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甘蔗系列科普微课资源开发探析

2020-07-03 09:05邱兆新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甘蔗科普广西

邱兆新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应用,公众越来越倾向于接受便捷高效的碎片化学习方式——微学习。随着微课的广泛和深入应用,“微学习”迅速发展[1]19-21。将微课与科普教育相结合,围绕某个科普知识点融合微课的教学设计,开发成一个时间短、内容精、趣味性强、结构相对完整的微课科普视频,可以激发公众的学习积极能动性,形成一种新的科普学习方式。在微学习背景下,以甘蔗科普知识为主题,将微课科普融入科普学习活动中,可以有效增进公众对甘蔗的种植、生长过程、加工过程和用途的认知。

一、甘蔗系列微课科普资源开发的意义

甘蔗种植的主要目的是为生产加工食糖和生产乙醇燃料提供原料,甘蔗产业关系到国家食糖安全、气候环境保护、地方经济发展和蔗农收入等问题,促进我国甘蔗产业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可以有效促进甘蔗科普知识的普及

以甘蔗科普知识为主题,采用公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设计制作系列短小精悍的微科普视频作品,为公众提供一种新型的科普学习资源和一种新的科普学习方式。基于甘蔗系列微课科普,便于公众通过微学习了解蔗糖的相关应用知识,同时激发公众进一步了解蔗糖来源过程的兴趣,可以有效促进甘蔗科普知识的普及。

(二)在新时代背景下为开展甘蔗种植管理技术培训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目前广西甘蔗种植仍是以分户经营为主,整体上蔗农缺乏甘蔗种植管理的相关知识及技术,虽然有的地方以现场指导、讲座的形式对蔗农开展甘蔗种植、管理技术培训,但存在覆盖面小、受益人数少等问题,导致甘蔗种植管理不够科学合理,甘蔗单产提升受限。目前,广西农村基本实现移动3G/4G 全覆盖,智能手机在农村也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将甘蔗种植管理技术知识设计制作成微课的形式,让蔗农可以利用手机等联网设备根据需要进行在线学习,具有覆盖面大、受益人数多、时效性强等优点,为技术员开展甘蔗种植管理技术培训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三)对广西甘蔗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广西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光热充足、雨量充沛,非常适宜甘蔗的生长,植蔗历史悠久,全区植蔗农户人口数量约占广西农业人口总数的50%[2]33-35,具有“蔗糖之乡”美誉。甘蔗产业不仅是广西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广西大部分植蔗农户收入的重要渠道。当前,广西甘蔗产业整体上仍存在生产力水平低、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制约甘蔗产业发展的瓶颈短时间内难以突破。把甘蔗科普资源制作成微课科普视频,让更多公众对甘蔗的种植、生长过程、加工过程和蔗糖应用具有较为全面的认知,对促进甘蔗产业发展振兴广西经济,带动蔗农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对广西甘蔗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四)对促进蔗糖生产和安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目前,巴西和印度分别是甘蔗的第一、第二大主产国,我国位居世界第三,蔗糖产量占我国食糖总量的92%以上,是我国食糖的主要来源。[3]67-70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种植区域,甘蔗产量占全国的65%左右,广西甘蔗产业的稳健发展,对保障我国食糖的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甘蔗面临产业竞争力不足、关税水平保护不够、生产扶持力度有限、防灾减灾能力较弱等深层次问题,存在过度进口且对国内产业损害显著、产量增长缓慢且波动较大等突出问题,糖业遭遇发展困境。[4]27-32在此背景下,进行甘蔗科普知识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民众对甘蔗产业具有一定的认知,特别是蔗糖的用途及其相关深加工产品,对促进蔗糖生产和安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甘蔗系列科普微课设计开发

(一)系列科普微课开发流程

科普微课开发是以科普受众为中心,开发流程如图1 所示,基本步骤为:对科普内容进行分析,确定系列科普微课的总体传播目标;根据总体传播目标,进行系列科普微课选题,依据科普受众的需求、科学知识基础,结合科普微课的传播环境进行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微课类型、教学过程等;根据教学设计,进行素材收集、素材加工、组件开发;整合所有资源,形成微课;最后发布微课,基于受众的反馈,进行反思,对微课进行迭代更新。

(二)甘蔗系列科普微课主题选择

根据甘蔗的特点,系列科普微课内容分为甘蔗种植、甘蔗生长过程、甘蔗加工制糖过程、蔗糖及甘蔗副产品用途四个模块,从每个模块中选择公众想了解的知识为话题,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甘蔗系列科普微课主题

