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璐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了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而师生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教师和学生因其特殊的地位与关系决定了师生关系的复杂性,但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应尊重其人格、引领其发展方向、促进其健康成长。师生之间既是教与学的关系,又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教师应使用正确的沟通交流方式,给予学生理解和尊重、信任和爱心、欣赏和鼓励,从而建立良好的和谐师生关系,为教学的有效进行奠定基础。教师是良师,更是益友,需尽心、称职、致力,将心比心,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在温暖的环境中,在爱的教育下,塑造更好的自己,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抓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在小学教育阶段打下良好稳固的基础,才能为今后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塑造更好的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教育家加里宁曾说:“当教师的人不仅是教师,他同时也是学生。”我们的教师需要和学生一同成长,不仅要不断获取知识、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心情况和成长变化。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一名“哲学家”,当然这里的“哲学家”,并不是指像杜威、亚里士多德、卢梭等这样成人成名的哲学家,而是指学生只因为单纯地好奇而提出一个个问题、一个个想法,因心中没有功利主义和被世俗所渲染,所看所想的世界都是美好单纯的。因此儿童的思维往往天马行空,纯然素朴,未加雕饰,对于我们来说,那一抹如沐春风的笑容弥足珍贵。
一、理解和尊重是前提
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年龄、人生经历、成长环境、周围事物等都与学生有着巨大的不同,因而难免和学生产生各种摩擦。当在学校发生事情或突发偶然事件时,作为教师,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第一时间应该是先安抚学生的情绪和关注其他学生的心理变化,迅速让自己冷静下来,此刻最不能慌张的人就是教师;同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看待问题,以学生的思想为第一主导,学会换位思考,走进学生的内心,尊重学生的态度和想法,从而有条不紊地处理问题,而不是毫无根据地当众批评。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灵就像是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水晶,完美无瑕。但教师的一句随意的批评,或一句无意话语,都会给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甚至会影响他们对今后人生的看法与想象。想一想,那该有多可怕,我们的教育又将是多么的失败。家长放心地把孩子送来我们学校,交给我们老师,一个孩子身心发展最重要的阶段就是小学阶段,我们身上的责任是重大的和带着无限期许的,是不允许出现任何问题的,我们有权维护学生的权益和义务。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多地应该从点滴出发去关心学生,而不是局限于校内,学校外也应如此。例如家访,可以了解一个学生的生活环境、成长环境、父母情况、兴趣爱好等,再同学生在校的表现作对比,进而从根本上走进孩子的内心;学生若有不良习惯,我们应及时发现,帮助他们改正,让每个学生尽快融入学校生活,发挥潜在优势,不断向前,成就不一样的人生。在学生眼里,教师总会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但我想,他们的内心更希望教师与自己是平等的,是可以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可以倾诉的朋友。人格是平等的,尊重也是相互的。只有当教师摆正自己的身段,放下架子,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平等地对待和尊重每一位学生,认真倾听每一位孩子的故事,我们才能看到一张张如向日葵般盛开的笑脸,我们的教育才能是成功的。
二、信任与爱心是关键
巴特尔指出:“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作为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宽容学生。在课堂中,教师要尽力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情绪及心理,不能只关注学习好的学生,用有色眼镜看待后进生。小学生的成长速度是不可估量的,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一个学生,应该给每个人平等的机会。哪怕我们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对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信任,也许那一刻他就会鼓起勇气举起他的右手,而当他站起来,不管回答得对与否,只要我们一个满意的点头,学生都会充满信心与动力。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微笑,一个不经意的点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因此,小学阶段,我们不要吝惜自己的微笑,相信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的教师,必然能教出有爱的学生,这是一种超越亲情、最无私、最朴实的爱。