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园建设背景下天姥山旅游文化挖掘及开发路径
——基于文本语义分析

2020-06-30 07:59李玲洁
关键词:李白旅游文化

李玲洁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唐代的浙东有一条山水之路,从钱塘江南岸出发,行山阴道,自镜湖向南经曹娥江,而后入剡溪,再经新昌沃江、天姥山,最终到达天台山。《全唐诗》收录的2 200余位诗人中,就有450多位造访此路,留下了1 500多首诗歌(1)袁因、周一渤、竺岳兵等:《唐诗之路:中国文人的山水走廊》,《艺苑》2008年第10期,第61-64页。,使之成为一条兼具自然风光与人文色彩的山水人文之路,后被学者们命名为“浙东唐诗之路”。天姥山,在“浙东唐诗之路”上熠熠生辉。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使之名扬天下,“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杜甫对天姥山心驰神往,晚年作诗《壮游》:“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白居易于太和六年(832)撰《沃洲山禅院记》:“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2)徐跃龙:《天姥山考论》,《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第138-143页。李白、杜甫、白居易等400多位唐代诗人曾到访天姥山,可见其具有超强的吸引力,堪称传奇。

2018年1月,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抓好大湾区大花园建设……打造浙东唐诗之路”。之后,《浙江省传承发展浙江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浙江省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等文件相继出台,将“打造唐诗之路山水人文旅游精品”列为“实施浙江特色传统文化重点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打造唐诗之路黄金旅游带”也作为浙江“全域旅游推进工程”重点内容,被列为大花园建设的十大标志性工程之首。可见,唐诗之路的建设对进一步发展浙江旅游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天姥山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段,对其加以研究对于挖掘“浙东唐诗之路”文化精髓、打造高水平文化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文献回顾

(一)对天姥山历史地理的考证

陈百刚(1984)探讨了天姥山命名的由来、位置、范围和特征等内容(3)陈百刚:《天姥山与李白》,《绍兴师专学报》1984年第2期,第97-101页。。徐跃龙(2017)以文献、文物为证,为天姥山追本溯源、引据立论,揭示了天姥山的地理方位、地名由来,还分析了天姥山在宋元明清时期声名式微的原因(4)徐跃龙:《天姥山考论》,《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第138-143页。。沈俊(2018)尝试以文化景观历史变迁的视角观察各个时期的天姥山,研究地方志、文献资料以及相关论文专著,探寻其变迁的自然基础与影响因素,梳理其演变过程与发展脉络(5)沈俊:《天姥山文化景观历史变迁研究》,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17页。。

(二)对天姥山现代旅游发展的思考

张洒丽(2013)认为,天姥山旅游的重新打造,不仅仅是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生机,更重要的是引导人们改变对天姥山单纯的“一座山”“小土丘”的看法,重新审视天姥山的文化内涵(6)张洒丽:《从叙事角度看天姥山现代话语意义构建》,《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第9期,第89-90页。。舒义平(2018)关注到天姥山“唐诗之路”的研学旅行课程,探索基于地域资源优势的校本化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实践之路(7)舒义平:《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实践省思——以“天姥山唐诗之路”课程为例》,《课改前沿》2018年第11期,第3-6页。。

现有研究天姥山旅游的文献并不多,也未形成研究的聚集效应。基于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天姥山的历史文化,希冀为天姥山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二、天姥山古代旅游热度探析

在古代,天姥山旅游热度极高,400多位唐代诗人曾经到访,他们留下丰富的诗作流传至今。笔者以“天姥”为关键词对全唐诗库进行检索,共得到22首题名及内容中包含“天姥”一词的诗作(见表1)。

表1 全唐诗库中包含“天姥”一词的诗句

由表1可见,诗文内容可分为三类。一是赞颂天姥山的自然景色,如“来自天姥岑,长疑翠岚色”“南岩气爽横郛郭,天姥云晴拂寺楼”“嵯峨天姥峰,翠色春更碧”。二是醉心天姥山的闲适隐逸生活,如“以我采薇意,传之天姥岑”“茶炉天姥客,棋席剡溪僧”“携酒天姥岑,自弹峄阳桐”。三是宣扬天姥山的道教文化,如“来往天台天姥间,欲求真诀驻衰颜”“四明天姥神仙地,朱鸟星精钟异气”。由此可以推断,天姥山古代旅游热度高出于三个原因:一是天姥山自然风光宜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二是天姥山一带物产丰富,适宜归隐生活;三是道教文化在天姥山的传播,吸引信徒及受众前往。

(一)自然风光具有吸引力

天姥山位于浙东绍兴市新昌县,明万历《新昌县志》卷二·山川有记载云:“(新昌)东南天姥山蜿蜒五十余里至县治,层峦叠嶂,苍然天表,为一邑之主山。”两岸危崖壁立,林木森森,千态万状,潭瀑相叠。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描绘:“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句显示天姥山自然风光的气势恢宏与壮丽之美,人在壮阔的自然面前,心胸自然豁然开朗。“山水诗派第一诗人”谢灵运当年为永嘉太守,曾游天姥山,以解内心之烦闷。天姥山以绮丽的风光、奇绝的景色,吸引古人前往观光旅游,畅叙抒怀。

