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考试命题探索

2020-06-29 09:40杨彦秀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杨彦秀

摘 要:本文简要阐释了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针对知识组块建构思路进行大体分析,围绕发展化学学科观念、深化核心观念建构、创设思维认知路径、完善化学实验设计、关注情境素材建议五个层面,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考试命题策略,以期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化学考试命题框架设计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考试命题

引言: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针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培育提出了具体要求,教研员应基于新课标要求进行命题方向、命题策略的调整,严格围绕核心素养进行化学命题框架的设计,在原有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发挥化学考试对教学工作的反哺价值。

一、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知识组块建构分析

(一)核心素养内涵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针对核心素养作出了明确阐释,指高中生在接受化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分别对应学科育人价值、学生内在修养与外生力量三个层面,使学生通过化学学习更好地适应个体终身发展及社会发展需求。

(二)知识组块建构

将学科核心素养延伸至具体的化学课程体系中,主要包含以下五个层面的培养要求:其一是“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对应物质组成、物质的性质与分类、化学用语、化学结构模型等知识组块,体现出化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其二是“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对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知识组块,揭示了化学知识的认知特征与思想方法;其三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对应化学反应理论、结构模型等知识组块,展现了化学学科的理性化、科学化思维特征;其四是“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对应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探究与创新等组块,传达出化学学科在实践层面上的创新价值;其五是“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对应绿色化学等知识内容,彰显出化学课程在价值取向、品格追求层面的特征。五项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成要素最终归结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致力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考试命题策略探讨

(一)发展化学学科观念,完善个体认知结构

新课程标准针对原有三维目标进行了延伸,强调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观念,帮助学生建构起学习支架,实现个体认知结构的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既强调在宏观层面培养学生形成对于化学知识与问题的较高层次认知,同时也强调在微观细节层面增强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解读能力,由此养成化学思维模式,实现学科观念的发展。以下题为例:已知在牛奶中添加乳酸菌可将乳糖转化为乳酸,满足乳糖不耐受人群饮用奶制品的需求,其中乳酸结构简式为CH3CHOHCOOH,求(1)乳酸分子中包含哪两种官能团?(2)乳酸与乙醇的化学性质存在相似之处,均可在加热条件下或添加催化剂后发生氧化反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3)已知在一定条件下,两分子乳酸反应可生成包含三种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X(C6H1O5),则反应类型与X的结构简式为____。该题目的设计既在宏观层面上考察学生对于“结构决定性质”概念的认知,同时也在微观层面上使学生由物质的结构推导出同类物质的共性,致力于实现对学生“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思想的培育。

(二)深化核心观念建构,构建系统知识体系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侧重于培养学生树立对于化学问题的多种认知角度及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建构起系统的知识体系,使其增进对于化学变化、核心观念的认知。以下题为例:现有未知含铁物质A,该物质为氧化物、铁元素化合价为+2,且K2FeO4为盐、化合价为+6。已知为K2FeO4消毒剂的主要成分,根据铁元素的化合价可推算出它具有____性,则A物质属于____性氧化物,能与____反应。该题目的设计主要从“铁元素化合价”这一已知项出发,侧重于考察学生对于未知化学物质性质的推断能力,使学生形成对于某一具体物质的性质及其化学变化的预测与判断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建构起系统性化学知识体系。

(三)创设思维认知路径,聚焦化学思维属性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主要立足于学生的思维过程,面向“过程与方法”维度实现对学生认知特征、思维能力的考察,致力于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思维。以下题为例:已知镭Ra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第7周期第ⅡA族,则下列关于Ra单质与化合物性质推断错误的选项为:A.Ra原子半径大于Ca;B.氯化镭的化学式写作RaCl2;C.Ra的单质无法与水反应生成氧气;D.氢氧化镭的碱性强于氢氧化钙。该题目的设计打破了学生对于元素周期表的认知局限,将化学元素的性质与功能价值置于元素的周期与族分类之上,致力于培养学生利用现有的理论模型进行未知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推断与预测,并在此过程中增进其对于模型适用条件与范围的认知,更好地实现对学生化学思维与认知能力的动态培养。

(四)完善化学实验设计,激活主体探究意识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主要利用化学实验模块实现对学生探究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提炼出实验原理、操作过程与实验结果,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应用与问题处理能力。以下题为例:已知四氯化碳与苯可以互溶,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苯,水的密度介于两种物质之间。小明利用漏斗和试管制成一个“液体积木”,先向试管内注入四氯化碳,再缓慢匀速注入水,最后注入苯,此时可观察到试管内的溶液出现明显分层,在此基础上小明再选取胆矾溶液与碘溶液注入试管中间的水层中,试猜想此时试管内将出现怎样的变化?倘若将试管振荡一段时间后静置观察,可发现试管内液体出现怎样的变化?该题目的设计侧重于考察学生对于命题意图的解读能力,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需先分析实验目的、观察实验细节,立足于不同角度开展实验探究、验证自身结论,借此既有助于锻炼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操作水平,同时也能够利用陌生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深化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五)关注情境素材建议,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情境素材建议”这一内容,强调围绕真实情境、实际问题与化学知识间建立起命题框架,依托情境设计、问题提出与知识运用考察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以“氮及其化合物”为例,教师可选取某研究机构提出的“灰霾中细颗粒物成因示意图”为素材创设“汽车尾气处理”情境,根据研究图例提出“SO2、NOx、VOCs、NH3四种气体污染物中哪一种不是由机动车行驶造成的?”这一问题,借此考察学生对于情境素材与资料的解读、判断能力,使其调动以往知识经验进行问题的思考与解决[2]。在此基础上,利用情境素材的设计还有助于增进学生对于社会性问题的认知,引导学生在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更好地深化其“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结论:

核心素养是将知识、技能与价值观相整合形成的综合体,致力于实现对学生知识观念、实践技能与个体品格、价值观念的全面培养,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實施的背景下,应严格基于新课改要求进行命题策略的分析与设计,实现对学生学科素养的综合评价,更好地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后雄.基于“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J].中国考试,2018,(01):27-38.

[2]何春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05):185.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化学解题中守恒法的运用研究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探讨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