(三)甘蔗系列科普微课教学设计

1.甘蔗系列科普微课教学设计的主要原则:(1)科普内容符合实用性原则。科普微课是以微课为载体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甘蔗从繁育、种植、管理、加工到蔗糖应用涉及多方面的科学知识和技术问题,同时受众群体的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学习需求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面向公众科普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实用性原则,一方面以受众为中心,能够激发受众学习及能动性;另一方面满足受众的学习需求,能够帮助受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值得公众付出时间和精力来学习。(2)内容和时间符合微原则。为了更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开展微学习,在内容方面,将甘蔗产业涉及的知识和技术内容进行碎片化,使得一个甘蔗科普微课承载的知识点小、内容短小精炼,各个科普微课相对独立,同时各个的知识点相互串联起来形成具有逻辑清晰的系列微课。在时间方面,一个甘蔗科普微课的时长一般控制在5 分钟内,让受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微课传播的知识技术。

2.甘蔗系列科普微课教学设计的学习理论。微课作为一种学习资源,既可以应用于正式学习情景,也可以应用于非正式学习情景。正式学习受制于特定的时间、地点,而非正式学习在时间、地点方面具有不确定性[5]45-47,适用于使用移动终端设备来进行学习。如果微课是应用于正式学习,那么微课的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的具体需求,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不完整的;而应用于非正式学习,那么教学设计时需要相对完整的。非正式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主体,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由学习者自行决定,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进行,有利于科普微课的传播。甘蔗系列科普微课是面向公众,而公众的学习需求具有多样性,应基于非正式学习理论进行甘蔗系列科普微课教学设计。

3.“古法红糖的制作”微课教学设计案例。微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过程设计。[6]31-35古法红糖制作比较复杂,目前只有在广西、云南、福建、贵州、江西和四川等甘蔗产区的农村还保留有,其他地方已经很难见到,因此大部分公众对古法红糖的制作过程是陌生的。在教学设计上,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考虑如何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制作古法红糖各个环节;按照古法红糖的制作流程,采用榨汁→开泡→ 赶水→摇瓢→打沙→浇注成型的教学思路;教学目标是让公众对古法红糖的制作工艺有个较为清晰的认知;教学重点是古法红糖的制作工艺流程,难点是“摇瓢”“打沙”的操作方法,以视频、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让公众快速了解“摇瓢”“打沙”的操作方法。

表2 “古法红糖的制作”教学过程设计

图2 红糖

图3 甘蔗榨汁

图4 开泡撇泡

图5 赶水

图6 摇瓢

图7 打沙

图8 浇注成型

4.甘蔗系列科普微课制作技术。微课的制作技术主要涉及视频制作技术和后期处理技术。甘蔗系列科普微课涉及实景和相关知识内容,视频制作主要采用实拍式和录屏软件录制相结合的方式;后期处理根据具体需求综合运用Adobe Premiere、Corel VideoStudio、爱剪辑或After Effects 等软件。

三、微学习网络支撑平台开发

微课开发后,还需要有网络支撑平台才能开展基于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微学习,微课网络平台普遍使用的有微信公众平台、APP 和WAP 网站等。目前,主流应用是微信公众平台和APP,WAP 网站已经逐步被微信公众平台和APP 取代,但WAP 网站方面可以直接利用已经开发好的免费微课教育资源平台,如中国微课网、华师慕课微课资源库、中国微课慕课网等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在线注册就可以直接使用,如果需要更多功能则需要认证,还可以自行或利用第三方平台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如新媒体管家、微小宝和轻媒等,以满足开展微学习的需求。APP 开发对技术要求较高,如果具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可以进行原生开发;如果自身没有足够的技术,可以利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图形化在线编辑工具进行二次开发,在不懂得任何编码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在线编辑工具开发出较好的微学习APP 网络支撑平台以满足开展微学习的需求,APP 可利用的第三方平台有微页、易企秀和MAKA 等。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和APP的优势,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需求,甘蔗系列科普微课采用微信公众平台和APP 相结合,以让学习者能够便捷地找到访问入口。

结 语

我国甘蔗产业因劳动力不足、人工成本加剧,以及大量进口食糖的冲击,甘蔗单产、总产和种植面积在不断减少,形势严峻。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种植区域,其甘蔗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糖业的健康发展和蔗农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进行广西甘蔗科普微课资源开发,让公众通过微学习,能有效地增进公众对甘蔗的种植、生长过程、加工过程和用途的认知,有助于我国甘蔗产业的稳健发展。

猜你喜欢
甘蔗科普广西
广西贵港
科普达人养成记
甘蔗的问题
爱咬甘蔗的百岁爷爷
科普漫画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黑熊吃甘蔗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