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操作孔与单孔胸腔镜在肺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07-03 06:48杜超翔范虹徐松涛逄旭光黄志良
医疗装备 2020年11期
关键词:单孔胸腔镜淋巴结

杜超翔,范虹,徐松涛,逄旭光,黄志良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胸外科 (福建厦门 361000)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微创胸外科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有数据证实,电视辅助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手术与开放手术具有相同手术效果,且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手术,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状况优于开放手术[1]。单孔VATS 手术由Migliore[2]率先开展,已应用于临床20余年,并由最初的胸膜活检、楔形切除,拓展到单孔VATS 下全肺切除、气管及隆凸切除术、解剖性肺段切除、肺动脉袖式切除等。国内单孔VATS 手术最早由上海市肺科医院朱余明教授等率先大规模开展[3],并于2012年5月首次开展单孔VATS 肺叶切除术。单孔VATS 为在单操作孔VATS 的基础上取消腋中线的观察孔。目前,单操作孔VATS 和单孔VATS 的对比研究较少报道。本研究分析单操作孔与单孔VATS 在肺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234例微创肺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孔VATS 手术166例(单孔组),单操作孔VATS 手术68例(单操作孔组)。单孔组男63例,女103 例;平均年龄(56.83±11.33)岁;病理类型,腺癌137例,鳞癌5例,原位癌/非典型腺瘤样增生2例,小细胞肺癌2例,混合型癌2例,转移瘤4例,良性病变14例;术后病理分期:ⅠA 期118例,ⅠB 期13例,ⅡA 期1例,ⅡB 期7例,ⅢA 期7例。单操作孔组男33例,女35例;平均年龄(57.76±9.63)岁;病理类型,腺癌54例,鳞癌6例,小细胞肺癌2例,转移瘤2例,良性病变4例;临床分期,ⅠA 期42例,ⅠB 期9例,ⅡB 期5例,ⅢA 期4例,ⅢB 期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理分期(除外炎症及原位癌/微浸润腺癌)、有无吸烟及术前合并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结核、既往患侧胸部手术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健侧卧位或侧俯卧位,胸部垫高,肢体妥善固定。单孔组上肢抬高,前臂放置于搁手架固定。单操作孔组患侧上肢呈屈曲自然位,手掌放置于患者头部枕头下,无需固定架固定。两组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单孔组:沿患者第4或第5肋间腋前至腋中线间、或腋中线至腋后线做2.5~4.0 cm 手术切口,放置保护套;手术医师位于患者腹侧,扶镜手根据主刀医师习惯可站于主刀同侧或者对侧;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决定手术方式;术毕,沿切口放置24号螺旋管接胸腔引流瓶,逐层缝合手术切口,于肌层及皮内各预留1根倒刺线,用于拔管后闭合手术切口,均为免拆线。

单操作孔组:于腋后线第7或8肋间隙做1 cm 左右切口,放入5 ml 注射器针筒,作为VATS 观察孔;VATS 下根据肿瘤、肺门及叶间裂位置定位操作孔位置,做一长约2.5~4.0 cm 的操作孔;显示器位于患者头侧,主刀医师位于患者腹侧,扶镜手站于患者背侧;手术操作过程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术毕,沿观察孔放置24号螺旋管接胸腔引流瓶,逐层缝合手术切口,于观察孔肌层及皮内各预留1根倒刺线,用于拔管后闭合手术切口;操作孔分层缝合,皮内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均为免拆线。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胸管总引流量、肺癌淋巴结清扫个数(除外原位癌、微浸润腺癌)、及术后并发症[咳嗽、出血、显著胸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5分)、心律失常、肩关节酸痛]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单孔组术后1例大出血死亡,2例中转开放手术;单操作孔组1例术后出血行二次手术;两组均无支气管胸膜瘘、急性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单孔组手术时间长于单操作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总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s)

术后引流总量(ml)单孔组 166 130.99±55.57 66.72±28.47 5.76±2.52 937.46±220.89单操作孔组 68 113.88±45.22 56.76±22.83 5.50±1.64 851.62±151.65 t 2.251 0.794 0.777 0.768 P 0.025 0.428 0.438 0.444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住院时间(d)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单孔组术后肩关节酸痛发生率高于单操作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显著胸痛、心律失常、咳嗽、术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

单孔组146例恶性病变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为(14.61±4.52)个,单操作孔组62例恶性病变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为(14.05±4.60)个;两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单孔VATS与单操作孔VATS均为微创胸外科不断发展的产物,两者的区别在于腋中线的“观察孔”。单操作孔VATS操作孔的位置在胸腔镜下根据肺门、叶间裂以及肿瘤位置“精确定位”,而单孔VATS则根据CT显示肿瘤位置及术者经验在体外根据肋间隙定位。术毕对于切口出血情况的观察,单操作孔较单孔更易观察,从而可减少切口出血的发生。淋巴结清扫程度是评价肺癌根治术的一项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均达到标准肺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要求,且两者未见明显差异,提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取得良好的淋巴结清扫效果,与王光宇等[4]研究结果相似。

有学者认为,单孔组手术时间、胸管放置时间均明显低于单操作孔组[5]。孙耀光等[6]则认为两组手术时间相似。本研究结果显示,单操作孔组手术时间明显较单孔组手术时间缩短。可能的原因是:(1)单操作孔操作孔位置较单孔操作孔位置更为精确,避免了体外定位“误差”引起的术中操作不畅;(2)单孔VATS因操作器械与镜身同处操作孔,从而限制操作孔内器械进出空间,对于复杂肺叶或者肺段切除,扶镜手需双臂无支撑点,易疲劳;(3)单孔VATS扶镜手经常需要配合主刀暴露视野,需单手扶镜,对于焦距及视野调节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4)特殊情况下,单操作孔两孔可互换“角色”,尤其是离断左上叶肺静脉时,单孔操作因角度问题,直线切割闭合器无法快速有效离断,且易导致术中出血,而在单操作孔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通过观察孔较易离断上肺静脉。

本研究中单孔胸腔镜较单操作孔胸腔镜术后肩关节酸痛发生率更高,可能是因为患者术侧手架更好显露手术视野,增加操作者空间,患者上肢肩关节处于外展、上举状态;而单操作孔组患者患侧手臂呈自然位放置于患者头部枕头下;此外,与单操作孔手术时间较短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显著胸痛发生率无明显差异。针对VATS术后疼痛的可能发生机制,我们采用多种措施减轻术后疼痛,如采用软质24号螺旋管代替常规胸管及Arrow 管、操作孔位置选择尽量在背阔肌前缘的位置、多模式镇痛方式、单操作孔采用5 ml 注射器针筒替代troca 等;此外,本研究中,两组心律失常、咳嗽、术后出血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单孔VATS 及单操作孔VATS 对于肺部微创手术均安全有效。单孔VATS 手术较单操作孔少一长约1 cm 观察孔切口,患者可接受度更高,对于操作时间短、难度小的手术值得临床推广;而单操作孔VATS 手术时间短,对于预计手术时间久、复杂手术,可考虑单操作孔,或者术中在单孔基础上加做观察孔。

猜你喜欢
单孔胸腔镜淋巴结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左位胆囊1例报告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