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

2020-07-04 02:12任晓
山东青年 2020年5期
关键词:新时代培养大学生

任晓

摘要:

奋斗精神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由于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学校和家庭教育缺失,外加学生自我意识不足,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不断淡化。针对上述原因,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应充分发挥社会的大课堂作用、高校的主阵地作用、家庭的主渠道作用、大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促使大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奋斗中变成现实。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重要讲话中勉励青年要有“奋斗精神”,做新时代的“奮斗者”。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培育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1]2019年4月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上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2]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也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因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新时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育和实践。

一、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时代价值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 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3]奋斗精神在任何时期都不能丢,尤其是在决胜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更加离不开奋斗精神。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是具有奋斗精神的伟大民族。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纵观历史,几千年来,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奋斗史。不论是近现代中国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是依靠艰苦奋斗精神,克服了种种苦难,创造了“中国奇迹”。新时代的大学生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继承奋斗精神,而且要将之发扬光大。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毛泽东同志于1939年5月30日在延安召开的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4]“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当前,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但是仍面临“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这一现实背景时刻提醒着人们,尤其是青年一代,奋斗的脚步绝不能停止。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作为高学历、高水平的青年群体,新时代大学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新时代大学生要继续发扬奋斗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并为此不懈努力奋斗。

3.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在诉求

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回应时代呼唤,解答时代难题。当前众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侧重点鲜有涉及到奋斗精神的系统培育,并未充分意识到培育奋斗精神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把奋斗精神纳入现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有利于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在诉求,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4.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作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关键环节的艰苦奋斗教育,最终目标和根本任务就是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5]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节奏不断加快,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新时代大学生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大学生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因此,新时代大学生应自觉树立奋斗精神,苦练本领、增长才干,努力成长成才。

二、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淡薄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淡薄的表现

新时代大学生的主流意识是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生活水平的提升,部分大学生奋斗精神日趋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积极进取的奋斗意志

当前,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日趋功利化,缺乏积极进取的奋斗意志,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如,在选择工作时多数大学生倾向于到沿海地区、到大城市、到经济发达地区去,提起去经济发展落后,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西部地区和村镇农村就立即打起了“退堂鼓”。稳定、“吃国家饭”、955的工作更容易吸引大学生,而极少数人会选择996、007的工作。

2.缺乏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

《左传》中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新时代大学生出生于改革开放的政策环境下, 生活在物质日益丰富、经济持续增长的时代,没有体验过物质极端贫乏、时局动荡年代的艰苦生活。部分大学生在生活上重物质、摆阔气、讲排场、高消费,肯于吃苦和乐于奋斗的精神日益淡化。在大学食堂,随处可见剩饭剩菜乱扔乱倒;在大学生宿舍里“长流水”、“常明灯”的现象也比较严重。

3.缺乏勤奋笃学的优良学风

当前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表现良莠不齐,情况不容乐观。一些大学生对待学习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缺乏勤奋笃学的优良学风。他们忽视学校的规章制度,迟到、早退是家常便饭,甚至逃课、旷课、花钱找别人替课;上课时玩手机现象日益普遍;对于作业,通常敷衍糊弄,或者直接不写;对于成绩,认为60分正好,多一分浪费;把大把的时间浪费于网络游戏、谈恋爱,不愿在学业上花费时间和精力。

4.缺乏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个人事业的成功,国家民族的兴旺,都必须从点滴做起,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然而在校园的日常值日中,一些大学生怕脏怕累,逃避劳动,只想坐享其成。参加公益活动也是出人不出力,敷衍了事。大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观念歪曲,使很多人自身懒惰,轻视劳动,不懂得尊重劳动,在将来工作岗位中也难以做到踏实苦干、拼搏进取、爱岗敬业。

(二)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淡薄的原因分析

造成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淡薄现象,既有不良社会风气的作用,也有学校教育的不足,既有家庭教育的问题,又有大学生自身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良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具黑”。在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社会转型日益加速的时期,经济的快速增长改善了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催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一系列不良社会风气,优良道德传统被抛弃,社会风气江河日下。这些不良社会风气也严重地侵蚀着纯洁的校园,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时代大学生对奋斗精神的认同,导致他们追求物质生活享受、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极大地削弱了大学生奋斗的动力。

2.学校教育的不到位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育的主体,大学生学习的领域也更加局限于专业知识,仅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关于大学生奋斗精神教育的知识比较“碎片化”,讲授内容也少得可怜,教学形式以枯燥乏味、空洞说教灌输式为主,教学效果欠佳。一些大学生对这样的教学讲解认同率低,认为这只是政治说教,没有说服力,是在对青年人进行洗脑。一些大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教育还采取消极态度,有的大学生甚至抵触反感。部分大学生认为奋斗精神教育缺乏吸引力与感染力,奋斗精神教育未引起部分大学生的共鸣,也就无法深层理解艰苦奋斗精神,更难以身体力行地实践艰苦奋斗了。

3.家庭教育的偏差

新时代大学生主体为95后、00后,成长在富裕的社会环境中,在群体构成上多数是独生子女,或者是兄弟姐妹两人,他们从小就是父母手里的金疙瘩,父母往往溺爱孩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对孩子有求就应。父母的溺爱,生活的安逸,导致大学生习惯坐享其成,几乎从未想过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刻甚至是没有概念。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在家庭教育这一环节的偏差,是造成新时代大学生浮躁、攀比、浪费的重要原因。

