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镜子引发的系列探究活动

2020-06-30 01:33:30刁玉萍骆乃榕江苏省淮安市天津路幼儿园
幼儿100 2020年15期
关键词:望远镜镜子探究

文/刁玉萍 骆乃榕 江苏省淮安市天津路幼儿园

一、活动背景

在大班“小问题”主题中,教师在观察幼儿、走近幼儿、了解幼儿、尊重幼儿的基础上,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生发了“太空的秘密”主题课程。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随着幼儿的探究越来越深入,幼儿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探究的欲望越来越强。在幼儿的讨论中说到:想观察天空的行星,看一看晚上的星空是什么样子的,等等。大家提到需要望远镜,想要制作望远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为此,我便在科学区域中投放了各种各样的镜子。

镜子是我们常见的生活用品,与人类的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几乎每一个幼儿对镜子的使用都有切身的经历。但是,幼儿对镜子的种类、功能非常不了解,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支持、鼓励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的过程。

于是,我们开启了一场与镜子的“探究之旅”,一场关于“镜子”的微课程诞生了……

二、活动线索

镜子大讨论—分组探究(制作望远镜、制作潜望镜、镜子组合、镜子迷宫)—交流分享成果。

三、家长资源与环境准备

家长资源:

1.请家长协助收集各种镜子成品,如望远镜、哈哈镜等等。

2.收集关于镜子的资料和图片。

主题网络:用绘画、粘贴的形式制作网络图。

环境布置:提供一些与镜子有关的图书、图片及各类记录表。

区域布置:科学角投放各种镜子,供幼儿探索操作。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多渠道帮助幼儿获得对镜子的感知、了解。知道不同镜子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兴趣。

背景:因为想制作望远镜,孩子们产生了很多问题:用什么做望远镜?我拿的镜子为什么望得不远?于是孩子们通过讨论、查阅资料、操作探索等方法,观察、比较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等镜子,发现它们的不同,积累对镜子的认知。

片段记录:各种各样的镜子

师:不同的镜子照出来的物体一样吗?你有什么发现?

幼:有的镜子照出来的物体变大了,有的镜子照出来的物体变小了,也有的没变。

师: 这些镜子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真有趣,那为什么用它们看东西会不一样呢?哪种镜子看东西会变小?哪种会变大?哪种不会变?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它们的样子一样吗?

发现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镜片的不同特征。

师: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样的镜子?有什么作用呢?它们是由什么样的镜片做出来的呢?

幼:有点记不得了,我给它编个号吧。

活动反思: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活动中教师通过让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去观察、比较,亲身感受几种镜子的不同特征,并对镜子的成像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自发地开始探究。

第二阶段: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探究小组,尝试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协商合作、自主探究、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快乐。

背景:通过上一阶段的讨论、调查,孩子知道了镜子种类很多,有望远镜、潜望镜、哈哈镜等等,并且知道它们的一些作用。这时候,不仅有孩子想做望远镜,也有孩子对潜望镜感兴趣,还有孩子对太阳光下各种镜子带来的不同变化感兴趣。于是,孩子们自主讨论,根据各自的兴趣成立了几个探究组。每个组依据“我们组研究什么—需要什么材料—如何分工—需要什么帮助”的思路进行讨论,然后开始进行本组的探究。

镜子组合组——它们有什么变化

瑞珉在桌上将几个镜子不断地组合,观察,一会儿自言自语说道:“好像没有光。”于是,他把几面镜子拿到了阳台。

瑞珉一会儿这样组合,一会儿那样组合,引来了一群小伙伴,他们有了很多惊喜的发现。

他们将几面镜子排成了一排,太阳光正好照着镜面。

瑞珉一只手不停地翻动着最前面的透镜。

恩泽将手放在阳光聚集点说:“我感觉好热啊!好烫啊!”

瑞珉听后也将手放在了焦点上,恩泽问他是不是很烫。

瑞珉挠挠头说:“我明白了,这就是镜子利用了阳光的力量。”

瑞珉不断地转动着透镜,发现随着透镜的变化,地上焦点形状也随之变化。

瑞珉将三棱镜放在第一面透镜的上方,并转动三棱镜,地上出现了一道彩虹。

恩泽:“哇,变成彩虹了。”

瑞珉:“这是新发现呀。”

活动反思:在对各种镜子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幼儿的兴趣来到了“几个镜子组合起来会有什么新发现”上,在操作过程中,他们能认真观察,大胆讲述实验结果,并通过实验和讨论,对镜子的用途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进一步感知了镜子的聚焦、反光等特征,激发了幼儿观察和探索的兴趣。

望远镜制作组——望远镜不仅站起来了,还能看得远了

孩子们在制作望远镜的过程中,制作支架的环节总是出现问题。在固定纸筒时,他们反复尝试用胶带、泡沫胶等材料固定,但都不成功。因为曾有做飞行器连接的经验,他们又开始尝试使用毛根、宽胶带等材料,终于固定上去了。但是,在支架的做法上,刚开始他们采用的是先将望远镜前后各固定一根纸筒,但这种方法站不稳;他们又把两根纸筒都固定在一起,还是站不起来;他们发现这两天教师的录像机换成了三脚架,这给他们很大的启示,于是他们又拿来一个纸筒,放在一起变成一个三角支架,他们在不断地尝试中终于固定好了支架。当做好支架后,孩子们在班级科学区找到了一个大小合适的放大镜,把它安装在纸筒的一端。他们争先恐后地想检查一下自己的成果,但新问题又出现了,他们发现,当看近处的物体时,看到的是反过来的影像,远一点就是正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于是又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探究……

