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霖
[摘 要]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管理者,也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人员。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基于心理辅导的相关理念对学生进行引导,利用共情效应感受学生的苦恼,借助内容重复的方法整合信息,并积极触发学生的情绪体验,这样就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心理辅导;师生关系;小学班主任
心理健康辅导指的是辅导者和被辅导者之间建立融洽的咨询关系,帮助被辅导者更好地认识自己,欣赏自己,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发挥自己的潜能。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学生思想、学习、健康、生活等工作的教师,在工作中要基于心理辅导理论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和谐的氛围中更好地辅导。
一、同理共情,提供心灵支持
在心理辅导理念中,倾听是辅导的基本技巧。班主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倾诉是有价值的,这样他们才能更开放地谈论问题。此外班主任还要能够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产生共情效应,要在认知层面了解学生想的是什么,体会学生的感觉是什么。这样才能更好地给予学生心灵支持。
一名学生在短时间内成绩下降幅度很大,为了了解情况,班主任和其谈心,此时要运用共情的方法,倾听学生的说法,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说道:“我最近很不开心,因为我妈妈要生二胎,他们都没有经过我的同意。他们一定是不爱我了。”班主任通过认真体会学生的内心感受,就能了解学生的心理,并引导其思考解决方法:“如果是我的话,一定要和妈妈好好谈谈,要了解一下妈妈为什么要生另一个宝宝。说不定,她有另外的原因,不是因为不喜欢我了呢?”鼓励学生主动和父母沟通,在沟通中解决问题。
人本主义学者罗杰斯提出了共情理论,认为心理辅导者要借助被辅导者的言行,深入到对方的心里去感受其情感,把握被辅导者的体验,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还要运用咨询技巧,将共情感受传递给对方,获得对方的反馈。在班主任工作中也要注意这一点,基于共情理论给学生提供心理辅导。
二、内容重述,重新整合信息
谈话过程的结构性内容在心理辅导中十分重要。班主任要尝试运用内容重复的方法重新整合获得的信息。这样做一方面能让学生意识到班主任关心自己的表达内容,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梳理事件的经过,促使其思考自己的问题,尝试自主解决问题。
有学生和同学打架,由于学生心情比较激动,所以说话也断断续续。此时班主任用重复的方法摘取其中的重要信息,帮助学生梳理整件事情。“你是说,你被同学嘲笑了吗?可是,他嘲笑了什么内容呢?你刚刚说,同学给大家展示自己的多功能笔,但是他并没有直接说你没钱,买不起啊。”此时学生又说:“可是,他故意在我的面前炫耀,这不是看不起我吗?”再次重复学生的话语:“或許这不是在你面前炫耀,而是想和你分享自己的快乐呢?”在不断地重复中,学生的思路也变得清晰,认识到自己过于敏感:“或许他的确是没有嘲讽我,是我想多了。”“既然想多了,我们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再次重复话语,引导学生思考。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不能只是倾听,还要了解学生所表达的内容。通过内容重复的方法将碎片化的内容串联起来,解决问题的效率也会更高。
三、情感反应,促发情绪体验
情感反应也是心理辅导理论中的重要内容。情感反应指的是情感所引起的各种生理反应。在心理辅导的时候要带着同情心走近学生,从情感的角度解释学生的经验,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反应,达到优化师生关系的目的。
一名学生虽然成绩很好,但是却不愿意帮助其他同学。此时和其谈心,了解其心中的想法。“我真的很讨厌这个同学,他真的好笨,我讲好几次,他都不明白,这样就是浪费我的时间。”班主任响应学生的话语,也展现出愤怒的表情:“是啊,这样真的是太讨厌了……”然后话锋一转,用自己的话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可是,反过来想一下,我们自己在学习的时候也会遇到困难吗?老师就遇到过,好几次都听不懂对方的话,这时候幸亏对方不厌其烦地帮助我,我真的很感谢他。”这些话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认识到耐心辅导能让自己和他人都有所收获。
教师要从学生的表达中激发自己的情感反应,然后再反过来引导学生。这样就避免了将自己的假设强加给学生,有助于更好地展开心理辅导。
班主任在展开心理辅导的时候要基于心理辅导理念,优化个别辅导技巧。美国心理学家艾伦·艾维认为心理辅导中的助人技巧包括倾听能力、谈话过程的结构性内容、情感反应等方面。班主任要积极和学生互动,掌握良好的心理辅导技巧,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吴凡.中小学班主任心理辅导理念和能力探析[J].江苏教育,2018(88):10-12.
[2]蒋爱华.小学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工作初探[J].中华少年,2017(16):282-283.
(责任编辑:刘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