4.自我意识的不足

新时代的大学生出生在物质生活条件普遍较高的社会里,他们不大懂得劳动的艰辛、创业的艰苦,对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缺乏了解,不知道它的来之不易。

大多数大学生已经习惯、沉迷、追求着物质层面的享受和挥霍,不知道艰苦奋斗为何物,也不知道怎样才是艰苦奋斗,甚至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以骄奢淫逸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耻”,荣辱不分、善恶不分、好坏不分。

三、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路径分析

奋斗精神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充分考虑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挥社会的大课堂作用、高校的主阵地作用、家庭的主渠道作用、大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形成合力,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

(一)重视社会奋斗精神培育的大课堂作用

1.弘扬奋斗精神,倡导良好社会风尚。

社会是人的集合,人的活动创造了社会,而社会又不断影响着人。对新时代大学生来说,社会风气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重要组成成分,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最深沉、最基本、最持久的力量。因此,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奋斗精神,通过网络、电视、书籍、戏剧、歌曲、宣传栏等各种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树立奋斗模范,强化榜样激励。

榜样教育具有的示范性和“带动效应”,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要充分发挥榜样激励作用,达到“见贤思齐焉”的效果。2019年,党中央开展了“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并授予张富清等278名个人、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群体等22个集体“最美奋斗者”称号。这些个人和集体,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个时期的先进分子、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他们忠诚于党、报效祖国、扎根基层、奉献人民,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艰苦奋斗,赢得了人民广泛赞誉。新时代大学生要以“最美奋斗者”为榜样,坚定奋斗信念,投身奋斗实践,始终做新时代长征路上的不懈奋斗者。

(二)加强高校奋斗精神培育的主阵地作用

1.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高校应加强奋斗精神培训的重视力度,将奋斗精神培训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在关于奋斗精神培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到由“单向灌输”到“比较说理”的拓展,由“单纯说理”向“结合实际”的转变,以及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增强奋斗精神培育的说服力、吸引力、影响力。

2.强化艰苦奋斗实践教育。

恰如认识的过程必须经历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发展过程一样,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也是在教育作用的影响下,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培育起来的。[6]大学生只有积极参与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实践,才能深刻认识、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提升认识水平。因此,高校可以組织学生参加校内劳动实践活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或者组织学生到贫困、边远地区做社会调查或志愿服务。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锻炼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毅力,培育奋斗精神,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3.营造奋斗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

每所高校都有自身个性鲜明且生动鲜活的校园文化。大学生既是校园文化主体部分的创造者,也是享有者。校园文化是将奋斗精神融入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最佳纽带,具有价值导向、规范行为、塑造人格等多种功能,对大学生而言更有亲和力与吸引力,易于接受。为此,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贴吧、微博、公众号、校报、宣传栏等宣传媒体和手段,开辟奋斗精神教育专栏,增强大学生对当代艰苦奋斗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或者通过征文、演讲、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文化活动,广泛开展艰苦奋斗学习活动,营造浓厚的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校园氛围,在艰苦奋精神的感染和熏陶下,自觉用艰苦的精神指导自身的行动。

(三)改进家庭奋斗精神培育的主渠道作用

1.高度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转变教育理念,约束孩子过分的物质要求,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放手让孩子亲自去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主动担起培育奋斗精神的责任,让在奋斗中成长。

2.父母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孩子对父母具有天然崇拜,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父母行为举止。大学生群体虽然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思考模式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依然会对父母行为和观念进行观察、判断和模仿,进而对自身的意志品质、生活习惯、道德情操进行修正。因此,家长应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自身人格魅力和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孩子严格要求,从而真正使奋斗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

(四)发挥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主体作用

1.树立正确的艰苦奋斗意识

艰苦奋斗是一种精神,是一种需要持之以恒坚持的信念,是指引、约束自身行为的重要原则和规范。奋斗精神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中有不同的精神内涵。[7]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于大学生来说,奋斗精神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奋斗意志,是一种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勤奋笃学的优良学风,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大学生要与时俱进地理解艰苦奋斗的科学内涵,志存高远、励精图治、不畏艰难,创造出更多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为社会的繁荣发展多作贡献。

2.养成艰苦奋斗行为习惯

正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精神层面的东西只有只有通过个体具体的实践活动,才能有效检验其具备的精神品质。养成艰苦奋斗行为习惯是艰苦奋斗精神培育的目标和逻辑归宿。因此,新时代大学生只有在现实中对艰苦奋斗理性认知的基础上,培养出艰苦奋斗意志品质,并在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经常性的实践锻炼,才能真正培育起艰苦奋斗精神。

时代需要大学生有所作为,大学生要做心怀天下、兢兢业业的奋斗者。在今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斗争中,许多大学生志愿者主动加入战疫,他们表现出来的那种临危不惧、顽强拼搏的精神,正是奋斗精神的新的表现形式。我们要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让大学生真正成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2).

[3]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J].求是,2003,(1):5.

[4]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2).

[5]张颖,范军.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历史考察和基本经验[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02):81.

[6]僧婉妍,王静华.弘扬艰苦奋斗,高素质人才[J].阿坝师范學院学报,2017,34(03):27.

[7]刘芳.浅论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2,13(02):62.

猜你喜欢
新时代培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