(二)适宜隐逸生活

天姥山一带除了风光极佳,物产亦颇丰,尤以酒、茶、纸等出名。在此处隐居,除了可以在自然山水中充分享受人生,更可以主动寻求山水中的乐趣(8)曾明:《中国山水文学中的人格精神》,《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S6期,第10-13页。。邀三五好友,泡饮清茶,把酒言欢,亦可下棋、写诗、作画,享受简单而平和的生活。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曾在此处住过,写下“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东晋著名隐士、美术家戴逵也曾隐居于天姥山一带,并绘就《剡山图卷》。

(三)满足道教信仰需求

道教在唐朝被确立为国教,地位极高,信奉道教的古人不在少数。天姥山是道教第十六福地,人们前往天姥山一游可满足自己的信仰需求。“宗教场所是部分文人开启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舞台。古代文人欲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跻身仕途,宗教场所和宗教人士是非常重要的媒体。如诗仙李白之所以能够从一介书生平步青云供奉翰林,与宗教关系密不可分,李白初入长安与当时德高望重的贺知章结识,就在长安的道观中。”(9)胡正武:《唐诗之路与政治因素之关系》,《台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第9-13页。天姥山作为道教福地,到此一游,可以接受道教文化的熏陶。

综上所述,古代的天姥山集自然风光、隐逸生活和道教福地等优势于一体,行至此处,不仅可以欣赏壮美的自然风光,体验惬意闲适的隐居生活,更可以求仙问道,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古代天姥山较高的旅游热度。

三、天姥山现代旅游热度分析

通过对国内热门旅游网站进行数据搜索并分析后发现,天姥山未能延续古代的旅游热度。超过半数的热门旅游网站,未将天姥山列为旅游目的地;仅“马蜂窝”“携程”和“猫途鹰”三个网站有天姥山旅游线路,但游客游记撰写和评价数甚少,相对于一些热门景点成千上万条的评价,天姥山实在算不上热门。

受到古代名人推崇的名山,从古至今多数保持着较高的知名度,比如五岳。天姥山走向衰落,在中国名山旅游的发展史上是一个例外。宜人的自然风光、较好的隐居生活条件以及深厚的道教文化,本是古代天姥山旅游热度高的主要原因,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皆已不再是现代旅游主要的吸引物。现代人交通出行便利,有更多的旅游目的地可供选择,与其他名胜古迹相比,天姥山的风光便显一般。有游客评价天姥山“很普通的一座山”“未被完全开发”等,就是一个例证。隐逸文化在明清两代逐渐衰落,曾盛极一时的道教文化在20世纪也逐渐没落,对现代人缺乏吸引力。也就是说,古时吸引人们前往天姥山旅游的原因,对今天的游客而言,其吸引力已不复存在。

旅游是由吸引物驱动的,但并非所有的旅游吸引物都具有相等的市场吸引力。旅游吸引物存在一个清晰的层次体系,可以根据旅游者所感受到的游览的冲动强度来确定:吸引物越卓越,游览它的必要感也就越强烈(10)希拉里·迪克罗、鲍勃·麦克彻:《文化旅游》,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136页。。为了更好地判断现代天姥山对游客的吸引物,通过八爪鱼采集器对“马蜂窝”“携程”“猫途鹰”网站上游客撰写的天姥山游记和评价进行检索,共搜集到游记68篇、评价42条,形成32 105字的文本。基于该文本,使用ROST CM6软件进行分词和词频统计,整理得到反复出现10次及以上且与旅游相关的实义高频词(见表2)。

表2 高频词统计表

表2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三个词汇为“李白”“新昌”“梦游”,均在50次及以上,这三个高频词可被看作为天姥山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也是天姥山今后旅游发展的着力点。为了验证这一推断,进一步用ROST CM6软件对搜索得到的游记和游客评价文本进行语义分析,生成语义网络图(见图1)。

由图1可见,以“李白”“新昌”“梦游”等高频词作为核心,串联起其他高频词。游客在新昌天姥山的所有活动,均围绕着这三个高频词展开,表明李白及其诗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对游客的吸引力极大,游客到天姥山旅游,主要源于这座山的文化高度,而非自然风光。

