好后小声读一遍,用学过的修改符号把有明显错误的地方改过来”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等要求。可见,重视作文的评议修改,是优化作文教学策略中的关键一环。

(一)评议修改形式要多样

要优化作文教学,就要改变传统的作文评议修改的形式,将单一的教师评改变为让学生先自己评改,再小组或大组分享评议,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等。形式多样的作文评议修改,不仅起到反复强化的作用,而且使学生听取来自各方的意见,在推敲当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作文。

作文评议修改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独立修改。即完成作文后,自己读一读,找一找有没有错别字,看看标点符号是否规范、语句是否通顺、是否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看完后先自己进行一次修改。二是小组评议修改。可以组成4~6人的学习小组,先将各自的作文在组内传阅,然后再在小组内逐篇评议。评议内容和自评相比,除了常规的内容外,可增加“就你看不明白的地方向作者提问”“根据教师给的评价要求打分并给出修改建议” 等。评议结束后,个人根据小组的问题或建议进行作文修改。三是个人展示,大组评议。如果想要让评议修改更加深入,就可组建10~15人的大组,每组由老师指定或学生推选代表在组内展示自己的作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语言表达是否恰当,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展示完毕后,学生就“这篇作文的亮点以及你给他提的修改意见”等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全组学生以此为例,反思自己的作文,进行再次修改。在自评、小组评、大组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善于发现学生评议中出现的本次作文的典型问题,进行点拨引导,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修改。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学生的作文在评议修改中获得质量的提升。

(二)评议修改要求要明确

想要让学生的评议修改扎实有效,教师就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在小学阶段,教师给学生提出的要求最重要的应该是写“明白”。“明白”,即既准确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不含糊、不混乱,又让读的人明白你的意思,不产生疑问或歧义。据叶圣陶先生的儿子叶至善回忆,叶老有时会让孩子把自己的作文读给他听。听完后他从不轻易说“写得好”与“写得不好”之类的话,而是说“我懂了”和“我不懂”。如果他说:“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懂。”孩子就得重新组织语言,尽力让父亲听得明白。直至叶老说“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懂了”时,再继续读下去。这个叶老教子写作的故事充分说明了“写明白”是我们评议修改的首要标准。因为写文章本来就是为了表情达意,与人沟通的,“写明白”是基本要求,也是修改的起点。评议时,要指导学生多问问“是否写明白,是否听明白?”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據本次作文的要求,制定评价标准,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议和修改。如,五年级上册《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在指导学生进行评议修改的时候,教师先是给出几个修改的建议(让特点“看”得见、“听”得清),然后让学生根据建议进行修改,最后出示评价标准(如下图)。这样,小组成员可根据这一标准给同学的作文评定星级,四星以上属于好作文。这样要求明确的评议修改,学生很容易抓住问题的关键,针对性地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习作能力。

综上所述,要改变作文教学不尽如人意的现状,教学时需要我们想方设法创设写作情景,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让学生在交际语境中动笔写作;同时,课堂上多给学生写作实践的时间和机会,并引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评议修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优化作文教学,提升作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 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

[3] 王晓敏 .浅谈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 科学中国人, 2015.

[4] 蒋勋. 蒋勋说文学.从诗经到陶渊明[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4.

[5] 逃妈.美国老师的3个写作训练法,孩子的兴趣是靠“胡”写培养起来的[J].东西儿童教育,2018(07).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交际语境读者意识写作教学
语用充实与典籍英译
浅析言语交际背后的法则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俄国形式主义的读者意识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基于读者意识的农村初中写作教学策略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