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瑞
【摘要】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想要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必须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多给学生表现机会,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二是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想要做到这两个方面并不容易,教师不仅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抉择,还要做到维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上还能够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创新意识 能力培养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3-0030-01
一、运用多媒体交互性、可控性强的特点,搞好语文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一直是教育部门近些年来的追崇目标,但因传统教育的根深蒂固,教育方向的改革也未能找到最直接的突破口。在传统教学中,一方面,在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往往只会注意到那些优秀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状况,从而忽略了那些理解力差的学生,产生少数学生能够代表全体学生的误解。另一方面,教师为了照顾学习较差的学生,选择反复讲解某一个知识,导致教学进程缓慢,耽误了优秀生的学习时间。但在多媒体教学中,个性化的教学就展示出了它的独特优势。[1]首先,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学习的内容、自控教学进度、保证自我学习的完整性。其次,学生可以对未掌握的知识进行反复的学习和研究,保证知识的确定性。最后,学生还可针对性的向老师提出学习疑问,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水平、理解力等因素,为学生提供最具实质的解答。这样,教师就可以在一堂课中实施分层教学,保障效益最大化。个性化的教学的优势还可延伸至第二课堂,那些因客观实际限制,无法在学校学习的选修课,都可以借助光盘和多媒体电脑自行上课,而且,自控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掌控高中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想要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就必须改变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努力对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进行研究。为了培育出未来的创新人才,教育部门要求各学校同步发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价值观和情感态度。这就意味着,要在大量的语文创新性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2]正因我们在汉语的语言氛围中成长,我们十分熟悉以汉语作为人际交往的工具,同时,口头语言和书面表达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也为学生的实践性学习提供了机会。
三、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
若想培育学生的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那就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并的文章,若想要借此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就这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学习的实际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在教学中加入美学理论的讲述。
例如:以选修课本《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春江花月夜》为例,教师在授课时,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感受诗中营造的宁静、深沉的氛围,体会春江月夜的自然美。再以必修一中的《再别康桥》为例,作者在依依不舍中告别康桥,通过对康桥事物拟人化的描写,感受作者对康桥的眷恋,体会人性的情感美。
在众多的教育种类中,道德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最深远的。在语文教学中,道德教育的教育素材非常广泛,教师可以根据社会、人际交往中发生的实例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用故事的真实性感染学生,用文章中所倡导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让学生明白,道德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立志于成为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
四、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渗透教育创新
教学结果事倍功半的原因是传统的语文教法与学生的认知规律不相匹配,教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按照固定的套路进行,这样的方法对培育學生的创新能力毫无益处,更不能称之为创新教育。真正的创新教育是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的教育方法,激发出学生们积极活跃思维与敢于质询的精神。培养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规划出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案,根据实际进行选择并加以运用。
例如:在必修三《琵琶行》的学习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将学生分为A、B、C三层,并将三层学生均匀分配到各个小组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发放任务,例如“请小组内部进行分工合作,根据自己的理解,将琵琶女和作者相遇的情感表达出来”,C层学生负责理解翻译文章并进行阐述即可、B层学生需负责分析文章中的人物联系和产生的情感共鸣、最后由A层学生体会情感并结合自己的想法与情绪对此进行演绎。
这就要求我们敢于突破陈规陈说,着眼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开拓语文学习的新型教育方法。大胆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让创新意识的源泉泵发。
参考文献:
[1]谷爽姿,杨李娜.以表现性评价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高阶思维能力[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7(04):34-39.
[2]林汉新.对新课标下高中学生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