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娥
教学中的精彩往往源于课堂的动态生成,英语教师应该善于捕捉动态生成性资源,具备改变教学预期的行为能力,重新构建教学过程,创造一种从容优雅的教学境界,从而让英语课堂教学流光溢彩。
一、及时“生成”
在现实的英语课堂上,为了追求教学环节的完整、展示教案的精彩设计,我们常常过多地去“排练和预设”,以致忽略了学生精彩的发言和智慧的火花。要改变这种完成任务式、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我们要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高度,进而赋予课堂更多的开放性、创造性、动态性和生成性。
笔者在执教译林版五年级下册Unit 4 Seeing the doctor时,在不同的两个班组织了两次教学,感触颇深。我针对课本的内容,设计了一个语言情境:让学生向同伴说出自己的illnesses,再由同伴给出合理的advice,帮助解决问题。现比较两种不同的设计策略:
第一次教学:为了让课堂教学进展顺利,课前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每组下发一张表格,各组员说出自己的illnesses,組内其余学生给出合理的advice。由于课前准备充分,课堂上学生举手积极,表达很顺畅,而且能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呈现。但这种貌似热闹成功的课堂环节,我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看似学生准备充分,表达流畅,发言踊跃,但是学生好像被纳入了一种预先设计好的轨道和模式。课堂上学生似乎在进行机械的演示,缺少了一种思维的灵动。于是,我在另一个班改变了教学设计,组织了第二次教学。
第二次教学:我把全班分成男女生组进行比赛,学生直接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illnesses,再由别的同学立刻给出合理的advice,能用英语表达出自己的illnesses或给他人advice的学生都能得分,最后哪组得分多就表明该组参与面广,该组就获胜。刚开始,学生都略显拘谨,但在教师的引导启发、部分学生的带动下,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涨,同学们都很乐意说出自己的illnesses,其余学生纷纷举手,各抒己见,给出自己或机智或真诚或幽默的advice。这一系列的精彩问答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这个课堂环节的“本色演出”俨然成了该堂课的一处小高潮,这种现场交流为课堂的动态生成提供了平台,学生的智慧火花在这里碰撞,自由的人性光辉在这里闪耀。
所以,课堂上互动生成的动态资源是瞬时的、不可预料和不可重复的,有时我们经过“精心的准备”后所呈现出来的,反倒是一种刻意的完美和机械僵硬的演出。
二、促进“生成”
在课标中,提倡“用教材教”,就是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并充分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现在使用的英语教材有着图文并茂的情景图,这些情景图与我们的教材文本密切相关。情景图色彩鲜明,生动活泼,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也给学生提供了鲜活的背景。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这些教材的特点,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知识、经验、体验都成为教学中的课程资源,用以丰富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和挖掘,通过课堂的巧妙生成实现其价值。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五上Unit 3 “Cartoon time”,文中对“新朋友”的描述如下:It has eight legs. Its body is hard. It has two arms.文中始终没有说明“新朋友”的称呼,但是从大量的插图和语言描述中,可以看出这个“朋友”就是螃蟹crab,教师适时教授这个生词,有效弥补了文中空白。因此,从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实用语言并养成随时随地学语言的角度出发,教师应大胆突破教材指定内容的限制和束缚,深入发掘这些隐藏在插图中的潜在语言现象并提示给学生,通过有效运用插图,使教学内容“增值”。
三、现场“生成”
课堂上及时生成的资源是课堂上最灵活的教学资源,它不是教师和学生预设的,而是偶然的、突发的。挖掘课堂即时生成的资源,可以让英语课堂充满动态性和情趣性。
在执教四年级下册Project 2时,考虑到本课时主要是复习形容词的用法,我把学生划分成一个个学习小组,整堂课是在竞赛活动中展开的。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数量、大小、颜色、长短不一的文具和不同长相的布娃娃,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便可任选一样物品放在自己组的小盒子里,随着学生回答的问题越来越多,得到的“奖励”也越来越多,然后,我就地取材,比较了每组学生得到的文具和布娃娃数量的多少,借此带领学生复习“The ……is big/small/long.”等的句型结构。由于我在这一活动中就地取材,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的现场生成妙不可言。
其实,这本是一节比较枯燥的语法复习课,我在课上把学生获得的奖品进行了灵活运用,让奖品不仅仅是奖品,这种就地取材的做法赋予了奖品新的意义,为课堂的生成提供了意想不到的教学资源。由于教学资源具备很强的现场性和随机性,让学生体验着环节之间的浑然天成和随意巧妙,整堂课在动态中生成,在生成中饱满。
新课程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这样的课堂应该是动态的,宛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春风吹皱一池水,摇曳多姿、生动自由;这样的课堂,曲径通幽,虽是无意插柳却处处皆成风景。它的某些精彩也许我们无法确定地去预约,但的确非常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