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长效机制研究

2020-07-04 02:09刘薪高清河唐龙康健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协同培养创新人才长效机制

刘薪 高清河 唐龙 康健

【摘要】校企合作是新时期广泛应用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它拓展了高校的培养职能,将企业作为培养主体引入到了人才培养中来,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使得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  协同培养  创新人才  长效机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金(SJGY20180005),大庆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金(JY1712),大庆师范学院专项基金(18kyz0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3-0019-01

1.树立创新人才协同培养理念

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有创新意识、懂得管理理念的应用型人才,这绝非单一的理论教学或者机械的操作训练可以实现,需要高校同企业一道,树立创新人才协同培养的新理念。

对于高校来说,作为承担教育职能的主体,人才培养是其核心目标,培養质量也是衡量高校建设水平的首要因素。高校应当立足于社会需求,加强创新人才培养观念转变。

2.建立协同培养互惠共赢机制

创新人才的协调培养需要高校同企业双方的协调合力,任何一方的缺位均可能影响人才培养的效果。高校与企业在社会角色与功能上的差异,决定了其在校企合作中不同的参与方式,要想达到最佳的契合目标,就需要调整好双方的基本利益,通过互惠共赢机制的构建,切实提升双方的综合效益。

(1)利益分配机制

在校企合作中,高校同企业均是开展人才培养的基本阵地,在利益分配机制的确定上必须遵循相互信任、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并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做好具体培养目标的分工。

(2)资源信息共享机制

高校同企业信息的畅通共享,是提高协同培养实效的重要手段。高校在学生基数、理论基础以及各类实验设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企业的资源优势则侧重于丰富的实践经验、实践阵地等各类资源,双方应当立足于合作的基本目标,最大程度整合双方的现有资源,实现资源信息的优化共享。

3.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以社会需求为基本导向,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实际需求、并引导其向创新型人才的建设要求靠拢。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

学生发展是校企合作开展一系列活动的重中之重,高校同企业应当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同时通过适当的过程引导,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双方不能“浅尝辄止”,也不能陷入“重形式,轻实质”的误区,应当建立起相互依托、相互融合的新型协同育人机制。高校是与学生接触、开展系列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当邀请企业参与到培养目标的全过程中来,例如在培养方案、教学改革、专业调整、毕业设计等方面均要汲取企业代表的建议,使得其体这些教学板块体现应用性与创新性的特征。

(3)提升师资水平,深化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为了使得其始终保持长效的发展动力,高校必须构建起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人才队伍。当前,高校教师的构成以理论型人才居多,其流动模式也集中于“从学校到学校”,尽管拥有较为突出的理论经验,但是在实践方面略显不足。高校应当加强同企业人才的双向合作,一方面,组织高校专业教师以挂职、交流等形式深入企业,丰富自身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入企业中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成为高校的兼职教师,将优秀的工作经验带入到校园教学中来,让学生在未步入工作岗位之前,就能形成对于未来工作的思考。

4.完善协调与评价机制

(1)校企合作保障与激励机制

为了规范校企双方的合作行为,避免合作工作陷入无序化状态,应当就双方的权利义务建立起明确的保障机制;同时,要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在资源调动上对于学生进行适当倾斜,确保其真正享受到校企合作的优势。

(2)校企合作沟通机制

高校与企业由于固有的“距离”,使得其对于彼此的了解程度不够高,这很容易使得校企合作中出现合作乏力的情况。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建立新时期的校企合作沟通机制,为双方提供平等沟通的平台,使得其在培养方案的制定、管理制度的完善、具体事务的执行等方面均能通过有机交流实现双赢目标。

(3)人才评价与反馈机制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校企合作的核心目标,而在培养过程中,应当重视评价与反馈工作,从而及时把握校企合作工作的实际水平,进而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综合应用内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内部评价由高校负责,对于学生基础课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从而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外部评价由毕业学生与企业承担主体,评价其在实践工作中的表现、个人目标达成程度、企业发展契合程度等,并及时反馈给高校,从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优化。

结束语

校企合作是当前社会发展中人才培养的主流形式,其重要性也会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的持续提升而日益凸显。为了实现共同的合作目标,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高校和企业应当构建起校企合作的长效发展机制,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与互利共赢,整合高校与企业的智力、技术以及信息资源,拓展人才培养的基本空间,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水平、推动企业创新变革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于建波.校企合作与基地建设管理创新的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9(19):239.

[2]修娜.深化校企合作、融入创新意识,培养新旧动能转换工匠的实践与探索[J].智库时代,2019(25):43+46.

作者简介:

刘薪,女,大庆油田技术培训中心市场开发部培训管理,专于市场开发、调研、培训方案制定及课程设置、培训管理等。

唐龙(1983.5-),男,汉族,黑龙江大庆人,(大庆师范学院/黑龙江省油田应用化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工学博士,讲师,从事石油化工催化技术、工业催化、环境催化材料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协同培养创新人才长效机制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高校理科专业协同培养通用技术师资人才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创新型女性人才的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