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研究

2020-06-29 11:28刘景柠肖月
大众科学·中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内生动力脱贫攻坚贫困户

刘景柠 肖月

摘 要: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因此,充分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本文以全南县龙下乡川垇村为例,结合川垇村脱贫现状,分析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的原因,提出有效激发内生动力的对策建议,强化持续造血能力,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现状,为同类问题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脱贫攻坚;内生动力;贫困户

1、引言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任务。目前看,脱贫进度符合预期,截止到2019年年底的贫困人口较少9348万[1],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纵然脱贫成效显著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川垇村为例,川垇村作为十三五省级贫困村于2018年整村脱贫摘帽,2019年135名贫困户全部脱贫,实现贫困人口清零,从数据表现来看,脱贫成效显著,但从驻村帮扶工作情况来看,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严重影响脱贫成效和持续造血能力很容易导致脱贫返贫的现象。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多次强调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着力解决部分貧困人口等靠要问题,增强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2、内生动力不足表现

内生动力是指系统内部生成的驱动力,对于贫困户来说即是个体本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驱使着个体用自己的辛苦劳动换来美好生活的内在动力。

2.1“等、靠、要”思想

“等”就是满于现状,等政策,等财富自己找上门;“靠”就是靠政府,靠驻村工作队,有人帮忙做事自己绝不动手;“要”要资金、谈条件、提要求,要洗衣机要电视机。典型的懒汉思想,以贫困为荣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指望政府和别人的帮助,总想着不劳而获,。也正是这种思想的存在,导致帮扶政策难以落实,造成政策落实不精准的假象。

2.2 “干部干,群众看”

脱贫是指让贫困人口脱离贫困,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但在很多地方会看到“皇帝不急太监急”的现象,扶贫干部忙的像热锅上的蚂蚁,贫困人口则闲的像隔壁村的老大爷。主体认知的错误是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不足的重要表现,造成扶贫工作难以开展的被动局面,而这样的“单口相声”也是扶贫工作出现松劲懈怠、精力转移原因之一。

2.3“扶则立,不扶则废”

内生动力不足的直接表现就是“扶则立,不扶则废”,在党和政府不遗余力的政策扶持下,贫困人口可以在短期内较快的完成脱贫目标[2][1, 2]。但是一旦不再“输血”贫困人口很容易返贫,“造血”远比“输血”更重要,扶贫是要治本不是治标,内生动力不足就难以构建“造血”系统。

3、分析成因

3.1安于“舒适圈”

贫困群众长时间处于贫困状态,慢慢习惯并将这一状态变为自己的舒适圈,而政府的扶贫政策就是对其舒适圈的改造翻新,但这一系列措施无法立马兑现新的舒适圈,造成了贫困群众不配合甚至抵触的情绪。同时,教育水平落后及文化差异也加剧了对现有“舒适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贫困群众的认知仅仅来源于现实生活,这就很大程度限制了贫困群众跳出现有的“舒适圈”。如此恶性循环就导致了内生动力的缺失。

3.2安于外在帮扶需求。

部分贫困群众并不是一开始就缺少行动力,只是长期的直接输血式帮扶削弱了贫困群众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脱贫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产业和就业从而实现财富的一定自由,但是,当贫困群众即使不就业不生产也能获得外界帮助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自然而然的就会出现缺乏向上向好的精神面貌[4]。

3.3帮扶政策和帮扶干部仍有缺陷

从目前来看,各项帮扶政策并没有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为指引,仍是以短平快的方式,导致了贫困群众脱贫主体地位的缺失,出现了帮扶干部大包大揽的情况,以自身对贫困户的了解,简单申请相应的补助,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了贫困群众对扶贫干部和政策产生依赖心理,另一方面现有政策大力推广产业种养,但后续销售并没有相关政策扶持,这让一些新种产业的贫困群众缺乏一定的保障,一定程度上让贫困群众承担生产风险,阻碍了走出“舒适圈”的积极性[5]。

4、措施

4.1外部帮扶与内生动力结合

外力和内里相辅相成,是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对贫困地区来说,帮扶有必要也非常非常重要,如果自身不作为,即使帮扶力度再大,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6]。通过外力帮扶的引导,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促进内生动力的萌发,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思想,让贫困群众通过自身的努力增加收入,稳固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勤劳致富、扶贫济困是伟大光荣的事。

4.2“输血”变“造血”

解决贫困户短期的生活困境是脱贫攻坚的一部分,但并等同于脱贫攻坚就是通过直接的物资赠送方式帮助贫困户实现生活状态的改变,解决目前困境之后,如何让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持续“造血”式扶贫的政策落实下发家致富才是扶贫的关键[7]。以川垇为例,通过入股分红的方式,让贫困户参与到产业扶贫的项目中来,让贫困户成为股东,增强贫困户对扶贫项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激发内生动力。

4.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扶德扶志、感恩教育”活动方案,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体教育,开展“三讲一评”(讲政策、讲帮扶、讲成效、集中评议),弘扬传统美德,激发贫困户脱贫动力。在川垇村,各村小组每季度开展红黑榜评议,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向上向好,以公信力督促贫困户对自身品德要求的提升。

4.4强化干部培养及政策倾向

扶贫干部是政府与贫困人口连接的桥梁,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扶贫干部工资待遇与其工作量有较大差异,青年人,特别是优秀的青年不愿留在农村,造成乡村振兴、农村发展乏力,以川垇村为例,地处三县交界处,交通很不方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农民产业发展成本高,产业发展小而散,农民不敢“闯”,农业致富思想容易放弃,干部工作推动难度大,一个月20多天沉在基层农村,舍小家为大家,待遇虽然在不断提高,但基本一刀切,在情况允许下,相关政策倾斜提高扶贫干部收入有利于高质量的完成脱贫攻坚工作。

5、结语

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成为当下头等大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是扶贫目的,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从根本上实现脱贫和可持续的发展,才是脱贫攻坚的本质追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0.

[2]曲海燕, 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9. 18(02): 第216-223页.

[3]侯志茹, 郭玉鑫与吴本健,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的内在逻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第170-176页.

[4]劳德祥与黎昌珍, 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探析.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2): 第171-173页.

[5]_扶志扶智——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研究.

[6]黄承伟, 激发内生脱贫动力的理论与实践.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1(01): 第44-50页.

[7]李志勤, 精准扶贫视角下贫困户内生动力研究. 决策与信息, 2019(06): 第110-116页.

猜你喜欢
内生动力脱贫攻坚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新常态下提升西安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对策研究
外源式扶贫背景下农户脱贫的内在动力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哈尔滨市长宋希斌:深挖“内生动力”,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