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彩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至少包含语文知识能力与文学人文素养两大方面。因此,许多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确定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往往安排许多训练点,一会是语言训练,一会是人文教育,一个都舍不得丢棄,结果只能是浮光掠影,难有实效。
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教师要在深入研究教材文本的基础上,找到文本的重点所在,再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选择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做到“一课一得”,适当“瘦身”。
一、确定教学目标要有“减法思想”
课堂要有“减法思想”,从教课文变为教语文。课文是例子,确定教学目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有舍才能有得。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教师从整体上考虑学段的教学目标,也需要考虑文本的特点;既要考虑学情,也需要考虑文本的语言训练特点。
一位教师在教部编版二年级教材《寒号鸟》时,安排了如下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寒冬腊月时,你在崖缝里会怎样?”的说话训练;理解完课文进行了分角色朗读;学完了故事,又让学生进行故事新编;词语积累;描红写字;等。内容安排较多,既有人文教育,又有语言训练,虽然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是教学过程匆匆,如蜻蜓点水,学习效果不理想。真是贪多嚼不烂呀!
对于这样寓言式的故事类文章,我认为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没有考虑到二年级的学情,在教学这种体裁文章没有把言语训练特点放在讲故事上,故事新编和词语积累都可以删除,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说话训练与学生理解文本价值关系不大,也可删除。
二、选择教学内容要有想法
我们在解读课文时,可以开发出许多内容,但我们不能全部都教,要有选择,要懂得舍弃才能有收获。一篇课文一课时或两课时教完,不可能解决很多的问题,能抓住一点或两点做足文章就很了不起了。这就要求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有想法。
下面是一位教师在上《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时的教学片段:
师:读第3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师:这段的末尾是省略号,你认为省略了什么?
生:省略了还有许多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而取得成功的例子。
师:(出示四年级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我可以直接把它放在这段的后面吗?
生:不可以,太长了。
师:是的,说理性文章所举的例子要简短、概括。(师相机板书“简短”“概括”两个词语)
师:我特别想将这个例子放在这儿,你能联系刚才所举的例子的写法,教教老师吗?
生:围绕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取得成功三个方面来写。
师:那我们先读文章,画一画相关的句子。
(师生交流所画的句子)
师:写作是要注意语句通顺,语意连贯,同时在开头注明人物的身份,语言要简短,大约100字左右。
从课堂上的交流反馈来看,学生改写非常成功,掌握了说理性文章所举的例子要概括、简短的特点。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这个教学片段恰好体现了这一点。其实,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一是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课程标准中的年段目标;三是文本。每篇课文究竟教什么,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了选择最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教师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需要有想法。教师在课堂上既有对文本的理解,又要及时告诉学生作者表达的方法,但教学重点偏重于对说理性文章所举例子写法的理解和仿写。这种写法指导和训练是高年级段学生学习语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求。
三、教学设计要得法
在解读文本、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后,要进行恰当的教学设计。因为好的教学设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阅读课堂能否瘦身的关键。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陈忠实的一篇状物言志散文,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领悟柳树启示时,是这样教学的:
首先引导学生明白这株柳树生存下来的原因。然后抓住“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和“一线希望”理解这株柳树的抗争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找出面对困境或绝境时人们的三种态度:“抱怨”“畏怯”“抗争”。最后谈话,让学生写励志铭:如果有幸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可能你会成为风姿绰约的灞河柳,如果身处困境甚至绝境,该怎么办呢?
PPT出示要求:
把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稍微改一改,作为自己的励志铭。开头可以这样写:
如果我们身处困境甚至绝境,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创作。
教师的这样设计,既给学生提供了内容的支架——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又给学生提供了句式上的支持。表达什么和怎样表达,教师进行了具体的指导。从课堂交流反馈可以看出,这种精心的设计,能够让学生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阅读教学实际上承担着多元的教学任务,包括阅读理解、语言教学、技能训练、审美熏陶、习惯培养等。而语文教材里的每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语文知识,以及文本背后隐藏着的作者运用语言的技能技巧。如何从中选择、确定乃至开发具有核心价值的教学内容,需要语文教师煞费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