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工作面区段煤柱宽度分析及矿压特征分析

2020-07-02 09:26:28王世林
山西焦煤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步距综放矿压

王世林

(山西兰花科技创业有限公司 伯方煤矿分公司, 山西 高平 048400)

山西兰花科创集团伯方煤矿3205综放工作面位于3#煤层二盘区,工作面南部为3203工作面采空区,北部为3207工作面采空区,东侧为二盘区大巷,西侧为三盘区实体煤。根据工作面的赋存特征可知,3205工作面属于孤岛工作面,主采3#煤层,煤层均厚为4.71 m,平均倾角为6°,煤层顶板为中粒砂岩和砂质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和泥岩,工作面采用综放采煤工艺,采高为2.6 m. 为保障孤岛综放工作面围岩的稳定,对孤岛综放工作面进行合理区段煤柱的分析,并对工作面回采期间矿压特征进行分析。

1 区段煤柱宽度分析

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3205孤岛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的合理宽度进行模拟分析,根据3205工作面的赋存特征,建立模型长750 m×宽400 m×高180 m,固定模型侧边的水平位移,底板垂直位移。模拟方案设置4种不同的区段煤柱宽度[1-3],分别为4 m、6 m、8 m、10 m,分析不同区段煤柱宽度下围岩的应力及位移情况。

在不同区段煤柱宽度下,模拟方案的顺序为:初始地应力平衡→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开挖平衡→3203工作面回采→3207工作面回采→不同区段煤柱下本工作面的回采作业,并在模型从采空区向工作面实体煤侧布置测线,测线的长度设置为100 m,模拟得出不同煤柱宽度下围岩垂直应力分布云图,见图1.

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及图1可知,随着煤柱宽度的增大,煤柱内垂直应力峰值也不断增大,在区段煤柱宽度为4 m时,煤柱内的峰值强度为6.7 MPa,垂直应力峰值出现在距离采空区1.6 m的位置;当煤柱宽度增大为6 m时,煤柱内的垂直应力峰值增大为10 MPa,峰值增幅明显,煤柱边缘出现一定范围的塑性区,但煤柱整体并未破坏,在煤柱内存在着弹性核区,此时煤柱内整体的应力水平较低;当煤柱从6 m增大为10 m时,煤柱内部的垂直应力峰值也逐渐增大,由10 MPa增大为15.3 MPa;在煤柱宽度为8 m和10 m时,煤柱内部同样存在着弹性核区,但煤柱内部的应力水平较高,使煤柱易产生变形破坏,不利于煤柱的维护。

为充分分析不同煤柱宽度下围岩的变形特征,在原设置煤柱宽度的基础上,增设煤柱宽度为3 m、12 m时的模拟。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得出在不同煤柱宽度下,孤岛综放工作面回采巷道煤柱内水平位移分布曲线及巷道表面位移,见图2.

图1 不同煤柱宽度下围岩垂直应力分布云图

图2 不同煤柱宽度下煤柱水平位移及巷道表面位移曲线图

由图2a)可知:1) 煤柱宽度的增大导致煤柱向沿空掘巷内的位移明显减小,但3 m煤柱时,可能已发生变形破坏,不能保持煤柱自身的稳定。2) 当煤柱宽度处于3~8 m时,煤柱向采空区侧的位移与煤柱宽度呈正比例递增关系;当煤柱宽度超过8 m后,煤柱向采空区侧的位移与煤柱宽度呈反比例关系,主要是由于煤柱太宽导致其位于侧向支撑压力峰值影响区域内。3) 煤柱宽度为 3 m 或 4 m 时,煤柱中部位移变化明显,且呈非稳定状态;当煤柱宽度为 6 m 时,其中部位移较小且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当煤柱宽度超过6 m后,煤柱中部虽出现大部分稳定状态,但煤柱向巷道内的位移量却远大于 6 m 煤柱时的位移量。

通过分析图2b)巷道顶底板及两帮位移量及位移分布可知,随着煤柱宽度的变化,巷道围岩变形量呈现先减小,然后逐渐趋于相对稳定状态,在煤柱宽度达到6 m时,巷道围岩位移基本达到稳定,巷道表面位移随着煤柱宽度增大的影响逐渐减小。

基于上述分析,在保障3205孤岛综放工作面围岩稳定的基础上,为充分提高煤炭的采出率,根据不同煤柱宽度下围岩垂直应力及围岩位移量的变形曲线,确定3205孤岛工作面区段煤柱的宽度为6 m.