活动反思:在制作的过程中,幼儿分工合作,在材料的使用上进行了多次尝试和选择,当他们第一次失败后,并没有轻易放弃,能将制作飞行器的经验迁移到当下的活动中。在支架制作遇到困难时,他们也能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规律进行尝试,从中可以看出问题与困难是推动游戏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冲突协商中可以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从活动中可以看到幼儿的思维品质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在不断发展,他们都具有天生的好奇心,是一个个主动的探究者、学习者。

潜望镜制作组——探索通过折射看见地上的小兔

“小兔子在地上,我们在有东西遮挡的另一边有办法看到小兔子吗?”孩子们用各种镜子尝试。

他们为了方便探究,选用了纸箱,将PVC管架在纸箱上方。珉哲选择了一面凸透镜放在右上方,经过几次的观察,发现什么也看不见。晨馨尝试将一根纸筒插入纸箱上方的洞中,并在另一边用透镜看地上的小兔,也还是看不见。

铭哲:“镜子一定要斜着放,我们再拿一根纸筒组合起来试试。”

孩子们尝试了各种角度,都没有成功。

佳羽:“我们换一个镜子试试吧。”

铭哲:“我感觉用平面镜可以看到。”

他们取用平面镜,又尝试各种角度,终于,他们成功地看见了小兔,开心极了。

活动反思:通过前期的发现,再到集体的讨论,孩子们对于镜子有了基本的了解,知道镜子可以分为几大类,但是对于制作潜望镜折射选用什么镜子还没有明确的概念,于是孩子们一边尝试一边探究。活动中虽然会出现许多问题,但正是问题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有了新的挑战。教师不随意干预孩子,当他们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才需要成人、同伴去帮助。很多时候孩子们在互相讨论、互相交流、思维碰撞中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镜子迷宫组——镜子里有几个我

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感受镜子的多种功能,教师在教室里投放了多面较大的平面镜,当有两个孩子站在两面镜子中间时,突然惊奇地发现两个镜子里面都有自己。于是,将几面镜子都往一起拉,想数数看有几个自己,结果发现里面出现了很多很多个自己,一时引起孩子们的高度热情,激发了他们更有趣的探究。

“哇!镜子里出现了好多个我!”

“快数一数有多少个。”

“数不清,好像是无限循环的。”

“我们把镜子转个方向再来看一看吧!”

“这怎么跟迷宫一样,搞得我晕头转向的。”

“你看,把笔放在镜子的边上,笔都连接起来了。”

活动反思:孩子与生俱来就有一颗好奇的心,对什么事物都非常感兴趣,乐于发现,乐于探索。大班孩子更有较强的探索意识,喜欢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有的孩子对镜子的反射现象发生了兴趣,他们由观察镜子反射的光斑,发展到用多面镜子进行探索试验。抓住这一兴趣点,教师寻找了很多大的平面镜支持孩子进一步的探索活动,在感知操作活动中自己发现其中的奥秘。

第三阶段:幼儿相互交流,用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背景:四个研究小组在探究的过程中,都有很多的收获,为了让孩子很好地回顾并较好地表达表现,教师给每个组展示分享交流的机会:你们研究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有什么惊喜的事情?

活动片段:

探究组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记录表,并向大家作了介绍。镜子组合组介绍了自己组发现的凸透镜能将太阳光聚焦发热,点燃火柴;三棱镜能将太阳光反射出现彩虹,等等。镜子迷宫组发现通过变换镜子的角度,人像数量会有变化,镜子的夹角越小,镜子反射出的人像越多。

制作组展示了自己组制作的望远镜、潜望镜,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组在制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还请大家都上前观看了他们组的作品。

活动反思: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交流互动,不仅交换了想法,也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感受到探索、发现的无穷乐趣,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这才是教师支持“探索”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他们当前的需要和兴趣,创设各种讨论的情境,使得他们的兴趣在讨论中生成有价值的内容。只有探索他们自身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用各种方式思考、解决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飞跃。

五、活动感悟

在这个活动中,“镜子”的主题是孩子引发的:来自班本主题活动 “太空的秘密”;问题是孩子提出的:孩子想知道用什么方式能看见天上的行星;问题的逐步推演过程也是孩子自然发展出来的:望远镜中用的是什么镜子?它和普通的镜子有什么不一样?同样是镜子,为什么有的凸,有的凹?把这些镜子组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连研究方法和计划都是孩子们自己主动设计的。在此活动中,教师是孩子学习的引路人、点拨者,并没有直接教给孩子什么知识,而是通过问题、材料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调动他们主动参与活动的内部动力,满足他们做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

作为教师,我们真的惊讶于幼儿的潜力,我们一定要真正地跟随他们的脚步,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不断地给予支持,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以静待花开的心情去迎接和拥抱幼儿的精彩呈现。

猜你喜欢
望远镜镜子探究
神奇的镜子
军事文摘(2022年10期)2022-06-15 02:30:50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空镜子
都市(2022年1期)2022-03-08 02:23:52
神奇的“千里眼”——望远镜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神奇的千里眼——望远镜
打造最大望远镜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他者的镜子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