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姣姣
[摘 要] 要打造高效优质的语文课堂,必须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的情感共鸣。《新三顾茅庐》一文的教学,通过课本剧表演,实现了人物共鸣、实践共鸣和思索共鸣,在情境展示中,学生的体验、创造与成长均得以实现。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本剧;情感共鸣
这个学期,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历史课本剧《新三顾茅庐》的创造性情境活动。对于师生来说,这是一次独特的创造与多次再创造、实践与灵感交替共鸣的生命教育体验。
一、人物共鸣
人物的塑造,要找到学生在经典人物身上亲切的兴趣点。如刘备,他不仅是课本上求贤若渴的领袖人物,他也会絮絮叨叨地同长辈般教育关羽、张飞而被调侃,他也有自己的梦想,有他的韧性与坚持。学生有着自己新奇的视角,对于刘备这样一个相对平凡的英雄形象,会更有兴趣去认识、接纳,以及创造性地探索。笔者惊讶于学生对人物理解的深透,也感慨刘备让学生与人物形象产生了“英雄相惜”的共鸣。
课本剧表演结束后,有大群的“关羽迷”“孔明迷”,作文中出现了“历史人物评论”专栏。学生能从实践活动中找到自己学习的偶像,一个创造性的生发、酿造、内化的过程让课本剧中的人物内化为孩子心中的精神力量。
二、实践共鸣
实践,加深了学生对剧本的理解,也衍生出丰富的、多层次和创造性的感悟,让学生的灵感进行再一次的创造与升华。
1.剧本改编:贴近学生。为了让情境叙事活动开展得更顺利、有效,对《新三顾茅庐》的改编工作下了一番功夫。首先是故事背景的改编与简化,将原有的故事改编成更适合表演的三幕剧。这也比较贴合学生对话剧表演“三一律”的初步理解。
2.选角热潮:放开束缚。在剧本成形后,就需要选角色了,学生都想上台表演。学生在实践中尝试剧本的改编,这是一种完全解开了平时写作训练束缚的实践,脱离了生活素材的限制,脱离了条条框框的“作文经”,完全是一种模拟历史情境中思维驰骋的解放。不得不说,这样的创造性训练,给学生带来了创作欲、表演欲的满足。
3.排演磨炼:深入创造。由于《新三顾茅庐》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是独具个性,要想与剧中人物产生共鸣,成了小演员们最大的困难。于是学生又是读三国故事,钻研人物性格,又是琢磨台词,课后花大量的时间一起研究人物的每一个动作、语气,甚至一个眼神。到后来,学生都能剖析出自己扮演的人物形象。
4.后期音效:想象共鸣。后期音效制作的过程也是汇集了创意与心血,由于主要是靠旁白和古筝、笛子、古琴等来展现诸葛亮隐居之地,还要添加各种虫鸣、鸟啼、水声、马蹄声、敲门等音效。这些音效是小演员们及“后援”一起研讨出来的。虽然辛苦,但在实践创作中,哪怕只是找到一个停顿点的共鸣,学生都觉得内心充盈着喜悦和满足。
5.氛围渲染:画龙点睛。氛围的渲染也汇聚了学生的智慧,让剧本中的场景鲜活、有趣又寫实,很多巧妙的环节都是小演员们后来在排练过程中自己想出来的点子。正因为是学生自己的“金点子”,所以不仅让学生对剧本产生深入的理解,还让观众与演员产生默契与共鸣。
三、思索共鸣
思索是富有个性的创造力的勃发,也是挖掘深度思想性的生根发芽,还是我们创造更多幸福、更大完整教育生活的核心力量。
1.情境取材:辉映思索。选择历史课本剧,是想让学生初步地在与“个人的存在”思考中发生关系,让他们知道,我存在一个广袤的、来来往往的序列之中,我有祖先,也会有子孙,有什么传递到我手上,也有什么会理所当然地由我流传下去。每个不朽的传说,都有可能辉映在我身上。简言之,这是一个深刻的创造性题材。
2.成长体验:个性人生。在学生活力四射的热情中,在他们认真而坚毅的眼神中,细微到一个动作、一个语调都要排演几十遍,在这样活泼的年龄我们感受到成人般的专注与耐力。笔者想他们一定也能在这小小的历史剧打开的窗口中,找到与自己心灵相同的地方。
课本剧表演活动,就好像一个通向历史长河的出口,让学生浸泡在自由、创造、充实的氛围里。这样的浸泡,让他们不孤独;让他们为自己饱含希望的未来骄傲;也让他们对自己的存在满怀谦卑。他们也许留恋历史人物带给他们的新鲜,也许留恋表演带来的成就与满足,也许留恋钻研排演带来的充实与成长。希望这些许“共鸣”点亮的光芒能照亮学生生命的视野。
参考文献:
[1]方新霞.巧用课本剧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刍探[J].成才之路(下),2018(10).
[2]黄欢.课本剧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研究[J].成才之路(中),2017(6).
(责任编辑:吕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