2 矿压特征分析

2.1 测站布置

为有效分析3205孤岛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工作面的矿压特征,在3205工作面上部、中部和下部布置3个测区,其中上部测区为Ⅰ测区,监测3台液压支架的工作阻力,分别为14#、28#和42#液压支架;中部测区为Ⅱ测区,监测4台支架的工作阻力,分别为56#、70#、84#和98#;下部测区为Ⅲ测区,监测3台支架的工作阻力,分别为112#、126#和140#,矿压监测站布置方式见图3.

图3 3205工作面矿压监测站布置方式示意图

2.2 矿压规律分析

在进行工作面回采期间顶板来压判据的分析时,其主要参数为基本顶的初次来压L0和基本顶的周期来压LE. 当采用液压支架的工作阻力判定基本顶的来压情况时,可通过绘制并观测工作面回采期间液压支架的工作阻力曲线,以支架的时间加权阻力pt加上均方差δp作为判断工作面基本顶的来压步距[4]:

p′t=pt+δp

(1)

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工作面采用的ZF-4400/17/28型液压支架的各项参数,确定工作面基本顶的来压判据为30 MPa.

分析工作面回采期间矿压监测结果,得出不同测区支架的工作阻力曲线基本相同,现分别从每个测区中取一架支架进行具体分析,分别取28#、84#和126#支架,分别代表工作面上部、中部和下部区域的矿压特征,各支架的工作阻力曲线分别见图4.

分析图4可知,在矿压监测的30 d的范围内,工作面上部区域出现了4次来压现象,分别为1次初次来压和3次周期来压,初次来压的步距为20.2 m,周期来压的步距为8.8~11.2 m,支架在非来压期间和来压期间的平均支护阻力分别为14.3 MPa和28.9 MPa,支架的时间加权阻力动载系数的平均值为1.73;工作面中部84#支架,在监测期间同样出现了3次周期来压和1次初次来压现象,初次来压为24.2 m,周期来压步距为9.6~11.2 m,支架在非来压期间和来压期间的平均支护阻力分别为16.35 MPa和26.09 MPa,平均动载系数为1.64;工作面下部126#支架初次来压步距为20.8 m,周期来压步距为8.8~10.4 m,同样出现了3次周期来压现象,支架在非来压期间和来压期间的平均支护阻力分别为14.05 MPa和24.63 MPa,支架的平均动载系数为1.75.

图4 工作面不同区域液压支架的工作阻力曲线图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在3205孤岛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工作面两端头的初次来压步距约为20.5 m,工作面中部区域的来压步距约为23.8 m,工作面上部和下部区域在来压期间支架的最大工作阻力为36.8 MPa,工作面中部区域在来压期间最大的工作阻力为30.3 MPa. 可见,工作面上部和下部在顶板出现来压现象时,其来压强度比中部区域的来压强度较大,故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应加强工作面两端头的顶板管理。

3 结 论

根据3205孤岛综放工作面的具体特征,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分析了3205区段煤柱在不同宽度时,围岩垂直应力和围岩位移量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区段煤柱宽度为6 m,并在工作面回采期间进行矿压监测分析,得出工作面两端头的初次来压步距平均为20.5 m,中部初次来压步距约为23.8 m,工作面基本顶的周期来压步距在8.8~11.2 m,工作面回采时,应加强两端头顶板的支护和管理作业。

猜你喜欢
步距综放矿压
高端测长仪器设计原则在步距规校准仪设计中的应用
计测技术(2021年2期)2021-07-22 09:17:24
单线隧道大型机械化快速施工步距优化研究
充填步距对矸石充填开采覆岩运动影响的数值模拟
商品与质量(2019年7期)2019-07-24 09:19:20
综放工作面残余空间充填技术研究与应用
江西建材(2018年4期)2018-04-10 12:37:10
采煤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影响因素分析
综放支架顶梁外载及其合力作用点位置确定
中国煤炭(2016年9期)2016-06-15 20:29:53
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山西煤炭(2015年4期)2015-12-20 11:36:18
各型步距规温度补偿值应用技术的研究
综放工作面防治水技术应用实践
矿压监测系统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机电信息(2014年27期)2014-02-27 15: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