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贝雕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0-07-01 01:53陈梅珍李海雪蒙莉华杨清媚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10期
关键词: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梅珍 李海雪 蒙莉华 杨清媚

摘要:北海贝雕作为北海市重要的城市名片之一,通过分析当前文化发展的趋势,以北海贝雕的文化历史及其工艺为出发点,分析北海贝雕在当代发展的瓶颈问题,重新思考北海贝雕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北海贝雕的传承与发展与当前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广西“一带一路”的建设更是给其带来了新的机遇。

关键词:北海贝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现今,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建设逐步成为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重要途径。广西也应紧抓一带一路发展时代机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宣传,使其成为广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1]北海贝雕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品,经过四百多年的积淀,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在近年来文化发展的浪潮里,北海贝雕面临着新的挑战,顺应时势,改变发展方向,是使北海贝雕重新焕发新机的不二选择。本文通过调查问卷、查阅资料等方法,对北海贝雕的传承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对于北海贝雕的传承与发展提出新的想法。

一、发展历史

贝雕是中国的文化瑰宝,始于秦汉时期,在宋元时期,贝雕技艺开始得到重视,从清朝往后的几十年里,是贝雕发展的鼎盛时期。北海贝雕始于清朝,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北海地处北部湾地区,海资源非常丰富,贝壳种类繁多且品质上佳,贝雕手工艺人将北海风土人情和海洋文化融合起来,经过选料、切割、剪取、分选、雕琢、车磨、抛光、堆砌、粘贴、装裱等流程,将国画的神韵、刺绣的空灵、玉雕的质感、珍珠的光泽、雕塑的挺拔, 浑然天成地融为一体, 制作出精美绝伦的贝雕艺术品。自2007年以来, 北海贝雕荣获包括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天工艺苑·百花杯”在内的30多项国家级奖项。2010年“北海贝雕技艺”分别获得广西第三批和北海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2011年进入广西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预备推荐名单。2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都国际机场、国家商务部等重要场所,均将贝雕作为重要的装饰。3现如今,北海贝雕已经成为了北海这座城市的一张重要名片,是北海特色旅游手工艺品之一,传达了北海人民与北海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的精神。

二、发展现状

目前北海贝雕作为广西非遗项目,是北海市生产性保护的重点对象,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同时成立了海洋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北海市旅游的发展拉动了贝雕行业的发展,广西“一带一路”的建设也将给北海贝雕带来新的机遇。北海贝雕作为北海市的旅游纪念品,近年来越来越注重市场营销,而不是回归文化本身,显得过度商业化,文化内涵稍显不足,很多时候都只能作为装饰品,而不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在这种情况之下,北海贝雕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稍显不足。北海贝雕作为非遗项目,其生产性保护离不开传承人队伍的支撑,目前北海市已经连续几年开展北海贝雕技艺传承活动,但是传承、传播效果不太理想,也没有比较完善的保护传承人的机制,年轻一代不愿加入传承人行列,北海贝雕面临着后继无人或人才外流的困境。

三、北海贝雕传承出现危机的原因

(一)現代工艺品的大量生产占据市场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很多的工艺品能够实现量产,且价格低廉,能极大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大量占据了现代艺术品消费市场;现代工艺品品种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加上上世纪西方文化的融入,呈现出百花争鸣的景象。尽管现代工艺品很多部分制造粗糙、缺乏文化内涵,但仍然不影响它的畅销性。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工艺品也不乏精品,又加上价格实惠、包装精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二)贝雕文化内容和形式单一,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多元化审美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些都给贝雕画的发展带来了强烈的冲击。4贝雕这项古老的技艺,在一代又一代的能人巧匠受众创造出一幅又一幅的优秀作品,都是属于那个时代精品艺术,形式和内容多是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赋予富贵、幸福等美好寓意。但是现代的年轻受众更多追求时尚化、个性化的设计,北海贝雕的形式和内容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年轻群体的需求。以至于渐渐无人问津、无人知晓。

(三)贝雕自身工艺复杂,需要较高的技艺

贝雕本身是一种技术难度较高的工艺,要求手工艺人有一定的雕刻基础,雕刻技艺需要时间的磨练和沉淀,非一日之功,这也为贝雕的生产和培养传承者增加了难度。贝雕作品需要很多个颜色、形状、材质相同或不同的贝壳经过反复的筛选、排炼、雕刻组成,有时候一幅好的贝雕作品需要工匠们用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捡拾、积累贝壳材料才能完成。材料的不易获取性也为贝雕的制作增加了难度,因此,贝雕艺术的没落也不仅仅是外部的因素影响,本身的因素也成为一大阻碍。

(四)贝雕传承人老年化,人才凋零

老一辈的艺术家已经逐渐老去或者离开人世,目前北海贝雕技艺传承者已经不超百人,平均年龄均在50以上,北海贝雕传承人老年化严重,且只有极少的年轻人愿意传承该技艺,贝雕技艺传承后劲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域经济发展差距拉大,人员流动性强,均呈现农村流往城市,三线城市流往一二线城市的现象,北海年轻群体也因发展机会和收入差距的原因流往其他城市,北海贝雕难以寻找年轻传承人。

四、发展环境和建议

(一)发展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中国越来越重视与世界各国的发展,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一步加深交流和加强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优秀的文化和工艺“走出去”提供了机会。北海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城市之一,是中国在南方一个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是中国从海上走向东南亚、欧洲等区域的海上便捷通道。北海贝雕是一种广西传统的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面对国家大力弘扬培育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应抓住机会再创生机。

