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磊
(西平县人民医院 影像科,河南 驻马店 463900)
脑膜瘤的发生与颅脑损伤、遗传、放射等因素有关,患者多出现视力障碍、嗅觉障碍等症状。部分患者因颅内压升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相关研究指出,临床早期确诊和治疗脑膜瘤对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1]。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CT具有高密度分辨率,可明确肿瘤内钙化灶结构;借助MRI可观察到肿瘤内部血供、囊性变等情况[2]。本研究分析MRI联合CT对脑膜瘤的诊断价值。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11月西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疑似脑膜瘤患者。其中男35例,女63例,年龄23~68岁,平均(45.82±10.25)岁,病程3个月~4 a,平均(1.96±0.72)a,体质量指数17~25 kg·m-2,平均(22.37±1.02)kg·m-2。患者均存在视力障碍、恶心、呕吐、脑缺血等症状。患者均接受MRI和CT检查。
1.2 检查方法
1.2.1MRI 采用美国GE 1.5 T光纤磁共振,层厚、层距参数分别为5、1 mm,反转恢复序列采用T1、T2成像,重复时间(TR)、恢复时间(TE)分别为4 200、109 ms,快速自旋回波序列采用T2加权成像,TR、TE参数分别为8 400、121 ms,弥散加权成像TR、TE参数分别为6 500、66 ms。轴位平扫,静脉注射0.10 mmol·kg-1钆喷酸葡胺(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127),对病变部位进行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扫描,行T1加权成像,参数同上。
1.2.2CT 采用美国GE 64排128层CT机,电压、电流、层距分别为120 kV、260 mAs、5 mm,病变位置扫描层厚3 mm,团注60%泛影葡胺(西安汉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3833)1.50 mg·kg-1,于病变处做加层扫描,三维重建,层厚1 mm。
1.3 观察指标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MRI、CT单独与联合诊断脑膜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漏诊率、误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定性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诊断结果98例疑似脑膜瘤患者经病理结果证实为脑膜瘤91例,胶质瘤4例,垂体瘤3例。采用MRI诊断出脑膜瘤75例,非脑膜瘤23例。采用CT诊断出脑膜瘤70例,非脑膜瘤28例。采用MRI联合CT诊断出脑膜瘤84例,非脑膜瘤14例。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式对脑膜瘤的诊断结果(n)
2.2 诊断效能MRI、CT、MRI联合CT对脑膜瘤的诊断特异度、误诊率、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RI联合CT对脑膜瘤的漏诊率低于MRI、CT单独诊断,MRI联合CT对脑膜瘤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MRI、CT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不同检查方式对脑膜瘤的诊断效能比较(%)
注:与MRI或CT比较,aP<0.05。
脑膜瘤发病率较高,占颅内肿瘤的15%~20%,患者多存在头痛、视觉功能障碍等[3]。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确诊治疗。MRI、CT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相关研究已明确指出MRI、CT对脑膜瘤的诊断价值,但对二者联合诊断价值的报道较少[4]。本研究结果显示,MRI联合CT对脑膜瘤的漏诊率低于MRI、CT单独诊断,MRI联合CT对脑膜瘤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MRI、CT单独诊断。这提示联合诊断可降低漏诊率,提高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通过MRI增强扫描可辨别肿瘤水肿,显示肿瘤内部灌注、血供等情况,通过扫描冠状位、矢状位可完成肿瘤定位且准确度较高,但在显示肿瘤钙化灶方面的效果欠佳。CT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借助CT可明确显示病变部位周边颅骨骨质结构,清晰显示肿瘤轮廓,但骨质伪影等因素易影响扫描结果的准确度。CT可清晰显示肿瘤钙化灶情况,MRI扫描图像可清晰显示肿瘤周边血管包绕、异位等情况,二者联合可发挥协同作用,故能降低漏诊率,提升诊断灵敏度、准确度[5]。
综上所述,MRI联合CT可提高对脑膜瘤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降低漏诊率,有利于患者早期确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