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作为党与政府的喉舌,其有着重要的政治作用,这就从侧面反映了党报记者工作的特殊性与实践价值。为了保证采访与写作质量,其就必须有较强的职业素养与正确价值观的加持。总的来说,党报记者每天接触的受访者大多都是基层民众或党委领导,其采访内容也侧重于市委、地方党委各项工作如何布局与开展,群众对各位领导或政策的看法等,其实质就是一座横跨在党和人民之间的沟通桥梁。
身为党报新闻记者,要始终铭记自己的工作职责,不论是对待怎样的新闻事件与受访者都容不得半点马虎,为了确保采访工作的有效进行、不出纰漏,就需要提前做好访前准备工作,记者要先深入了解事件信息,核实信息内容真伪,对相关人物进行梳理,做足功课;其次,要规划好采访步骤,并寻找聚焦点和受众关注点,思考要问什么、该如何提问,更要有预见性地想到采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早做准备;除此之外,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一些党报纷纷开通了公众号、微博号等入住新媒体平台,而从技术特性与受众需求进行分析,就需要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收集更多图片和视频素材,所以党报记者自身应转变观念,准备相关设备并灵活运用。
党报新闻也有着很强的针对性与时效性特征,这就需要记者快速反应,在采访过程中精准把控,提出的问题不仅要有深度,更要讲求效率,抓住当地领导正在处理的重点工作来谈,提高采访效率与针对性;在面对群众时要和蔼可亲,不能绷着架子,要强调与群众间的公平、对等关系,认真聆听,给予其尊重,尽量保持良好的采访氛围。
党报本身就有着很强的政治导向作用,这就要求记者在写作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大脑清醒,做出准确判断,其集中体现在个别字和词语的运用上,如果在对一些问题进行阐述时,敲不准、拿捏不稳就不应用有追根溯源含义的词语,或体现之“最”的词语,以免受众产生误解。
歧义是新闻记者在写作过程中都必须重视与避免的问题,尤其是党报记者,错一字受众对整个政策新闻的感觉与体会就可能发生改变,我党所发表的言论与政策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后决定的,用词精准且能表达鲜明立场,而党报记者要发挥好喉舌作用就不能擅自修改政治性话语,像删减标点符号,将词缩成字等写作方法要尽量避免,尤其是尽最大可能控制歧义的产生,让受众正确理解报道内容,真正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党报作为主流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表的一字、一文都会造成大的社会印象,这就要求其发挥宣传窗口作用,要规范用语,尤其是社论性的文章要采用正确的写作语言,反复考量,精准拿捏字词,有效提高党报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党报新闻要区别与“快餐新闻”的粗浅报道,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高写作深度,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党报记者在写作过程中要保持与凸显党性,但又应顺应时代发展,结合受众需求的变化,在写作形式上进行改革与探索,发挥创新精神,实现撰写角度的变化,既要保证标题简洁明了、蕴意深厚,更要保障新闻内容有侧重、有亮点,有效利用侧记、纪实、综述、评论等写作体裁,吸引受众目光,调动其阅读兴趣,帮助其深入理解新闻内容与含义,提高新闻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党报新闻记者应着力提高自身采访与写作能力,主动学习更多相关知识,不断提高个人素养,坚持为党为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来最真实、最具体、最权威的报道,为党报功能与价值的发挥奉献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