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在江河湖库生态系统治理中非工程措施治理方面等的探析

2020-06-30 14:59袁治国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年3期
关键词:柳江河长制柳州市

袁治国

【摘 要】生态环境问题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其中的水生态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河长制”作为一项国家制度的创新举措,如何在江河湖库水生态治理中尤其在非工程措施领域方面完成对其治理值得我们去探讨。我国幅员广阔,江河湖库水域众多,然而在我国近年的经济发展中,水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公众话题,如今已提升到国策的全新高度。文章就“河长制”在江河湖库生态系统非工程措施治理方面的应用进行浅析。

【关键词】河长制;非工程措施

【中图分类号】TV213.4;X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03-0113-02

1 江河湖庫生态修复的概念

所谓生态修复,是指停止人为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减轻其负荷压力,并且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自我组织的能力,使其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演变,在此基础上辅以人为的有效措施,将已经失去原有的生态平衡逐渐地恢复良性循环。针对江河湖库的生态修复,就是要停止对已经失去生态系统平衡江河湖库的人为破坏,遵照自然规律并加以人工改造、整治等方法,使江河湖库逐步恢复良性循环的自然状态。

2 生态休养生息政策

“休渔期与禁海期、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国家层面所采取的系列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水环境的自我净化,同时为我们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是“河长制”出台前后政府层面所采取的系列生态保护举措。

3 “河长制”的概念

由中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在广西实行“自治区(省)、市、县(区)、镇(乡)、村河长”五级河长负责制。

4 “河长制”中非工程措施领域的生态修复措施

4.1 水生态修复保护

4.1.1 岸线绿化

封育和补植补造稀疏的天然林,改造与培育重要水源地、风景区等地的中幼林。柳州市柳江区政府在“河长制”工作开展期间,给予了相当大的财政政策倾斜。对龙怀、北弓水库等重要水源地、风景区进行改造,培育了其中的中幼林,库区的水域岸线绿化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4.1.2 水土保持

开展重要江河源区水土保持工作。柳江区政府利用自身地方本级财政前后投入了相关专项资金累计达500多万元。在龙怀水库、北弓水库先后培育种植了大面积马尾松、棕榈林等水源涵养林和观赏林,从时间跨度上看,均取得了不错的水土保持效果。

4.1.3 水生生物养护

在相关区域推进河流禁捕区设置,加强“增殖放流”,成立专门的执法队伍,打击非法炸鱼、电鱼、毒鱼等行为。保证江河湖库的生态流量。

柳州市民向来都有放生的习惯,柳江河边西来古寺设立了民间放生点,促成了好习惯的养成;政府相关部门定期在柳江河(禁渔期)进行“增殖放流”,对水生物环境起到了一定的养护作用;在“河长制”开展过程中,加大了对电鱼等的执法力度,例如融安县联合渔政等部门在2019年5月对一位电鱼的违法人员,通过法院判处了刑拘,充分展示了政府对生态治理的决心。以上都是在非工程措施方面个人行为养成、当地政府因势利导、主动作为等,促进了水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4.2 开展河湖健康评估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出台干流生态保护红线规划,明确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重要区域,识别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的空间分布并对两者进行空间叠加,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落实生态保护红线边界,通过统一确权登记,明确用地性质与土地权属。

按照部署,柳州市柳江干流等已纳入了2019年自治区确权划界试点,通过试点,将以点带面,进一步促进和完善了“河长制”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4.3 水生态系统综合治理

结合河道清淤和综合整治,拆除硬底河床,恢复底质条件。因地制宜地种植沉水、挺水、浮水植物,适量放养一定种类和数量的滤食性鱼类及底栖生物,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河岸种植自然草皮、灌木和乔木相结合的绿化植物,营造优美水景观。

柳州“螺蛳粉”驰名天下,这与柳州当地的气候与水质等天然条件有关,当地盛产螺蛳,而螺蛳对水质的改善和净化作用不错。柳州市虽处于重工业城市之列,但得到了国务院原总理温家宝的“山清水秀地干净”题词肯定,这不仅是政府层面努力的成果,也是每位市民爱护环境的综合结果,如今市区柳江水质在日常情况下均达到Ⅲ类水质以上标准。政府出台打造“百里柳江”风光带系列规划政策,目前在营造优美水景观上正一步步朝前发展。在具有良好的水生态大环境前提下,开展“河长制”工作更加顺应民心民意,进一步促进了人水和谐的良好局面。

5 “河长制”在生态修复中非工程措施方面所遇到的挑战

影响江河湖库的水环境问题的最关键根源在于陆域范围。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不断加剧,水质污染等现象问题已无处不在。因此对于江河湖库的治理来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在“河长制”工作的不断开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一是群众保护水生态环境意识比较淡薄,特别是电鱼、毒鱼、炸鱼等破坏水生态环境事件时有发生;二是工矿企业偷排或者多排问题屡禁不止(点源污染);三是自然人的主观约束行为一时难以养成;四是我国的污水排放标准有待修订,和水环境治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五是自然界暂时还无法克服的问题,如雨季洪水问题、地震、火山或其他自然灾害对水质水环境的影响问题(面源污染)。因此,对于水质的改善发生根本性扭转,仍任重道远。此外,江河湖库的治理易反复,因此成立“河长制”工作机构,且作为一个长效机制的设立机构是很有必要的。

6 “河长制”在水环境生态中非工程措施治理方面的实例

在位于柳州市柳江区的大桥河、北弓水库水质断面(省、市级)2019年4月份监测数据显示,水功能一级区大桥河大桥园艺场工业、农业用水总磷超国家标准0.2倍,水质下降为Ⅴ类;水功能一级区北弓水库拉堡河北弓水库饮用水源区总磷超国家标准3倍,水质亦下降为Ⅴ类。在接到上级部门监测数据后,柳江区河长办立即组织协调了水利、环保、农业等相关部门,要求其分别进行现场水质调查,排除了工业源污染的情况,主要为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经过多部门会商并开展了相关河长联席会议,并先后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农村区域水质保护的引导和宣传力度,因此柳江区的水功能一级区大桥河、北弓水库水质断面(省、市级)水质监测断面均在2019年5月份自动监测数据上,不同程度地跃升了一个台阶,水质均达到了Ⅲ类水质,达到了国家标准。

以上事例充分体现了“河长制”在水环境治理中在非工程措施方面的作用,河长办作为协调和督导的作用得到了体现,“河长制”中各级河长办在日常的监督和作为一个长效机构设立,在水生态环境治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7 “河长制”在水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解决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流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河流管理保护机制,解决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水安全。

8 结语

水环境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治理问题,“河长制”必须作为一个长效监督机制而不断完善和存在下去。但若最终人类投入的各种治理行动从政府层面上“有为”向“无为”转变,那样所呈现出来的人水和谐的美好局面,将更加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淮安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柳江区拉堡镇片区“一河一策”实施方案(2018—2020年)[Z].2020.

[2]柳州市.柳州市水功能区质量状况通报(2019年4月)[Z].2019.

[3]柳州市.柳州市水功能区质量状况通报(2019年5月)[Z].2019.

猜你喜欢
柳江河长制柳州市
常州市河长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一口气喝完
二月柳江
我国“河长制”的起源
“编读零距离”柳州、柳江见面会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