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晓宁 许 春 祖 颖 鞠 莹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的脂肪肝类型,主要的疾病因素是患者肥胖、饮食偏肉类,没有运动习惯,导致肝细胞内脂肪大量沉积的一种综合症候群[1]。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研究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属于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肝功能[2]。该病根据临床症状归于中医“胁痛”“黄疸”范畴,中医学对该病的治疗比较系统,笔者根据病症论治,采取自拟降脂化浊汤治疗痰湿内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综合内二科就诊的80例痰湿内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治疗,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6±2.1)岁;体质指数(BMI)为25~33 kg/m2,平均(29.00±0.61)kg/m2;基础疾病:高血压2例,糖尿病1例,冠心病6例,高脂血症7例,肥胖14例。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自拟降脂化浊汤治疗,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36±2.9)岁;体质指数(BMI)为25~32 kg/m2,平均(28.90±0.60)kg/m2;基础疾病高血压1例,糖尿病2例,冠心病6例,高脂血症7例,肥胖13例。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BMI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者;②临床资料完整,可以配合治疗,可以接受长期口服中药,并且配合随访。
1.3 排除标准①存在药物过敏史者;②饮酒史: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大于140 g/周,女性大于70 g/周者;③其他类型的肝脏疾病;④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或者不愿参加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包括控制饮食、运动、配合降脂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降脂化浊汤进行治疗,包括苍术10 g,柴胡10 g,陈皮10 g,郁金15 g,丹参15 g,香附15 g,赤芍15 g,山楂15 g,神曲15 g,鸡内金10 g,茯苓10 g,白术10 g,黄芪15 g,制大黄10 g,甘草20 g。随症加减,若面色萎黄者加茵陈20 g,栀子20 g;若胁肋部胀痛者加川楝子10 g,乌药10 g;若入睡困难加酸枣仁10 g;若患者四肢冰冷加鹿角5 g,附片5 g;若纳食不香者加神曲20 g,麦芽20 g。以上水煎服,日2次口服。
1.5 观察指标中医证候评分:对胁肋刺痛、倦怠乏力、纳呆症状进行评估,分为0~3分,0分、1分、2分、3分分别表示无、轻度、中度、重度,评分越接近3分,则症状越严重。显效:临床症状消失,中医证候评分改善>90%,CT肝脏形态及实质恢复正常,血脂、肝功指标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改善>75%,CT肝脏形态及实质为轻度或中度脂肪变,血脂、肝功指标恢复大于50%;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CT、血脂、肝功等指标无改善。临床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统计软件选用SPSS 19.0,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7.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1)P<0.05
非酒精性脂肪肝为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好发于肥胖人群,目前,有10%~20%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会发展成脂肪性肝炎,严重者会发展到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最终发生失代偿,因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非常重要[3]。该病主要归于中医的“胁痛”“黄疸”范畴,主要的发病机制为饮食不节、嗜食膏粱厚味之物,湿热之邪直接阻滞中焦脾胃,引起脾失健运、清阳不升,导致痰浊、血瘀内生,进而导致痰浊、瘀血、水湿、脂膏积于胁下,最终引发此病[4]。因此在治疗上主要以健脾化痰、疏肝理气、祛湿降浊等为原则[5]。笔者采取自拟降脂化浊汤进行治疗,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香附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山楂消食化积、活血散瘀;神曲消食和胃;鸡内金消食健胃、涩精止遗;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黄芪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疮生肌;制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祛瘀,煅后止血;甘草调和诸药。随症加减,若面色萎黄者加茵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凉血止血;若胁肋部胀痛者加川楝子理气疏肝止痛;乌药行气止痛;若入睡困难加酸枣仁养心益肝、安神、敛汗生津;若患者四肢冰冷加鹿角胶补阳,附子回阳求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若纳食不香者加神曲消食和胃,麦芽消食健胃、回乳消胀、疏肝解郁;以上药物合用,起到健脾化痰、疏肝理气、祛湿降浊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山楂可以降低血脂,调节内分泌,改善肝内的脂肪沉积,对肝脏有保护作用,积极控制疾病的进展,并且对机体的消化功能有促进作用,促进脂肪的分解,山楂还可以降低体内的三酰甘油水平,降低ALT和AST活性,减轻氧化还原反应,对修复脂肪肝效果显著。从本试验可以看出,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7.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痰湿内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取自拟降脂化浊汤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本试验纳入样本例数较少,希望广大同仁继续进行本方面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