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刚 熊春林(通讯作者) 秦小龙
( 重庆市奉节县人民医院 重庆 404600)
慢性充血性心衰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血管危重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心室和心房超负荷,心肌收缩功能受到严重损伤,心排血量明显减少,心室结构有显著变化[1]。慢性充血性心衰的病死率比较高,患者的运动以及及耐力会受到明显影响,与此同时,其他各个器官及系统功能也会受其影响[2]。
选择2019 年2 月—12 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78 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 例患者。观察组包括22 例男患者,17 例女患者,年龄在55岁~78 岁,平均年龄为(66.3±7.9)岁,病程在6 个月~6 年,对照组包括23 例男患者,16 例女患者,年龄在53 岁~78 岁,平均年龄为(65.9±8.6)岁,病程在6 个月~6 年。两组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采取规范化抗心衰治疗,持续低流量吸氧、强心、利尿、扩张血管、降压、治疗原发疾病以及调节酸碱及电解质平衡等。在上述基础上,观察组采取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每天1 次,每次1 片,4 周为1 疗程。对照组采取厄贝沙坦药物治疗,每天1 次,每次1 片,4 周为1 疗程。在连续治疗3 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观察组患者中24(61.54%)例显效,13(33.33%)例有效,2(5.1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87%(37/39),对照组患者中17(43.59%)例显效,12(30.77%)例有效,10(25.6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4.36%(29/39),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n(%)]
2.2 观察组患者的LVEDd 为(46.8±9.7)mm,LVESd 为(36.5±8.9)mm,LVEF 为(50.9±9.2)%,对照组患者的LVEDd为(54.8±10.3)mm,LVESd为(42.8±9.1)mm,LVEF为(44.3±10.2)%,观察组患者的LVEDd、LVESd 以及LVEF 等左心功能指标比对照组好,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功能指标变化(±s)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功能指标变化(±s)
组别 例数 LVEDd(mm) LVESd(mm) LVEF(%)观察组 39 46.8±9.7 36.5±8.9 50.9±9.2对照组 39 54.8±10.3 42.8±9.1 44.3±1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逐渐提升,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越来越多,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3]。厄贝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作用机制是抑制AT Ⅱ受体,使血管扩张,减少血管收缩,从而达到降压作用,并且可以抑制心室重构,起到改善心功能的作用。美托洛尔属于β 受体拮抗剂,具有降压、减少心输出量以及稳定心率等作用,从而改善心功能[4]。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4.36%,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LVEDd、LVESd 以及LVEF 等左心功能指标比对照组好,差异显著(P<0.05)。
综上,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疗效显著,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缓解了症状,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