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下的微课设计模型

2020-06-30 10:15王娟
微型电脑应用 2020年4期
关键词:微课程深度学习微课

王娟

摘 要: 從重构微课概念入手,从其课程属性、教学属性和资源属性出发,以目标、内容、情境、活动、交互、资源、界面和评价为设计要素,基于深度学习理论与ARCS动机模型,完成微课设计理论模型的构建。利用该模型实现微课设计的优化,使微课能够激发并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完成知识的理解与建构,让学习者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

关键词: 微课; 微课程; 设计; 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 G 434      文献标志码: A

Model of Micro Class Design Based on Deep Learning

WANG Juan

(Shanxi Technic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Xianyang, Shanxi 712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concept of reconstructing the micro class and its curriculum attributes, teaching properties and resource attributes, takes target, content, situation, activity, interaction, resource, interface and evaluation as the design elements, and bases on the deep learning theory and ARCS motivation model to comple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micro course design. The model is used to realize the optimization of micro-course design, enables micro courses to stimulate and maintain learners' learning motivation. By the model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and construct knowledge,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deep learning.

Key words:

micro class; micro course; design; deep learning

0 引言

智能移动端的普及使阅读碎片化,微学习逐渐到学习者的热捧,短小精悍、主题明确的微课因其结构相对独立,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微学习需求。作为支撑微学习的重要资源,微课已成为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各个地区纷纷开展微课的竞赛和培训活动,促进了微课的建设与应用,但目前大多微课仅以知识讲授为主,大多数仍然停留在浅层次的知识传授层面,学习者难以完成深度学习[1]。

1 微课设计要求及目标

1.1 微课设计要求

微课的教学目标由知识点、具体活动和评价等要素组成,从而显示出了微课的课程属性。微课的开发不仅要关注3H(即学习缘由、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还应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程度;通过微课学习者就可完成所需学习内容的完整教学过程,通常包含学习目标的呈现,教学内容的导入,完成学习活动及使用评价等过程,微课的设计需要以教师的教学层面为基础,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发展程度的关注,这就要求微课的设计需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考量,学习内容的设置要有系统性,保持学习活动的连续性,重视教与学两者间的互动。

1.2 微课设计目标

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更多的应用微课,考虑到微课内容片段化、学习碎片化的特点,这就需要学习者有足够的学习需求和较高的学习动机,微课设计的关键在于激发和维持学习者动机,即微课本身需具备较高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而不只是理论知识内容的简单累计,目前许多微课只是知识的灌输,缺少教学互动,难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因此需要有效应用动机激励策略,让学生能够积极高效的完成长周期的学习,激发和维持微课学习动机,实现建立起知识体系的深度学习[2]。

2 基于深度学习下的微课模型设计

2.1 设计理论模型

基于深度学习的微课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过程,而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每个设计环节都上需以深度学习特征(包括问题求解、高阶思维等)作为基础,并充分运用ARCS 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以问题求解为核心完成微课设计模型的构建,具体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3]。

2.2 各关键模块设计

(1) 面向问题求解的目标设计

促进深度学习的“问题”的设计决定着微课的质量高低,应遵循三个原则:具备发展价值。设置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

的高阶思维能力(包括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问题尽量与学生经验关联[4]。ARCS模型认为要维持学习者的动机,需建立起学习内容等与学习者生活经验的联系;问题指向明确表述清晰,告知学习者目标,依据学习者实际情况预测其完成学习任务的可能性,增强自信心,获得心理满足维持学习动机,如图2所示。

学生解决问题进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完成了知识的建构与应用。如在应用文写作中,实际教学经验表明写作能力与储备量关系密切,而学生通常无法完成整部作品的阅读,在微课设计上则根据学习内容整理出重点阅读模块,便于学生阅读与记忆。

(2) 激发动机的内容设计

有效完成教学目标需要以微课内容作为载体,微课设计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微课内容的选取与整合。ARCS动机模型认为学习者动机的激发与维持需重视内容设计的趣味性(利用可视化、卡通式、案例法、游戏法等手段)、关联性、层次性,同时也是促进深度学习的重要策略。适应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提高其利用微课完成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建立新旧知识的关联促进理解,帮助学习者进行比较、建立迁移,知识点在保证相对完整性的条进行分割到最小单元,使学习者零散时间段内的学习需要得以有效满足。如在应用文写作中,通过不同阅读内容的整合,将写作思路与写作技巧相互联系起来,实现阅读材料的真正累计,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

