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戈,高 志,张 威,刘煊文△
1.四川省三六三医院骨科 (成都 610041);2.四川省骨科医院骨科(成都 610041);3.四川省肿瘤医院影像科(成都 610041)
颈椎病是当今社会常发的骨伤疾病,其在每个地区的发病率各有不同。此类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现代人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变化,脑力劳动者需要长期伏案工作,使用电脑和手机等,致使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1-2]。在临床中,颈椎病的疾病类型包括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及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等[3]。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在颈椎病中的发生率最高,达60%左右。目前,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式包括西医手术和中医保守治疗。虽然手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颈痛症状,但是,其的创伤大,具有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4]。近年来,中医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因创伤小和风险较小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5]。本研究通过对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分别实施了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旨在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病例纳入标准[6-7]:①CT或MRI示颈椎病理性改变;②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③伴有颈、肩疼痛,头晕头痛,上肢发麻等症状;④意识清醒,无沟通障碍等。同时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和正在使用颈椎其他治疗者等。将符合以上标准者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n=30)、B组(n=30)、C组(n=30),其中A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34.29±2.99)岁,平均病程为(1.02±0.44)年;B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31.55±2.30)岁,平均病程为(0.78±0.33)年;C组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40.51±3.49)岁,平均病程为(1.78±0.41)年。经比较,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2.1 A组:采用颈椎牵引器对患者进行脊椎牵引,并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结果调整牵引姿势和角度,每次牵引30 min左右、同时配合推拿(取曲池、风池、手三里、内关、外关、合谷等穴)进行治疗。
2.2 B组:患者给予颈痛颗粒(4g/袋)进行治疗,药方:三七、延胡索、白芍、葛根等,口服,3袋/d。
2.3 C组:在A组和B组的基础上实施针灸为主治疗,取大椎、夹脊穴、后溪、天柱、风门和外关,选用华佗牌不锈钢毫针刺入夹脊穴15 mm,余穴常规针刺,留针30~40 min,1次/d,期间连续治疗7 d后休息1 d。共治疗3周。
3 观察指标 分别对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和3个月的NPQ(Northwick Park)量表评分进行评估[8],同时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表(Vas)、JOA(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
1 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后的NPQ量表评分比较 经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的NPQ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和3个月的NPQ量表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且C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3个月的NPQ量表评分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A、B组相比,#P<0.05
2 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A、B、C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83.34%、93.34%,且C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A、B组相比,#P<0.05
3 三组患者的Vas量表评分比较 经比较,C组患者的1个月和3个月的VA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的VAS量表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与A、B组相比,#P<0.05
4 三组患者的JOA量表评分比较 A、B、C组患者的JOA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三组患者的JOA量表评分比较(分)
注:与A、B组相比,#P<0.05
5 三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比较 随访6个月发现,C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亦优于其他两组(P<0.05),见表5。
表5 三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比较(分)
注:与A、B组相比,#P<0.05
神经根性颈椎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因颈椎长期保持前屈位,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致使椎体突出、椎间隙狭窄和椎间孔变小,严重者会发生颈椎周围组织粘连[9-10]。此类疾病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的不适感,且会随着病程延长而发生颈椎内外力学失衡,进而出现一系列颈椎相关病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神经根性颈椎病主要因关节退化和错位致使神经根卡压引起,因而选择治疗方法时以纠正错位为主,故其选择扳、推、拿捏等手法为患者治疗。临床中中医保守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法推拿、药物、牵引和针灸等,但是目前关于何种方式更有效仍然尚存争议[11-12]。中医针灸是传统的治疗方法,其治疗的成本低,安全性高,活血化淤和通络止痛因而受到多数人的推崇,中医认为,神经根性颈椎病属于“痹症”范畴,病机是包括“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13]。笔者研究针灸选择肩中俞,颈夹脊属外奇穴,针灸该处可以调节督脉和足太阳经的气血,辅以大椎、天柱和风门穴,可起到疏通筋骨之功效,此外,外关、后溪穴的刺入可疏导颈项和肩胛部气血。同时亦可以缓解疼痛和麻木等症状。相关研究表明[14],对风寒湿型的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加大椎、风门穴及百劳穴等,可以促进临床疗效率达到95%以上。本研究通过对收治的神经根性脊椎病患者在药物、牵引和推拿等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再加以实施了中医针灸进行治疗,结果显示,采用以针灸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式的患者在颈痛疼痛程度、持续时间、手臂在夜间针刺或麻木感、工作和家务等颈痛量表评分明显更低于单独使用药物组和牵引推拿组,说明联合治疗可以更为有效的改善椎间孔狭窄症状和疼痛程度,有利于颈椎功能的恢复;此外,针灸刺激相关穴,可以开放颈部皮肤腠理,帮助药物可以更为快速和有效的透达病变组织,进而提高治疗的效果[15-16]。本研究表明,以针灸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和症状改善更为显著。此外,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及组间的VAS评分差异比较显著,说明实施针灸治疗通过诸穴配伍,可以调节脊神经和交感神经功能,促进无菌性炎症和水肿的消散,起到抑制痛性信息传导的作用,进而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和僵硬,缓解颈部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