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燕
摘 要:先学后教,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具有进步意义的教学理念。它既能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还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本文立足于小学体育教学现状,深入分析“先学后教”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意在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技能与素养。
关键词:小学体育;先学后教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2C-0084-02
教,是一种主观的启发、思维上的引导,不是对学生学习权利的剥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的不应只是教,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启迪与引导下,逐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此才能真正落实教的目的。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先学后教”背景下小学体育的相关策略。
一、创设学习情境,促使主动学习
为了实施“先学后教”模式,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为学生构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固有教学理念的限制,很多教师往往不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常常用自己的教学代替学生的思考,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小学体育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教師需要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就能实现“先学后教”。
例如,在教学田径项目中的障碍跑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播放一些有关障碍跑的视频,为学生简要介绍障碍跑的赛事历史。
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插播一些小动物障碍跑的动画,活跃课堂氛围。通过这一个环节,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障碍跑训练的相关事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竞技的魅力。在观看结束以后,教师可带领学生一同进行热身,鼓励学生模仿刚才视频中的动作,观察学生的运动表现,看看学生对障碍跑理解了多少,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除此以外,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进行示范,帮助学生矫正错误的动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训练成效。
在体育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人为设置一些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动态的视频中感受体育技能或者项目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布置预习任务,培养学习习惯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落实“先学后教”模式,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学习课程内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能力。
想要学好一门知识,最佳的途径就是依靠自我的力量去发现、去探索,才会对知识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更有利于发现其中的规律、性质以及关系。体育教学同样如此。通过预习环节,学生能养成主动学习习惯,为其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教学羽毛球这一项目时,由于教学设施、条件等方面的局限,想要凭借短短的几节课就提高学生的羽毛球技能,无异于纸上谈兵。任何体育技能的形成与提升,都需要长期、大量的训练才能实现。只凭借课堂训练,很难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所以,只有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让学生在课下愿意主动训练,增加学生的训练时间,才能落实这一目的。
但教师应该如何落实这一目的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组合,根据家庭住址的远近,让学生自发组成相应的训练小组。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向一些羽毛球技能较好的人士咨询如何打好羽毛球。通过课前预习以及课下的大量练习,很多学生都掌握了羽毛球的训练技巧。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突破教学难点,而且还能落实训练的目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集中展示羽毛球技能,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为学生指出不足,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率。
在课前布置一些预习任务,不仅有利于落实教学目标,还能强化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理解与认知、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从而有效落实“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三、关注学生差异,营造探究氛围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去探索体育世界的精彩。作为教师要放宽心,学会放手,给予学生更多的锻炼时间,鼓励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实施分层教育,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展开训练,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热情。
例如,教师在教学“高抬腿原地跑”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训练热情,教师就需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高抬腿原地跑训练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每分钟抬腿30次。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体能状况与身体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为学生设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很难提高教学成效。常常存在的问题是,体能较好的学生可以轻松完成任务,因而对训练项目丧失兴趣;而体能较差的学生又很难达到这一目标,容易丧失运动热情以及自信。因此,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学情调整教学目标,不能用统一的训练标准要求所有学生。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改善训练方式,允许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对于一些身体机能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训练难度,提高训练标准;而对于一些身体机能较差的学生,教师就需要适当降低训练难度,让学生能够在自主、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训练,意在让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
因材施教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模式,而是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实施教学,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训练热情,提高整体教学效率。
四、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创造
小学体育虽是一门教育学科,其中存在诸多的规则需要遵守,但这并不意味着体育教学就必须死板,不能变通。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体育教学也在不断地寻求创新。体育教学目标不只是锻炼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更需要在运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才能实现学生智能的发展。
小学体育课多在户外进行,而且多数以游戏活动为主。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维,鼓励学生适度創新,发散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落实教学初衷。
以“丢手绢”为例,这是一项训练学生跑步技能的游戏项目。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强调学生逆时针跑,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顺时针、逆时针两个方向交替跑。根据观察可知,学生并不在意跑动的方向,他们真正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尽快抓到同学。而且,游戏的目的也并不是培养学生的方向感,所以教师无需纠结游戏规则,而是要鼓励学生创新,允许学生逆时针与顺时针两个方向交替跑。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实现了三个目的:第一,学生的奔跑能力得到了锻炼,从而强化了游戏的训练功能;第二,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第三,活跃了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由此可见,创新对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作用。只有给学生的“学”留下余地,教师的“教”才能得到有效落实。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创新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教育话题。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常常在有意无意间阻止学生创新,宁愿按部就班教学。但创新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的创新留下余地。
总之,“先学后教”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更是创新性的集中体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教学也不能再遵循旧例。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用多元性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为学生的风采提供展示的舞台。
参考文献:
[1]白育军.谈小学体育活力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19,(34).
[2]刘林.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19,(25).
[3]陈秀平.合作精神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培养[J]. 黑河教育, 2011,(12).
[4]王丽杰.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才智,2016,(36).
[5]张卫平.小学体育教学现代化的路径与特征研究[J]. 体育世界(下旬刊),2013,(6).
[6]朱芳.激发学生体育兴趣促其健康成长[J].成才之路,2013,(36).
[7]杨学鸿.如何实现小学体育课堂的高效化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