例如,我曾在教学过程中接触过一个小男孩,矮矮的个子,瘦弱的身体,但却有巨大的能量,每次看见他,他的脸上都是神采飞扬,有点小得意的样子。曾以为他是一个家庭幸福,有父母亲陪伴,在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可现实不是这样的。听他的主教老师说,在小男孩三岁时,他的妈妈就离开了家。我听后很震惊,但更多的是心疼。从那以后,在我的课上,我会更注意他的情绪和学习状况,给予他鼓励和认可。慢慢地,我们成了朋友,他偶尔会给我一块糖,或者一块小饼干,还是小心翼翼地,快速塞进我的口袋,告诉我:“你一定不许给别人哟!”有时也会让我当他面吃掉,我真是哭笑不得。但又不知道为什么,我会被这一小小的举动所感染,觉得在他的心中是认可我的存在的。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他会以他的方式表达对你的信任,而我也会尽自己的力量去表达更多的爱和陪伴。爱,真的会让人改变,爱也会成就自我。回到工作中,作为教师,我们对于缺乏信心、内向、腼腆的学生,应該给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等一等他们,潜能终会被发现,更重要的是陪伴着他们成长,而不是抛弃在后。对于理解能力强、接受能力快的学生,我们也要适当地放缓步伐,要让他们每一步都走得稳一些,扎实一些,这样,在日后才能跑得更快。我们也要用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无私的爱心去影响学生,让爱心注入教育,如陪着他们一起完成板报作业、参与每周的大扫除活动、加入课间踢毽子跳绳游戏等。童心未泯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这份爱是发自我们内心的真挚。就让我们点燃爱的火花,尽情地发挥教育的实际作用。
三、欣赏和鼓励是保证
于永正老师在他的书中说道:“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戒骄戒躁,防止懈怠,一直沿着‘正路走下去。教育的魅力也恰恰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弱点,引导、鼓励他努力由‘不及到‘及。”在现实生活中,再完美的人也会有缺陷,再差的人也会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对于我们朝夕相处的学生,我们更要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每个人的可能性,也要坚信每个人的身上一定有他独特的闪光点。我们不仅是教授单一的知识,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敬畏与尊重。要尊重学生的创造力,重视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去思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对于学生而言,被老师欣赏与鼓励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肯定,就好比干枯的树木,此时一场暴风雨来临,就能吐露新芽,萌发无限生机。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我们应给每个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消化所学内容,真正意义上达到所学所会。同时,我们也应该用欣赏的目光去衡量学生无限的潜力。例如,有的学生喜欢音乐,唱歌也好听,那么,在课间休息时,就可以让他演唱一首。这时我们就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听众,享受着优美的旋律。有的学生喜欢朗读,在课堂发言时,我们就多多提问他,每一次都是锻炼勇气的机会。有的学生爱好体育,在运动会时,我们给予一些期许,让他可以尽情展露风采。让我们的学生贴近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作为教师,我们要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欣赏、赞美和支持每一位学生,使他们的才华真正显示出来。希望成长的不仅仅是学生,更是教师自身的一种飞跃。
四、一点感想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指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像辛勤的园丁和五彩的花朵。园丁要时时刻刻照看整个花圃,有的学生像恬静典雅的茉莉花,洁白纯净,好似一尘不染的小天使,我们要悉心地保护着,带领着他们感受人世间的美好;有的学生像坚忍不拔的仙人掌,勇敢地同困难做斗争,我们要精心地照看着,陪伴着他们战胜人生的千辛万苦;有的学生像朴素淡雅的山茶花,开得芬芳馥郁、开得争先恐后,我们要用心地聆听着,鼓励着他们追寻梦的方向……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花朵,不同的花种其花期不同,我们需要耐心等待。相信爱在每一细微每一点滴之處,坚信每朵花在某一时刻都会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是学生成长之路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之路的帮助者,是学生前进之路的合作者,更是学生人生之路的陪伴者。只有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理解和尊重学生,给予学生信任和爱心,不吝惜欣赏与鼓励,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才能实现教育的真谛,才能感受到这份职业所带来的幸福感和崇高感,才能不辜负家长的期许和学生的未来。我们的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路漫漫其修远兮,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希望未来的自己,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同时,让教育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更有温度。不忘初心,保持童心,希望自己能给学生传授渊博的知识和让他们感受到满满的爱,也愿不负我选择的事业和热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