(3) 追求高阶思維的活动设计

微课因为脱离具体的课堂而缺少教师的直接指导,因此需格外注重对学习活动的设计。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帮助学习者完成深度学习。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微课应包括对应的各项学习活动,如提问与答疑、完成在线讨论、练习与反馈等,帮助学习者与学习内容深入交互。设计时尤其应重视:自主拓展所学内容的活动,教师可设计一些相应的具体任务,如指定文章的阅读与总结,提供相应学习资源的获取途径(网址、链接等),让学生自己完成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知识,有效促进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完成深度学习;注重线交流活动方式的开发设计与使用(如弹幕、在线提交、讨论、评论作品等);学习反思活动,通过思考对学习结果、思维过程、自我认知方式等,调控学习心理,积极开展自我评价,实现知识的深层建构。

(4) 实现社会建构的交互设计

微课的交互设计主要包括,1)内容交互,主要指通过问题完成内容的学习,在微课设计中需要教师融入足够的“小问题”“小任务”,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反思,实现学生与微课内容间的相互作用,完成知识意义建构。2)使用微课的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间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人际交互,学习过程中的提问与答疑、合作与交流、讨论与反馈等操作主要以在线交流方式完成。3)界面交互,流畅的微课界面操作流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完成有效的深入学习过程,而不是浅尝辄止的短期行为,如交流提问界面的设置,详细而又清晰的课程内容导航,相关学习资源的推送与下载等操作的优化,可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完成深度学习。

(5) 提供学习支持的资源设计

微课的主要载体就是微视频,辅助资源主要包括配套资源、学习支持服务平台、论坛交流如图3所示。

可以拓展学习者得视野,促进迁移应用等,微课的配套资源称为辅助资源,是微课设计者应该熟悉掌握的内容;学习支持包括微课的导学和问题解答,当学习者遇到困难时,从中获得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微课可设置知识地图导学,学习者遇到困难时,不仅可从系统得到解题帮助,还可重新观看微课视频,或者在论坛里得到老师或其他学习者的答疑。支撑平台是集合微课的学习系统,是微课的学习平台[5]。具体在应用文写作微课设计上,按照基础、中级、高级分类整理阅读与写作素材,适应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力,根据学生的提问及论坛里的主要问题进行答疑。

(6) 促进迁移应用的评价设计

通过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与反馈,使微课易于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完成知识的吸收与应用。微课的评价设计主要考虑:过程性评价,对学习行为等过程信息的跟踪,同样需能够通过微课平台实现,反映学习情况并做出评价;结果性评价,针对学习者的水平差异,应呈现出一定层次性,促进知识的迁移应用,让学习者获得满足感。学生如有问题可

通过评价模块实现网络在线提问或相互讨论,教师看到学生提问的问题时完成在线答疑;激发和维持学习的动力通过反馈激励机制实现,激励学习者需尽量以反馈内容与学习结果为依据,促进知识的迁移应用[6]。

3 微课设计模型实际应用检测

本文的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方法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包括拍摄视频、软件录屏和视频剪辑等,每个视频时长不超过10分钟,体现了激发学习动机、促进深度学习的设计追求。在微课设计各环节以动机激励策略为基础,在知识巩固的基础上提供拓展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选取计算机专业学生50人,指导学生使用依据本文微课模型制作的微视频学习动画制作,利用flash制作动画的原理和方法,制作成学习内容成体系且界面友好的微视频组合,促进学生深度理解自定义动画的含义与设置方法,应用结果表明基于本文的微课设计模型,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相对复杂的场景动画制作的自主学习,85%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完成课程的学习与巩固,75%的学生经常参加反馈与讨论过程,实现微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目标。

4 总结

微课程作为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热点,是针对某一知识体系,其核心是简短精炼的教学视频,重点是激活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帮助学习者利用零散的时间段学到所需知识。本文从重构微课概念入手,从其课程属性、教学属性和资源属性出发,基于深度学习理论与ARCS动机模型,完成微课设计理论模型的构建,利用该模型实现微课设计的优化,使微课能够激发并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完成知识的理解与建构,让学习者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韩燕娟,卜彩丽,张宝辉.我国微课的研究热点、主题和发展趋势——基于共词分析的知识 图谱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6):24-32.

[2] 陈明选,胡月霞,张红英.理解取向的微课设计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7(5):54-61.

[3] 刘爽,郑燕林,阮士桂.ARCS模型视角下微课程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5(2):51-56.

[4] 蒋立兵,万力勇,陈佑清.面向用户体验的微课设计框架构建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 2017(2):122-128.

[5] 隋勇.大学生职业技能教育资源的微课化路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6(17):92-95.

[6] 汪涛,张秋东,李惠青,等. 新型混合学习模式下微信公众平台学习资源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5):105-112.

(收稿日期: 2019.05.30)

猜你喜欢
微课程深度学习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