2.经济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中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通过不断的政策调整和各种鼓励政策的实施,中国的经济正在快速的发展中,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民逐渐追求精神层面上的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北海也不例外。北海是我国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在广西的旅游业地位逐渐提高,成为了一个热门旅游城市。北海市在2019年上半年接待国内游客2424.41万人次,同比增长32.04%,接待了入境游客9.82万人次,同比增长8.86%,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打开北海贝雕工艺品市场提供了机会。5

3.文化环境

广西北海位于北部湾畔,拥有丰富发海洋资源,每年出产的贝壳种类繁多,质地醇厚。北海一直以来使用从北部湾所产出的贝壳为原料,并制作成各式各样的贝雕工艺品,是北海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民族手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艺术积淀。北海贝雕在以往取得过耀眼的成就,从2007年起,北海贝雕荣获了30多项国家级奖项,包括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天工艺苑·百花杯”金奖,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等。在2010年,北海贝雕技艺还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批和北海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中成功入选。6北海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沿海城市,更应该牢牢把握住北海贝雕这一传统民族工艺品,突显北海的优秀文化。

4.社会环境

北海位于广西沿海,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被称作“南方北戴河”。有着两千多年文化的北海人文意蕴丰厚,优越的自然环境给北海增添了亮点,拥有被誉为“天下第一滩”的北海银滩,广西第一大岛屿、中国最大的火山岛——涠洲岛。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北海的建设,社会治安稳定,市容市貌得到很大改善,基础建设完善,北海人民民风淳朴、互帮互助,北海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二)发展建议

1.创新贝雕形式,扩大销售渠道

目前贝雕的表现形式主要为大型浮雕作品,包括贝雕摆件、贝雕画、立体贝雕等,种类常见且单调。传统和现代结合,传承与创新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更是广西贝雕振興发展的关键。广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特殊的文化背景让人们对北海贝雕的文化性需求越来越高,简陋、庸俗的作品终究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被人们所抛弃。7做为一个旅游城市,北海可以多方面创新贝雕的表现形式,例如:创新路灯装饰,展现不一样的风采,更体现城市特色;创新贝雕画框,增添观赏性等方式,赋予贝雕更具特色的意义,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同时利用电商平台,扩大北海贝雕的销售渠道。

2.加大旅行社合作力度,提高知名度

北海的旅游业正在快速发展,为提高贝雕的知名度,与旅行社合作进行宣传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北海每年接待旅游人员逐年增加,在旅行社画册上宣传、增添贝雕文化博物馆的行程、为游客解说贝雕文化,让更多的人知道北海贝雕,了解北海贝雕的魅力。

3.增加资金投入,培育贝雕传承者

现如今北海贝雕的发展困难,手艺人逐年下降,传承者慢慢变成一个等待解决的问题。可增加资金的投入,成立专项计划,一边创新提高贝雕技术,一边利用贝雕自身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贝雕,深入了解贝雕;还可以校企合作,组织学生参观贝雕制作和欣赏,培养中小学生兴趣,鼓励感兴趣的人学习并传承。

4.扩展传播渠道,促进贝雕文化走出去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强北海与沿线各国的文化交流,组织文化课堂、兴趣小组,将北海贝雕文化进行交流讨论;利用北海旅游业的发展,在北海各处,特别是旅游胜地,安置各式各样的贝雕宣传,增加二维码,扫码可以观看相关贝雕的资料和制作流程,增加宣传趣味性;在面向世界,用户活跃度高的互联网平台上,投放北海贝雕的科普知识、制作过程等小视频和Vlog,让北海贝雕技艺走向世界。

五、总结

北海贝雕作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北海城市的一张旅游名片,充满着它自身的魅力。文化自信建设的道路漫长,北海贝雕走出一条光明大道仍需北海市,广西省自治区各界人士的努力,相关单位以及传承人一定要顺应时代的潮流,通过城市形象、学习教育、文化内涵、销售渠道、新媒体传播等途径做好工作,并积极研究北海贝雕的未来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北海贝雕技艺。

注释:

潘能超,余玲.“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调查与对策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2):165-166.

参考文献:

[1]潘能超,余玲.“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调查与对策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2):165-166.

[2]张筠梓,许佳.北海贝雕文化产业的现代设计思考[J].前沿,2013(10):164-166.

[3]彭仁.北海贝雕的文化思考[J].大舞台,2015(02):238-239.

[4]王秀丹.大连贝雕画的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2(08):138-140.

[5]冯敏,刘雁红,陈俊安.上半年北海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N].北海日报,2019-7-18.

[6]曾俊峰.全国惟一贝雕基地正步入困境——谁来拯救北海贝雕?[N].广西日报,2011-5-18.

[7]彭仁.北海贝雕的文化思考[J].大舞台,2015(02):238-239.

作者简介:

陈梅珍(1999-04-)女,汉族,广西桂平,广西财经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本科,学生。

李海雪 (1998-06-)女,汉族,广西平南,广西财经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本科,学生。

蒙莉华 (1999-10-)女,汉族,广西南宁,广西财经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本科,学生。

杨清媚 (1999-07-)女,汉族,广西桂平,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本科,学生。

广西财经学院2019级大学生区级立项,项目编号:201911548128

猜你喜欢
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浅淡德宏瑞丽傣族传统舞蹈迦楼罗舞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杜尔伯特蒙古族短调民歌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