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推进课程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融合

2020-06-29 15:37任相峰
世界家苑 2020年6期
关键词:立德思政心理健康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基本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当前许多高校都相继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重要保障。

1 “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并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育人的本质出发,抓住“课程思政”核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潜移默化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2 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背景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现如今,很多高校片面追求高毕业率、高就业率,给学生造成错误导向。同时教育教学工作过于形式化,对思政课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有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同虚设,无法给真正需要的学生提供专业帮助,严重影响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素养的养成,忽略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性任务。长此以往,将会严重阻碍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健康成长,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因此,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迫在眉睫。

3 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策略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关键是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构建系统全面的育人体系,完善育人机制,提供坚强的保障。

3.1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孔子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新时代的教师,不仅仅要满足于此,更要转变教育观念,顺应时代,严于律己,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用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给学生指点迷津,用高尚的人格感谢学生,坚持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相统一,着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作贡献。

3.2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程思政”

思想政治健康教育必须推动改革创新,遵循教书育人新理念,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标存在高度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学生思想意识得到健康发展。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二者都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关,只有做好了学生的思政教育,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接受程度上会更好,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会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较高的政治素养。二者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程改革”是十分可行的。

3.3 “课程思政”资源开发与共享

课程具有规范性、系统性、全面性和严谨性。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是进行思政教育的关键。高校教师应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等育人资源,做好“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资源可以共享,“课程思政”并非独立课程或某一项教学活动,思政教育的多种元素可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比如思政理论知识、历史资料、文化习俗、精神传承等多样化元素,能够拓展课程的宽度和深度,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哲学范畴,适用于思政教育。两种教育相互融合,更容易实现“1+1>2”的教学成效,满足两种教育协同发展需求,符合“课程思政”的本质。

3.4 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载体

互联网技术的转变、观念的革新拓宽了高校思政教育的载体。多元化因素不断冲击着校园环境,以微信、微博、QQ为代表的新媒体广泛地融入到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可借助于新媒体平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时代性,实现思政教育載体的现代化。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QQ、抖音等新媒体推送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或专家讲座,以学生喜爱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加强思政教育。教师可以选择生动的授课方式,比如案例分析、体验活动、心理情景剧等,寓教于学、寓教于乐。教师还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方法、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等。丰富的教学载体,可以促进“课程思政”更上一层楼!

4 结论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相融合能够更有效的推进“课程思政”的实施与发展,更好的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通过转变观念、提升自己,不断满足教书育人的需求,借助于丰富的资源和载体,“课程思政”更有利于发挥作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简介:任相峰(1991—),男,天津市人,辅导员。

(作者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立德思政心理健康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