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理念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020-06-29 15:37朱运霞
世界家苑 2020年6期
关键词:无为而治老子幼儿教师

朱运霞

摘要:随着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大多数家长为了培养幼儿,忽视幼儿的想法,强行为幼儿报名兴趣班、奥数班等培训课程,导致幼儿生活的环境过于压抑,而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新课程改革下,我国的学前教育也更加重视正确的教育方法,不仅重视道德教育,还加强德育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以及科学教育,鼓励结合幼儿的自主实践互动,保持心情愉悦的生活,并且健康积极的参与互动,进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有助于幼儿未来的生活和学习。

关键词:无为而治;学前教育

1 “无为而治”理念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德国首创的华德福教育体制就是老子“无为而治”办学理念积极的应用,该教育体制就是配合人的意识发展规律,阶段性针对意识来设置教学内容,因为人的自我发展在不同阶段存在个体差异,针对人的深层意识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成长为自己,直到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定位。

2 “无为而治”理念在学前教育中的必要性

老子的“无为而治”并不是“无为”,而是“善为”,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成长,国际办学体制已经在陆续的冲击传统教育,他们提倡对儿童的培养需要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而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育。传统教育的弊端在于外界功利性过于影响儿童。在中国,儿童从小被灌输学知识,考大学,取得好成绩以回报父母,除此之外,游戏、艺术、兴趣爱好都成了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而如果家长在孩子的學前教育阶段就灌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英语,算数,课外科技读物都成为了儿童每天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成绩和排名成为了检验学习的唯一标准,这违背了老子的思想。老子认为通过潜移默化达到“无所不为”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不教”完成“无所不教”,就如同“道”“无为”而万物“自然”生成一样,既可以产生无形的影响,又不妨碍学生自然人性的培养和发展。如果过于直接的施为,不但达不到培养目标反而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太过急功近利会使得教育沦为造物机器,不利于学生自然人格的培养,最终与“道”背道而驰。现代教育应认真审视办学目的,既要满足社会需要,又要符合自然发展规律。传统的道家思想是我们宝贵的遗留下来的财富,我们应该细细解读参悟老子思想的精华和内涵,为我国未来的学前教育乃至整个教育阶段服务,培养既有利于社会发展,又利于自身发展的国家栋梁。

3 “无为而治”理念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3.1 多言传身教,不强迫幼儿

幼儿思维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教师在进行思想教育时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采用幼儿可以理解的方式,包括说话的语气、语速、说话语调等,既要幼儿能听到,又要确保幼儿能够听得懂。亲切感也是幼师必须要具备的,在对话的时候也要保持亲切。但是,在教育幼儿的时候更要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可以就身边发生的事情进行教诲。例如两个小朋友因为争夺玩具而吵架,教师需要稳定两个幼儿的情绪,然后轻声对幼儿说:“玩具是有限的,所以是珍贵的,都要珍惜他们。”表示对于玩具,需要珍惜,然后表示吵架是不对的,可以举例说:“我和某老师今天也因为争夺玩具吵架了,因为我想把玩具拿给你们玩,某老师想把玩具拿给他们班的幼儿玩,那这个时候,我们决定轮着玩。所以你们现在有玩具玩,但是隔壁班的小朋友没有玩具玩”,说话的时候语言要亲切,并且看着幼儿的反映,看他们是否听进去了。而一般经过这样的对话,幼儿都会有点懵懵懂懂,虽然可能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意思,但是他们至少懂得了不该互相争玩具而是要懂得分享。最后,还要表示“现在我和某老师还是很好的朋友,中午要一起吃饭呢”。这是希望幼儿能够珍惜身边的朋友,并且化敌为友。

3.2 尊重幼儿想法,不打击幼儿自尊

幼儿的想法总是千奇百怪,但是这样的想法多数是来自于某一个灵感,这是幼儿思维的跳跃和活动,幼儿教师要懂得尊重幼儿千奇百怪的想法,并且尊重他们的天马行空。“无为而治”并不是教师“不治”,而是要懂得如何“治”,这里可以理解为如何正确的引导幼儿的思维。幼儿阶段对于是非分辨并不清楚,所以,幼儿教师要合理的对幼儿进行引导,如果幼儿产生“家庭偏爱”的想法,例如“妈妈更爱弟弟或妹妹,不爱我”,这样的想法需要及时开解。爱是无声的,始终围绕在幼儿的身边,也许父母表示的并不明显,或者近期对幼儿的注意力有所减少,但是,这并不代表不爱了,这样的想法如果被父母知道会特别伤心。幼儿教师还要对父母进行沟通,与家长共同对幼儿进行心理的辅导和开解。这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是幼儿“天真”的想法,比如幼儿的崇拜影响思想,很多男孩子会幻想自己是“孙悟空”、“美国队长”、“超人”等,觉得很酷,还能够拯救地球,女孩子通常会幻想自己是“白雪公主”、“白衣天使”等,美好而漂亮,对于这样的想法,幼儿教师要尊重,并且赞美他们的想法,无论是拯救地球还是成为漂亮的人、救死扶伤的人,都是很伟大的想法。

学生是教育工作的最主要的对象,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幼儿,这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却普遍存在着把幼儿当做任人摆布的物的现象。这涉及一个如何看待人的问题。“无为而治”是老子精神的精华所在。“无为”的意思是说应该遵循“道”的规律,这种规律是顺应自然而无所作为的规律,就是我们经常所提到的“顺应自然”的意思,即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要对其进行过多的干预,使事物按照本来的规律进行发展,如果我们对这种规律横加干涉,不仅起不到促进事物正常发展的作用,还有可能带来巨大的危害。具体到教育上,老子主张非强制性教育,支持自然教育,遵循幼儿的自然发展,使学生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接受知识,幼儿成长初期,对事物存在感知和好奇,因此本文重点强调在幼儿成长的学前教育阶段,将老子的“无为而治”,顺应自然,遵从幼儿内心发展的观点有效的融合在对幼儿的培养中,有助于幼儿教育发展,培养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关颖.无为而治,寓“管”于“不管”之中[N].中国妇女报,2019-12-14(001).

[2] 胡静.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6).

[3] 胡大一.有时最好的治疗是“无为而治”[J].慢性病学杂志,2019(11).

(作者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猜你喜欢
无为而治老子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漫画
“无为而治”引领下的班级自主管理
论“清单式管理”:现代治理改革重要标志之一
智者老子
寻找老子【三】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