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丽娜,姜海东,李青*
(1.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老年病科,重庆 400080;2.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重庆 400036)
帕金森病(PD)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目前,多巴胺替代疗法是广泛用以治疗PD的重要手段,其中美多巴因存在疗效确切的优势已成为PD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然而其并无法抑制患者病情的进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随着近年来中医治疗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针刺治疗可能有效提高PD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3]。此外,磁敏感成像是近年来所开发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可较为清晰地显示脑铁沉积部位以及相关信号、相位变化,从而为PD的病理学变化以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可能成为临床治疗PD效果评估手段之一[4]。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针刺治疗PD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磁敏感成像的影响,以期探寻更加优质的治疗方案,现作以下报道。
纳入我院从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PD患者84例进行研究,将其按照信封法随机等分成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58.35±3.3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19例,高中及高中以上23例;病程2~21年,平均病程(11.23±3.25)年。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58.41±3.3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17例,高中及高中以上25例;病程2~20年,平均病程(11.18±3.23)年。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均衡可比。纳入标准:①所有纳入对象均经相关影像学以及临床检查确诊为PD;②年龄均在18周岁以上;③入院前尚未接受相关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脏器受损者;②意识障碍或伴有精神疾病者;③研究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退出者。纳入对象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并获批于医院伦理委员会。
(1)治疗方式:对照组实施传统药物治疗,即予以美多巴口服治疗,使用剂量为125 mg/次,第一周每天口服2次,之后每隔1周将每天的踪迹了增加125 mg/次,3次/d,且控制总剂量<1个,连续治疗3个月。针刺组则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方式与对照组一致。针刺治疗选穴包括阳池、尺泽、曲池、少海、养老、大陵、阳溪、曲泽、肩髃、肩贞髎、中封、太溪、解溪、阳陵泉、阴陵泉、环跳、内关、足三里、委中、承扶、下合、中脘、合谷及气海等穴,上述诸穴每天针刺1次,连续针刺3个月。(2)磁敏感成像:检查时间分别为治疗前1天以及治疗结束后第1天。使用仪器为Achieva 3.0双源双梯度磁共振扫描仪(购自飞利浦公司),16通道且行采集头线圈。每次均于T1WI于T2WI常规扫描序列的基础上实施SWI序列扫描,以此获取图像。其中T1WI相关参数如下:重复时间800 ms,回波时间10 ms,视野为250×250,层厚取6 mm,层间距取1 mm。T2WI相关参数如下:重复时间2 130 ms,回波时间80 ms,视野为250×250,层厚取6 mm,层间距取1 mm。SWI相关参数如下:重复时间18 ms,回波时间25 ms,矩阵为256×203,层厚取1 mm,层间距取0 mm,翻转角取15°,带宽取41.67 Hz,扫描范围包括脑干以及基底核团。
通过工作站对SWI图像进行处理,获取磁敏感加权图,校正后相位图,最小密度投影图。于轴位图像上通过鼠标完成双侧苍白球(GP)、壳核(PUT)、尾状核(CN)以及黑质致密带(SN)轮廓。随后在矢状位以及冠状位上精确调整,激活功能键,获取感兴趣区。所有图像均由我院2名专业影像科医师采用双盲法测量,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比,针刺组(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54.76%)(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评价(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2 治疗前后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对比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针刺组治疗后GP(3.29±0.45)mm3、PUT(7.05±0.57)mm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1±0.44)mm3、(6.68±0.51)mm3(均P<0.05),见表3。
两组在口干、便秘、恶心、心悸、失眠发生率方面对比,针刺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4。
表3 治疗前后两组磁敏感成像相关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中医认为[6-8],PD属于“震颤”范畴,其主要病因在于肝肾不足,风邪入侵,且伴有气血虚亏。患者发病部位在脑部,肾藏精,主骨生髓通脑,并出现肾精亏虚髓少,继而导致脾虚无法荣脑,引起脑髓失养。现代医学专家指出[9-11]:PD主要病位在脾、肝、肾,肾亏脾虚乃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水湿、风痰等均是促进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加之患者肌肉失养、脾胃削弱、肾精不足,最终引起震颤。临床上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但难以控制患者病情进展,且长时间使用西药治疗,极易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对患者治疗效果以及预后造成负面影响[12-13]。随着近年来相关研究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针刺在缓解PD患者症状以及病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能成为有效治疗PD的手段之一,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14-15]。
综上所述,针刺应用于PD患者的治疗中,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同时可明显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引起磁敏感成像的明显改变,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