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佳佳
“就业焦虑”一词在国内尚无具体定义,部分文章通常会采用“择业焦虑”来代替,且大多是针对在校学生或者已经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他们在工作选择、面试等就业相关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就业导致过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引发焦虑情绪,这样的现象在毕业生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显著。随着国家针对“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政策的开放,民办高职院校毕业再也不是学生心中未来安稳的就业保障,而学生也不能安心地等待学校分配工作,压力自然随之而来。他们从入学甚至还未入学就开始考虑未来的就业问题,而“可不可以找到工作”和“该怎样找到工作”类似这样的难题不免成为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苦恼。虽然一些学生在入学后会寻找机会来了解自己,并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或有利于自我未来发展的方向,以便于日后提高自我就业实力。但纵使提早做了准备,学生的就业焦虑问题依旧严重。针对此问题,我国相关研究者在全国六个人口密集省份中的十六所高职院校里随机选取780名在校学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年级段越高的学生在焦虑项上的心理障碍检出率明显要高于低年级的学生,在此基础上连续三年进行同样测试,测试结果分别为25.9%、37.3%和49.8%的高职院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就业焦虑,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焦虑呈逐年增长的态势,这一现象也引起了许多人的担忧,我国的很多研究者也都将就业中的焦虑心理排在了就业心理问题的第一位[1]。作为升学末尾段的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这一现象将会更加严重、更加普遍。而若要分析造成此类问题的缘由,本研究认为主要还是来自多方面,严峻的就业形势,从统包分配的用人模式,再到如今的人才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市场经济就业机制的转变,种种因素的出现也无疑让处于人才高消费时代中的民办高职学生就业压力激增,对就业充满焦虑。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往往因其成绩问题,加之缺乏来自监护人和学校的肯定,内心往往存在着自卑、缺乏自信等问题。而民办高职院校往往缺乏心理疏导的资源,导致学生心理中的不良情绪难以排解[2]。
有关研究表明,焦虑同样存在着一些传染性,而学校本身不能疏导,家长对此情况往往给出负面的影响,使得问题不断加重,学生在碰到就业问题时,往往容易将出现的情况归结于自我内部的、永久的、普遍存在的问题,通常会认为当前自我的就业情况不理想是因为自己自身上存在着各种问题,如不够聪明,学习能力差等。当学生以这种具有内部性质的、存在着永久性的和普遍存在的种种原因对自己的就业问题来进行过分的解读,往往会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焦虑甚至抑郁等消极情绪[3]。而且,经有关实验表明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特别是针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不少缺陷,特别是缺乏具有针对性和务实性的心理疏导方法以及心理疏导方案,种种问题使得民办高职院校根本无法有效缓解学生的就业焦虑。从心理内部因素分析,个体的心理弹性越差,抗压能力就越低,这些问题也体现了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焦虑形成的原因之一在于个人心理素质不足。本研究对某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焦虑状况的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经分析,该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分化水平较高,反应在表现上往往就会造成个体的就业焦虑水平较高。
表1 高职学生就业焦虑状况调查表
有些民办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未完全按照市场需求设置,开设的热门专业却又往往出现明显的“扎堆”现象,培养的毕业生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与用人单位需求脱节,因而在学生就业时大部分学生反映有择业困难以及会产生焦虑情绪,出现这种问题往往与学生的就业焦虑和就业期望有关,一方面害怕无法获得自己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就业期望值较高。加上民办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对自身建设以及所取得的优秀成果缺乏必要的宣传,从而导致无论是社会还是用人单位对于民办高职院校缺乏了解,与本科院校或公办高职院校相比,民办高职院校在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导致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选择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比例较小。
在研究中发现,单从个人因素的问题上来看,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人素质存在自我评价低、缺乏自我约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而且当遭到用人单位拒绝时,疑问与不安的情绪难以排解,不免在下次面试等考核中存在害怕和忧虑等影响就业的不良情绪,令他们在就业上处于劣势。又因缺乏学校的有效引导,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难以分析和把握自我同社会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最终使其就业焦虑水平较高[4]。
所以,民办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特别是在就业心理指导工作上亟待改善,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缓解学生就业焦虑,帮助学生理智开展自我思考、自我认知,准确自我定位和自我分析,从而解决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焦虑问题。
针对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焦虑状况,应该用适当的心理疏导重新激发学生的精神动力,改善焦虑现状。心理学提倡灵活运用赏识教育,将其渗透到教育工作之中。教育者应运用语言的艺术,最重要的是着重开展以表扬和激励为主要方向的积极心理疏导。让他们可以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而且,积极情绪的培养往往可以使学生在情绪得到疏导和调理的情况下,令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都产生出更好的变化与进步,让学生可以进行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多去思考更多积极乐观的事物。这一措施往往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对于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和成绩要给予及时的赞赏,在学生失败的时候要及时进行指导,提出实质性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帮助其排解焦虑。对于就业焦虑比较严重的毕业生则可以组织心理辅导小组,通过提高毕业生的自信心,令毕业生得以放松,引导他们的认知过程以及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就业辅导。减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以减少其就业焦虑的问题。
缓解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焦虑的对策还应当加大社会支持力度。民办高职院校要积极创新推行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为导向的职教人才培养方式,如本文研究对象中的民办高职院校开办的“奥迪班”“大众班”等为学生的培养以及就业提供了新的方向,而且这种针对特定企业的培养模式效果不错,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5]。
在此建议民办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可参照类似方式,学习相关方式方法。
同时,民办高职院校还应当主动引进岗位,加强与用人单位的紧密合作,多开展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项目,为毕业生争取更多就业机会,以便帮助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拥有更多的优势。提高学生未来的就业机会同样也可在心理上缓解学生的就业焦虑[6]。
全社会包括民办高职院校应更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民办高职院校不仅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规划能力,而且要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完善学生人格,将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作为一项常抓不懈、循序渐进的工作。针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就业指导,以及围绕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工作需从学生入学时开始并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也更有利于学生顺利择业和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