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体悟式教学培养高中生的悟性思维能力

2020-06-30 10:07王朝辉王芊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王朝辉 王芊

摘   要:体悟式教学就是通过体验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内化知识,进而形成个人能力,达到知行合一。悟性是人从以往的思维和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对事物“脾气秉性”的把握能力,也是将事物的性质内化后对事物的直接把握。物理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悟性能力培养和提升的主阵地,悟性对于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体悟式教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14-0038-02

各种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都离不开学生个体的深刻领悟,所以体悟式教学成为高中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体悟式教学就是通过体验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内化知识,进而形成个人能力,达到知行合一。学生对知识的感悟能力直接决定着其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程度。学生能否生成物理情境、构建模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是检查学生是否真正学好物理的重要指标之一。

新课改理念引领下的体悟式教学理论,是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为培育富于开拓精神的时代新型人才提出的。体悟式物理教学,即激发学生的悟性,鼓励学生在体验中自得自悟,把教学从关注形式转变到强调本质上来,从关注教师的“教”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上来,从侧重理性思维的培养到理性、悟性思维双管齐下,同时使其浑然一体。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遵从能让学生讲的教师不讲,能让学生动手体验的教师不演示,能让学生表达的教师不讲述的原则。比如下面这个案例:“冬天穿上棉衣,为什么暖和?”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认为是棉衣产生了热量。按照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用讲解的方法解释这个问题。但在体悟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讨论后自己解决该问题,并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拿出明确的检验方案,即用实验去检验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当学生们讨论出方案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亲自动手用棉衣尽可能“放心地”把温度计包好,然后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当学生做完实验后对结果大为惊讶,这时教师要沉得住气,不能直接解释,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索其中的道理,即不仅要“体”到还要“悟”到。待学生“体”到并“悟”到后,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学生通过这种亲力亲为,获得的体会会很深刻,会促使其积极思索,甚至会使其迅速检索并重组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网络以形成个人思维范式。如果教师上来就给学生讲授:“棉衣是热的不良导体,只能阻碍热量的传播,并不能产生热量。”这种空洞的讲解虽然也能让部分学生明白,但对学生以后解决类似问题迁移能力的培养,与体悟式教学的效果是不同的。

悟性是人们从以往的思维和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对事物“脾气秉性”的把握能力,也是将事物的性质内化后对事物的直接把握。学习物理的过程,实际就是人向客观事物学习的过程,是使人的思维自然而然地按照客观事物发展演化的规律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的大脑被“物”化的过程,“物”化的结果就是人物理悟性的提升。大脑会创造性地将客观世界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提炼、总结,并结合以往接受的信息创造性地完成对事物的认识和改造。这种对事物创造性的认识和改造就是我们宝贵的创新能力,所以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悟性能力的提升。

理性思维和悟性思维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做题时解题思路的生成等都离不开悟性思维的参与。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记忆金字塔理论,多用高阶的思维活动方式;要鼓励学生之间多讨论问题,多请教问题,多给别人讲解问题。会做的题不一定会讲,讲题时的思维过程与做题时的思维过程不同,所以很少有人按给别人讲题的方法去做题。在讲题时,首先要想一下对方哪不会,为什么不会,如何把对方说明白,然后经一步一步严格的逻辑推理得出讲题的步骤和方法。即会做该题的人,要想给别人讲,会首先沉思一下,形成條理后再讲给对方听。而自己在独立做题的过程中,思维是跳跃的,在这当中“悟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对思路的形成以及对整体的把握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讲给别人听的过程对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也有重要的作用,即给别人讲,自己也受益,这就是笔者常给学生们说的:“即使有第三个同学问你同一道题,你也要珍惜,你也要认真地讲,因为你总会发现给上一个同学讲时没有发现的道理,这是悟性提升的重要过程,弥足珍贵。”如此学生之间会形成互助互问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物理悟性能力的提升也有重要的帮助。

自己做题,首先要独立思考,即使不能得出完整的答案,也要明确问题之所在。自己做题与听别人讲题或给别人讲题是有明显区别的。如果学生还没有自己做并认真地思索该题,就去听教师或其他学生讲题,就舍本逐末,失去了提升悟性的机会。听别人讲,即使感觉听懂了,也不一定自己就真的会,等下次再碰到原题时,也不一定能独立地做出来,甚至还有可能没有意识到是重做的题。即知道为什么这样解,比知道怎样解有时更重要;知道为什么要求这个中间量,比知道怎样求这个中间量更重要。因为在考场上没人会告诉你要先求哪个中间量,即你不知道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无从下手。在考后别人告诉你可先求哪个物理量,你也会,但在考场上你就是做不出来,这就是常说的“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道理。讲的过程,是思维高度集中、高度融合的过程,也是各种知识高位贯通、悟性升华的过程。有可能原来不太懂的问题,通过给别人讲,自己就明白了。如此下次在碰到同种类型的题目时即使难一点也能做出来,就是这个道理。

独立思索,自己悟透,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解题风格,这就是悟性的提升过程。

边思边悟,边讲边悟,悟,不是孤立的,是与其他思维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教师的教学就是要给学生创造更多“悟”的机会,提供更多、更高质量“悟”的情境,使学生建构自己的思维体系,这是学生终身受益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解题中推理法的应用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物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