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晶晶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江苏 徐州 221000)
食管癌是食道内鳞状上皮与腺上皮出现非正常增生而引发的病症,影响进食,同时胸部、咽喉、剑突部位出现疼痛感,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放射治疗能够提升食管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但疗程长,不良反应多,患者的情绪也受到影响,生存质量大大下降[2]。加强护理干预,预防并发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讨结合我院2018年半年60例食管癌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并展开对比分析,探究其应用效果,现作如下汇报。
自我院2018年3月-2018年9月间进行放疗的食管癌患者中选取60例分作2组,常态组30例和科研组30例。本研究病例选取标准:经病理或CT检查已确诊为食管癌患者,并排除合并肺部、呼吸道疾病或伴有凝血功能异常患者。
常态组:年龄42.3-81.2岁,平均年龄(54.41±7.83)岁,男女比例19:11。病灶部位分食管上段、中段、下段各有患者5例、17例、8例;科研组:年龄41.8-81.6岁,平均年龄(53.96±8.14)岁,男女比例17:13。病灶部位分食管上段、中段、下段各有患者7例、14例、9例。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有效可比。
常态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放疗过程中监测病情,同时予以饮食干预等措施。科研组30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如下:
一将食管癌患者的具体病症资料综合分析,与患者及其家属反复沟通,深入了解其疾病情况、日常生活、个人喜好,在此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二加强认知干预,介绍食管癌的诱发因素,治疗办法、流程与注意事项等知识,为患者答疑解惑,同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时及时加以对症干预,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技巧,让患者走出不良情绪的阴影,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面对治疗。三饮食指导。在放疗前半小时叮嘱患者饮用适量的酸奶,能够有效减轻呕吐或恶心反应,减轻食道损伤,放疗完毕可适当饮用温开水。如吞咽困难,可采用鼻饲方式。四是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策略。如放射性皮炎,叮嘱患者保持皮肤干燥,尽可能选择柔软、纯棉内衣,减少皮肤刺激。放射性气管炎,保持病房内温湿度很重要,发现呼吸困难情况,可采取氧气吸入方式。放射性气管炎,则应当让患者确保充足的休息与睡眠,禁食辛辣刺激食物,进食不宜过快,细嚼慢咽为宜。
通过生存质量量表,从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身体功能等3个方面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对两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气管炎及皮炎等并发症进行观察与记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严格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生活质量评分)与计数资料(并发症率)分别以均数±标准差(±s)、例数(%)表示,t与x2检验。P<0.05时,差异符合显著性。
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发症进行观察。以下表格数据明显反应经护理干预后科研组患者生活质量较常态组更高,并发症发生率科研组更低。差异符合显著性(P<0.05)。
生活质量与并发症情况对比[±s,n(%)]
生活质量与并发症情况对比[±s,n(%)]
分组 例数 生活质量评分(分) 并发症发生率(%)常态组 30 68.12±5.59 9(30.00)科研组 30 53.96±5.21 2(6.67)
食管癌的发病率高,同时致死率也极高,放眼全球,每一年因食管癌死亡的患者已高达31万,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已位列世界首位,每年约15万的患者死亡[3]。本研究在放疗期间为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在患者进入医院后对其病症综合分析,在对患者生理状况、病情特征明确掌握后,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通过加强教育宣教、饮食指导、心理疏导与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干预,进一步为患者建立正确认知,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同时有效降低其食管损伤,确保充分的营养,尤其是对于放射性食管炎、皮炎、气管炎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手段,将并 症的发生风险降到最低,继而提升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4]。
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发症进行观察。研究数据明显反应经护理干预后科研组患者生活质量较常态组更高,并发症发生率科研组更低。差异符合显著性(P<0.05)。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放疗期间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具有积极影响,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