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琰铭
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布、纸上或刻在柱子、木头、竹子上的对偶语句。它们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这些文化瑰宝和语文的学习是密切相关的。那么如何让小学生了解楹联的魅力呢?笔者通过语文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让学生初识楹联。
楹联中的每一个字都有着大乾坤,平仄、词性、字数等,这和语文学习中的古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这些很深奥的知识如何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并接受呢?那就是化无形为有形,让那些楹联里的文学知识变成孩子能够理解的事物,一步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一、激趣——攀登一座山
楹联的学习可以是枯燥、机械的,也可以是有趣、生动的。教师要在课程开始时,就激发孩子的兴趣。低年级的孩子之前从未接触过楹联,因此我们需要创设一个孩子熟悉的情境,吸引他们进行学习。比如,摘果子、爬山、过河等。上课伊始,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跟随喜羊羊一起去爬一座奇妙的山峰——楹联山。途中也许会很艰难,但老师相信你們一个个都是小勇士,一定可以登上山峰。你准备好了吗?
课程结束,我是这样小结的:
师:你们可真棒,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和喜羊羊一起登上了峰顶,真不愧是小勇士!
教师在语言渲染的同时,还要出示孩子感兴趣的画面。我在课件里放了一座大山,喜羊羊在山脚,告诉孩子,我们是和喜羊羊一起去登山的。低年级的孩子都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在创设情境时,利用孩子对动画片的喜爱,抓住孩子的上课兴趣,一以贯之。同时,在一节课中首尾呼应,让孩子有了实质性的收获感。
二、 妙记——姑娘换新装
楹,柱也。楹柱是指厅堂前部的柱子,但这些晦涩的语句,低年级的孩子一下子是无法通过他们已有的阅历和知识储备去理解的。因此,在理解楹联相关的专业的名词时,教师可以让这些名词“接地气”一些,变成孩子能理解的事物去记忆。
师出示两幅门柱的图片,问:猜一猜这是什么?
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就看出来他们是“门柱”。你知道吗?他们其实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出示“楹yíng”)
指名学生读,齐读。
师出示楹联的图片:这些“楹柱”呀,非常有趣,他们就和我们的小姑娘一样,特别爱打扮。瞧!他们在自己的身上加了一些字,你猜猜这会儿他们又装扮成谁啦?谁来给他起个好听的名字?(楹柱)
小结:孩子,楹联又称对子或对联,它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一组句子,并且左右两边字数相等,读上去朗朗上口,非常好听呢!看来大家已经爬过这座山峰的山脚了,来让我们表扬下自己,继续前行!
这一步的教学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楹联就是张挂或雕刻在楹柱上的一组句子,其形式就类似我们小朋友熟知的对联。此外,张贴楹联还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形式。同时,从孩子熟悉的门柱开始导入,进而认识楹柱,再了解楹联的特点,一步步层层深入,符合“跳一跳,摘个桃”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这一步教学设计的最后,让孩子知道,我们已经“爬过山脚了”,时刻提醒孩子在“爬山”,激发孩子的求胜心。
三、巧识——结交新朋友
楹联中的上下联、全联、横批、联尾是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如何让孩子轻松地分清它们呢?可以试着让孩子与上下联、全联、横批、联尾“交朋友”。低年级的孩子都十分乐于结交新朋友,利用这一特点,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五位新朋友,他们可以帮助大家登上这座山峰。你们想和他们交朋友吗?那就要仔细听好了!
出示:日子红火年年好,家业兴旺步步高。横批:万事如意。
师:在右侧的这位朋友,他叫“上联”。那现在你猜猜左边的这位朋友叫什么名字呀?——“下联”。
师:唉,老师碰到了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我吗?刚才我们看的楹联都是竖着写的,并且右边的称为上联,左边的称为下联。但这些楹联娃娃可顽皮了,你瞧他们现在横着写了,你还能找出他们谁是上联,谁是下联吗?
师小结:哦!原来横写时,上联在上,下联在下;竖写及悬挂、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师:你们可真棒!上联和下联这两个小捣蛋鬼,可调皮了,两人摇身一变“合体”了,聪明的你还知道他叫什么吗?
师:他呀,叫“全联”,这也是老师要带给大家认识的第三位新朋友!同学们瞧,现在我们的第四位朋友也要闪亮登场啦!齐读——联尾。(教师明确联尾的概念:上下联的最末的一个字)
在上联中,老师把最后一个字“好”称作联尾。那下联中联尾是谁呀?——“高”。
师: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四个新朋友了,那猜猜还有哪位朋友老师没有介绍啊?——“万事如意”。(明确“横批”的概念)
上下联还是那些上下联,全联也还是那些全联,不同的是,它们现在是孩子即将认识的“新朋友”了,孩子乐于去了解这些楹联相关的专业名词,而且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图画、文字等,让这些楹联有了生活气息,上下联、全联、横批、联尾等都不光有了语文味,还有了生活味。在后面教学“言”这一概念时,我仍旧采用“认识新朋友”这一方法,带领孩子认识了“一言联”“二言联”“三言联”等。
综上所述,楹联的知识与孩子的生活、认知确实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有趣的方式,让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孩子的感官,同时也可以采用贴花纸等代币奖励法,让教师的夸奖“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