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2020-07-02 07:09唐瑶章天天杨旸费忠亭
中医药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证型证候肺炎

唐瑶,章天天,杨旸,费忠亭

(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结核科,江苏 淮安 223000)

自2019年12月起,湖北省武汉市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通过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总结提示新冠肺炎患者潜伏期多为1~14 d,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少数会出现鼻塞、咽痛、流涕等症状[1]。重症患者会在发病7 d后出现呼吸困难或出现低氧血症等症状,严重患者会快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血症休克、凝血功能障碍等而死亡[2-3]。新冠肺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危害性及致病性。目前相关中医学者认为新冠肺炎属于中医“湿毒疫”范畴,但对于该疾病的认识、诊断及防治并不完善[4]。本院向上级部门报告了首批新冠肺炎病例情况后成为了定点医院,现对50例新冠肺炎肺炎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进行临床特征分析,以期归纳总结其临床特征有利于新冠肺炎的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20年1月5日—2020年2月8日于淮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为25~86岁,平均年龄为(53.35±16.05)岁。对入选的50例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具体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

1.2 中医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

依据第五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诊断标准[5],热毒郁肺证,表现为发热、恶寒不重、多汗,烦躁,舌质红,苔黄腻,痰撵色黄,咳嗽气急,脉洪大或滑数;湿困肺卫证,表现为恶寒发热或不发热,咳嗽少痰、咽痒咽痛,无汗、口不渴、周身酸痛、舌质淡、脉濡、苔薄腻。

1.3 西医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

依据国家卫健委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断方案(第七版)》及《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建议指南(标准版)》的诊断标准[6],其核酸检测为阳性作为确诊病例。(1)危重型患者符合以下条件之一:a出现呼吸衰竭,需要进行机械通气;b出现休克;c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2)重型患者符合以下条件之一:a呼吸窘迫,呼吸率在30次/min及以上;b静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在93%及以下;c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在300 mmHg及以下。(3)普通型:患者出现呼吸道、发热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4)轻型表现为临床症状较为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

1.4 纳入及排除标准

1.4.1 纳入标准

(1)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2)年龄≥18岁;(3)积极配合调查者。

1.4.2 排除标准

(1)合并精神障碍者;(2)沟通交流障碍者。

1.5 观察指标

收集记录所有入选研究对象的流行病理学资料、血常规情况、舌象、脉象、胸部CT等信息。胸部CT均由一名资历较深的放射科医生进行完成,报告由放射科主任进行审核。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3.69×109/L~9.16×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正常百分比范围为20.0%~40.0%),红细胞沉降率(正常范围0~20 mm/h),超敏CRP含量(正常范围为0~3.00 mg/dL)。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指标检测结果

入选研究对象24%患者出现白细胞总数降低,26%患者出现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60%患者出现C-反应蛋白增高,34%患者出现红细胞沉降率增高,16%患者出现转氨酶增高,胸部CT显示,92%患者呈现多发小斑片影,或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少数患者呈现进展性,符合病毒性肺炎胸部,见表2。

表2 入选研究对象检验结果分析

2.2 中医证候情况分析

50例入选研究对象中有82%的患者出现发热、自汗52%(26/50)、腹泻56%(28/50)、纳差56%(28/50)、口干54%(27/50)、乏力及咳嗽均为60%(30/50),见表3。

表3 中医证候情况分析

2.3 患者舌脉及证候

入选的50例患者中,舌质为淡红及红分别为48%及38%,暗红舌为14%;证型中湿毒郁肺型占84%,热毒闭肺型占16%;滑脉所占比例高于数脉;腻苔及白苔分别占46%及54%,见表4。

表4 患者舌脉及证候

2.4 不同证型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两种证型中年龄分布及性别比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白细胞、动脉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不同证型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3 讨论

新冠肺炎患者通过分析其肺炎证候、传染性以及发病特点等表现,该病属于中医学“瘟疫”,本研究中通过对5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发现大多数患者均为湖北/武汉旅居史或与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史,且所述患者主要出现湿毒郁肺型[7]。武汉江湖水泊较多,湿气较重。湿邪易困阻阳气,清阳不升,会出现全身乏力、困重等现象,当湿邪入里化热,则会出现发热,湿邪困阻脾阳,脾运化失常,故出现脾运化失常,纳差、大便溏稀等。湿毒闭肺,则会出现胸闷等。且该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人群易感,临床中的表现大多相似,符合中医中“疫气”的致病特点。且从数据分布中提示新冠肺炎患者符合中医学中湿疫的特点。从中医学角度分析,体质因素是外感热病发病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内经》提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8]。老年患者因年龄较大,机体内脏腑功能失调,自身含有的基础疾病较多,气血阴阳失衡,正气不足等原因导致感染时疫发病的人数比例较高。气分证使湿毒热邪侵入气化,邪气盛而出现正气盛,气有余便是火,在临床上常出现口干口苦、苔黄、便秘及脉数等热象[9]。温病学中认为,外感温热病的初期为卫分证,湿毒之邪侵袭卫表,最先侵犯肺部,下及胃肠,湿邪于中焦,常出现肺脾失调,临床上则出现咳嗽、口干、腹泻、自汗、纳差、乏力、发热等症状,多以白腻苔为主,多为滑脉[9]。在临床上进行治疗时,应在早期进行中医药的干预治疗,一定程度上阻断温病出现传变,防止瘟疫病发展至中后期,毒邪侵入内里,变为危候。所以我们应通过中医辨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本文研究中发现新冠肺炎患的胸部CT中可见肺叶病变,白细胞并未出现增高,常出现淋巴细胞的降低及C反应蛋白的升高,这与多数已有的研究相一致。

本研究数据中发现,新冠肺炎患者中男性人数较多。从证型上研究发现,热毒闭肺型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而在湿毒郁肺型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写道:“女子七岁,肾气盛……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11]。由此可见,女性在50岁左右时肾精开始出现衰退,后天脾胃的精气濡养较差,脾胃的精血不能,培固先天之精气,脏腑功能的失调导致正气不能有效的对抗邪气侵入机体,使邪气更易出现入里传变。但由于本文章所纳入研究对象人数较少,所以对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性别在不同证型的分布情况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我国中医药工作者从预防、治疗以及后期恢复等多个方面对病毒性肺炎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新冠肺炎患者我们应做到早期、全程、有序的跟踪。在临床上中西医结合进行新冠肺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得到广泛的肯定,且临床疗效也较为显著。

猜你喜欢
证型证候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