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取出法在腹腔镜下附件切除术治疗附件良性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07-03 06:48刘小红贺小丽宋娇刘志英黄庆
医疗装备 2020年11期
关键词:脐部附件良性

刘小红,贺小丽,宋娇,刘志英,黄庆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人民医院妇产科 (江西萍乡 337016)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腹腔镜下附件切除术在妇科疾病患者的诊断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腹腔镜下附件切除术是治疗妇科附件良性病变患者的常用微创手段,效果明确[1]。临床上一般通过第2或第3穿刺孔取出切除物,随着部分年轻患者对术后美观需求度的增加,改变切除物取出方式,减少术后瘢痕成为了临床研究的热点[2]。本研究探讨改良式取出法在腹腔镜下附件切除术治疗附件良性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下附件术治疗的80例附件良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试验组年龄19~71岁,平均(45.26±5.39)岁;异位妊娠16例,卵巢良性成熟性畸胎瘤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6例,浆液性囊腺瘤8例,黏液性囊腺瘤2例;对照组年龄18~70岁,平均(45.31±5.44)岁;异位妊娠17例,卵巢良性成熟性畸胎瘤7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6例,浆液性囊腺瘤7例,黏液性囊腺瘤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女性患者;(2)经常规影像学检查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附件良性病变;(3)肿块直径<12 cm;(4)符合腹腔镜手术适应症。排除标准:(1)附件恶性病变的患者;(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3)有精神疾病或交流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开展腹腔镜下附件切除术:常规3孔法置入腹腔镜及配套操作设备,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进行输卵管切除、囊肿剥除、附件切除等操作。

对照组采取传统切除物取出法:将切除物放入标本袋中,钳夹袋口,牵拉至下腹部1 cm 穿刺孔处,吸尽囊液后取出。

试验组采取改良式取出法:切除完毕后,暂将切除物置于髂窝,从脐部孔取出腹腔镜,将标本袋经脐部孔置入盆腔,再放入腹腔镜,将切除物放入标本袋中,夹闭袋口;使用操作钳配合腹腔镜套管针将标本塑料袋口送出脐部孔外并向外牵拉,牵拉时不可用力过大,避免标本袋破裂、内容物外溢;对于存在囊液的患者,刺破后吸尽囊液再取出,但不要刺破标本袋;对于畸胎瘤的患者,先间断性吸取热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黏稠油脂,再进行负压吸引;对于存在毛发、头皮、牙齿、骨骼等情况的患者,先逐一钳出,再取出,直径过大时可酌情扩大脐部穿刺孔再取出;对于囊肿过大的患者,先刺入囊腔负压吸引,体积缩小后再取出。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住院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标本取出效果和不良情况:不良情况包括标本袋破损、中转开腹手术、重新穿刺、手术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和住院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和住院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和住院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试验组 40 102.43±10.14 85.45±22.38 4.05±1.17对照组 40 101.58±10.27 85.66±22.59 4.17±1.02 t 0.530 0.059 0.649 P>0.05 >0.05 >0.05

2.2 两组标本取出效果和不良情况比较

试验组一次取出率为97.5%(39/40),对照组一次取出率为100%(40/40),两组标本一次性取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情况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3,P=0.314),见表2。

3 讨论

传统的切除物取出法经第2或第3穿刺孔取出切除物,吸尽囊液经1 cm 穿刺孔取出,避免了标本取出过程中污染腹腔或腹壁切口;出现标本袋破裂或囊内液外溢时,可直接快速吸出或重新放置标本袋进行取出操作;遗留内容物时,可用葡萄糖液反复冲洗清除,并发症少[3]。但有研究表明,该方法下腹部穿刺孔长,切口明显,愈合后容易形成瘢痕[4]。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标本一次性取出率及不良情况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标本取出方法的效果相似。有研究表明,改良式取出法用于腹腔镜下附件切除术中,将标本袋从脐部切口送出,减小了下腹部切口,双下腹切口均只有0.5 cm,无需缝线[5];另外,脐部切口位置隐蔽,愈合后无瘢痕,外观美观,更符合微创手术原则,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6]。但该方法也有一定缺陷,在取出过程中,标本袋破裂和囊液外溢时,需在脐部切口重新穿刺,放置腹腔镜。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重新穿刺1例;提示不良情况发生率低,操作简单。

综上所述,改良式取出法在腹腔镜下附件切除术治疗附件良性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传统切除物取出法相似,微创效果良好,便捷有效。

猜你喜欢
脐部附件良性
大型外浮顶储罐安全附件常见问题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附件三:拟制定的标准汇总表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探讨个体化干预模式在脐部敷贴法治疗小儿泄泻100例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脐带暴露疗法的效果观察
两种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效果比较
关于TSG 07——2019附件M与TSG Z0004——2007内容的对照
两种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效果对比
新型武器及附件展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