图1 天姥山游记和游客评价的语义网络图

进一步梳理表2中的其他高频词可知,这些词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地点名词,如“仙居”“斑竹”“北斗尖”。搜索“马蜂窝”得到68篇游记,其中40%的游记认为,天姥山位于台州神仙居和福建太姥山,由此可见,游客对天姥山所在城市及具体位置,并不是很清楚,也从侧面说明天姥山的旅游宣传不到位。即使游客明确天姥山在新昌,想要前往天姥山一游,但导航时常出错。天姥山下的“斑竹村”和山顶“北斗尖”是天姥山较为显著的地标。二是与登山活动有关,如“露营”“徒步”“上山”“营地”,不少前去天姥山的游客,选择徒步登山的方式,登山有一定难度,耗时较长,路上的指示牌指示不明,有的甚至有误。山上可以露营,不过除了登山、露营以外,便没有更多的活动可以体验,从侧面说明景区建设没有完整的规划,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三是与风景有关,如“日出”“美景”,天姥山最吸引游客的美景是山顶北斗尖的日出,在游客的游记和评价中提及次数较多,而其他美景很少被描述。四是对天姥山的评价,如“名山”“未开发”。刘禹锡曾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历史文化名人,往往能成就一个默默无闻的景点。李白让天姥山闻名于世,但后世未能有效地开发并传承其文化内涵,恐怕是天姥山在现代社会“失落”的重要原因,游记及评价中提及的“未开发”“没有完全开发”等,就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李白与其诗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吸引游客到新昌天姥山旅游的关键因素,天姥山的文化内涵比自然风光更具魅力。然而,天姥山景区并没有运用自身独具竞争力的文化优势,制定出具有特色和较为完善的发展规划,宣传与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到位,所以在现代旅游发展中乏人问津。

四、天姥山旅游发展路径探索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者需求的不断转变,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文化旅游将原来仅仅停留在精神层面的文化内容纳入经济范畴,将其视作可开发、可利用、有价值的资源,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11)周美伶:《语言资源的旅游开发初探》,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页。。天姥山在未来的旅游发展规划中,可借助诗仙李白的文化优势,走文化旅游的发展道路,同时依托新媒体宣传,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体验式旅游景区。以下从打造李白文化IP、建立网络官方平台、开发文旅活动及运用新媒体宣传四个方面,对天姥山走文化旅游发展道路提出建议。

(一)打造李白文化IP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本意是知识产权(12)陈琼:《文旅IP——特色小镇IP化运营策略与落地》,经济管理出版社2018年版,第25页。。IP的开发研究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与现实意义,目前最为大众所熟知的IP——故宫IP,业已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极大增强了故宫文化的影响力。李白及其诗作是现代游客前往天姥山旅游的关键吸引物,故打造李白文化IP对开发天姥山旅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天姥山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能将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李白文化IP的打造可以从角色定位、形象设计和产品开发等方面展开。将李白定位为天姥山旅游形象大使,设计李白卡通形象及相关文创产品;拍摄李白卡通形象游天姥山的短视频,在热门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介绍天姥山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出游方式、文化活动和文学作品等内容,拉近天姥山与游客的距离,为天姥山线上线下旅游及购物引流。

(二)建立网络官方平台

目前,天姥山旅游没有官方的线上平台,游客无法准确获取景点信息,连最基本的地理位置及前往路线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搜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尽早建立天姥山线上官方平台,如官方网站、官微等,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向游客提供正确指引及更多的活动信息。同时,在网络官方平台,开发天姥山VR体验游,游客可在线游玩天姥山,线上预订线下游玩行程,购买旅游产品等。

(三)运用新媒体宣传

随着现代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出现,旅游宣传必须突破旧观念,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出奇制胜,激发游客的兴趣,实现经济价值。抖音短视频传播力极强,一用户在抖音上发布了西安旅游的视频,并创建话题“西安挑战”,吸引大量游客前去西安旅游,拍摄西安的风景名胜、美食、民俗等,瞬间带火了西安的旅游业。西安这座文化古城通过“抖音”重新焕发魅力。天姥山亦可运用新媒体平台,打造成以李白为导游的网红山,吸引游客进一步感受天姥山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开发文化体验活动

现代旅游不仅要满足游客“吃、住、行、购、娱”等基本需求,还应提供具有文化体验的活动,引起游客的情感共鸣。天姥山的文化体验活动应体现文化内涵,如李白文化、诗歌文化等,让游客融入其中,增强文化代入感。现在的天姥山旅游处于未完全开发状态,最主要的活动是登山及露营,可以在已有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如举办“露营摄影”有奖征集活动,将天姥山“山水文化”融入其中;游客在线下露营,体验天姥山“山水文化”,线上分享所拍照片,提升天姥山知名度,等等。“登山寻宝”游戏也非常适合天姥山,可以增强游客登山的互动性和娱乐性。游客按照地图的指示,在特定的地点寻找宝藏,完成任务。游客在找到宝藏后,如想购买,手机扫描宝藏二维码,即可下单。宝藏选取能体现天姥山文化元素的物品或特产。寻宝过程可以设计一些任务关卡,让游客“一秒穿越”,如在沿途的茶馆、酒肆穿上古代服装,吟诵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句。优质且有趣的文化体验活动,能使旅游者获得较好的旅游体验,提升游客的复游率。

猜你喜欢
李白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谁远谁近?
旅游
倒下的那一刻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