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干部责任意识培养与提高途径探析

2020-07-04 02:12祁克云
山东青年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生干部责任意识培育

祁克云

摘要:

高校学生干部既是受教育、管理的对象,又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得力助手,是学生工作最直接的组织者。基于学生干部中存在责任意识欠缺的现状及成因,本文试图从服务意识、担当精神、竞争意识、健康品格养成多家角度出发,探析学生干部责任意识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学生干部;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培育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校教育、管理和服务方面不可缺少的配合者和直接操作者。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部门和学生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扮演着特殊的角色。[1]作为学生干部,最基本的品质就是责任感;而就他们所处的阶段来看,学校只是给他们提供一个锻炼的平台,无所谓能力的高低,态度才是关键,工作态度、学习态度、生活态度等等,都直接反映了他们的责任感。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群体的领袖,应该率先垂范,认真负责做好每一件事情,培养自身的责任意识,为大学生群体做好表率。因此,责任意识培养,不仅关系到高校学生工作的正常开展,也对学生干部自身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有无责任心、能否有担当起着重要作用。

1目前学生干部责任意识现状及成因

1.1学生干部责任意识现状

从总体来看,高校学生干部责任担当精神是良好的。但是也有相当部分学生干部自身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在综合素质表现中不突出;不注重自身能力锻炼,遇事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责任意识不够;不能很好的起到联系学生和老师作用,既不能带领普通同学一起进步,又不能主动替老师分担,能力欠缺;还有部分学生干部思想境界不高,只关注学生工作带给他们的所谓“利益”,强调得失,服务学生的观念不强,存在“官本位”思想,面对荣誉和责任,表现截然不同态度……诸如此类,都是责任意识淡漠的表现。

1.2学生干部责任意识淡漠的成因分析

1.2.1 00后的高校学生多为家庭独生子女,生活环境相对优越,是家庭生活的核心,较少受过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和独立担当意识教育,生活中多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能站在他人角度去思考问题;往往把个人价值追求看得过重,自我评价过高,个人设计过于理想,而实际工作生活中缺乏责任感,缺乏奉献精神和集体精神。

1.2.2 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的利益主体必然带来价值观念多元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也必然是奉献与索取、责任与利益等等的选择与冲斥。另外,现实的大众传媒的道德宣传与传授失导的现象,对大学生人生修养、责任意识的养成必然也会产生一定消极的影响。

1.2.3 学生组织中一些不合理现象,没能得到及时解决,导致他们对团体丧失信心,不愿多做付出;在选拔学生干部时,不完全按照公平公正原则所选,人情户、关系户较多,把一些动机不纯,并非真正有服务意识的学生选拔进学生干部队伍中来;平时注重对学生干部的使用,缺乏对学生干部的培训教育和考核……

立德树人既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本质要求;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重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培养,使他们成为学校教育和管理者强有力的助手,把学校的学生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思想、能力基础。

2 如何培养及提高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

2.1 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学生服务意识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担负着传承科学文化知识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其思想政治状况与综合能力不仅影响其个人成长和人生态度,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如网络教育、课程思政、“三全育人”,强调从制度上、源头上、内容上、方法上改革思政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功能,提高大学生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家国情怀……努力打造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相渗透的富有特色的素质教育培养体系,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人才。对于学生干部的培养,首先应该树立他们服务意识,而不是一心想着能入党、拿奖助学金、获得好的就业单位……如果一开始就抱着做一名学生干部就是为了获取什么,动机不纯,最终也不能真正为同学们服务。只有端正做学生干部动机,踏实工作、积极锻炼、勇于奉献,才能既锻炼了自己为人处事能力,又做到了为他人服务。

2.2 注重校园文化的熏陶,引导学生树立担当意识

转变高校传统育人模式,探寻立德树人理念下育人科学方法。教育者应在塑造大学生品格、转变大学生思想和提高大学生觉悟中多做工作,它是实现现代教育目标、任务的重要手段和根本保证。要统筹高校校园文化育人资源,进行功能整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要坚持理论联系实践,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因此对于大学生要不断开展责任担当的教育,让大学生树立责任意识,最终转化为个人的积极行为,不但要多给予鼓励,同时也要培养大学生面对荣辱得失以及困难和失败的态度,最终内心变得更加强大。[2]现代社会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首要的教育可能是去“占有”,先谋个职位,至于合适不合适、适应不适应、能不能很好发挥学生个人特长,暂时都不作考虑。比如:在学校先占个学生干部职位,走上工作岗位,先就业,再择业。这些思想的误区,使得我们的学生只知道要“抢”、去“抢”;而缺乏我能不能做好、我占这个岗有没有浪费社会资源的思考。因此,应加强传统“让贤”教育,“在其位、谋其政”教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教育。

2.3 优化学生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激励学生竞争意识

坚持公道正派、按章办事,为选准用好干部把好关。要坚持党团组织对学生干部选拔任用指导的原则,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方法,发挥党团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要坚持学生干部工作的群众路线,坚持学生公认,充分发扬民主,改进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防止简单以票取人、以分取人。要对学生干部进行定期考察,加强对其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工作实绩、作风表现、学业成绩等方面的考察,全面辩证地评价任用他们。把那些素质低、成绩差的学生从学生会、班级组织等中清退。树立“能者上、庸者下”竞争机制,树立学生干部的危机意识。全面准确地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进一步推进学生干部组织制度改革,把能为学生干实事的优秀学生选拔出来,增强学生干部在學生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2.4 加强自我培育与他育的结合,完善健康品格养成

责任意识的培养问题,可分为自我培养与外界培养。自我培养是自身对责任意识的改进与提高,这既是一种思想道德修养,又是一种责任担当的能力提升过程;外界培养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既有组织的培养、典型的引领,也有制度的规范与导向。[3]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独立性、批判性强,说教式、灌输式教育他们一般难以接受,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在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过程中既要有显性教育,还要有隐性教育。需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座谈会、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目的明确的责任意识教育。在此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自学和内化,以增强责任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利用环境、情景等手段,通过对学生的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进行引导,进行责任意识教育,力求发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基本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不仅关系到学生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也关系到我们培养教育的学生将来是否是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多创造机会、注重方法,有意识对学生进行各种素质的培养和训练,扎实推进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周鑫等.新时代西部农林类高校学生干部综合素质培养研究[J].高等教育,2018(11):185.

[2]孙波,陈姚琼.高职院校培养具有担当精神的时代信任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与积极教育,2018(6):94-95.

[3]李才,赵贵臣.存在论视域下高校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培养[J].社会科学战线,2014(1):256-258.

(作者单位: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1603)

猜你喜欢
学生干部责任意识培育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基于学生干部教育管理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高职学生干部成长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