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
4月,济南经十路东延直达淄博的消息一出,让人们看到了济南淄博同城化的希望。这条贯穿济南东西城区的主干道,沿线布局各类大型商场、医院、高等院校、金融中心等,已经成为济南发展的一个缩影。
接下来,它将会成为济南、淄博握手的见证。
根据经十路东延工程淄博段项目建议书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西接G309周村章丘界,沿G309青兰线、S509青周线向东,终点止于淄川区邹家村东侧,全长约37km。拟将原路由双向四车道拓宽改建为双向六车道。
这条中国最长的城市公路,继续延伸,没有最长,只有更长。
早在2019年12月30日,淄博市委經济工作会议中就已经提到淄博全方位对接融入济南。
另外,在淄博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淄博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突出对外开放带动作用,努力拓展市场空间。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姿态、状态,积极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强化区域协调发展意识,向西自觉接受济南辐射带动,向东积极链接依托青岛作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不断提升城市对外开放度。
6月13日,为助力聊城尽快融入济南都市圈,继邻居茌平后,高唐开始试运行至济南的城际公交,以较低的票价让两个城市人员往来更加经济和便捷。票价由原来的客运班车线路30元左右,优惠至15元。
按照聊城的长期规划,逐渐向东发展,对接济南——“中疏、东进、北拓、南展、西优”的空间发展策略,茌平撤县设区后,下一步就是东阿撤县设区。茌平以东是齐河,东阿以东是济南的平阴,茌平和东阿撤县设区,聊城的城区就直接跟济南挨着。
那边,聊城慢慢向济南靠拢;这边,济莱“结婚”一年有余,婚后生活如何?
这是一个真实的笑话:
“我莱芜人,女朋友济南人,她父母坚决不同意我们在一起,说不同意女儿嫁给外地人。这下好了,我不是外地人了。”
作为山东省内经济长期垫底的地级市,莱芜市一直有“抱大腿”的想法,而省会济南也早有意将其拉入麾下。
济南吞并莱芜的传言早已在坊间流传。2013年8月,山东省政府印发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就曾特别提出建设“济莱协作区”的概念。2013年底,济莱协作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济南市委市政府驻地正式成立,下设综合组、规划建设组、社会事业组三个工作组统一协调推进济莱两市一体化发展。
随后,济南、莱芜两市居民身份证通办业务开通,两地还实现了跨地域户口迁移“一站办结”。但是,更为关键的轨道交通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进展缓慢。两地之间虽然山水相连,却隔着层层群山,交通是一大难题。备受瞩目的济莱高铁项目,要到2022年通车。
莱芜尽管总量排名垫底,但是社会发展水平并不低,人均GDP更是列全省第七,可以说济南吃进莱芜,并不会给济南带来负担,反而如虎添翼,让济南打通了东南部发展的广袤空间,由现在的一腿独行,变成两只脚走路。
作为地级市的莱芜不存在了,作为济南市的莱芜,正在迎接新的未来。
省会经济圈的定位直接关乎黄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并提出,“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济南都市圈与郑州都市圈全面对接”。
6月初,学习时报刊登题为《以中心城市建设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文章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为贯彻落实好这一战略,应着重发挥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带动引领作用,提升黄河流域综合承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当前,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城市群发展规划中也提到要在城市群框架下加强中心城市都市圈建设,现阶段应率先推动西安、郑州、济南等都市圈建设。
此表述与济南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提法遥相呼应:“立足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发展地位。”
翻开济南市地图,东西带状发展的特征明显。因受制于南部的大山、北部的黄河,济南这些年的城市扩张主要面向东西两方。
2016年12月的济南市工作务虚会上,时任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对城市框架和结构做了分析:“从长远来看,城市建设不可能无限拉伸延长,未来的发展必须瞄准和实施北跨,变跨河发展为携河发展。”
2017年5月,王文涛率团去杭州、合肥、郑州等地考察,面对已迈入“大江时代”“大湖时代”的杭州、合肥,王文涛认为相比起来济南少一个国家战略,要争取把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外界甚至有解读,黄河能不能变成济南的内河,济南能不能迈入“大河时代”,就看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了。
赶在王文涛离任前,2018年2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获批,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其实,万里黄河,河边的城市星罗棋布,除了兰州号称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还没有哪个城市真正实现跨河发展。当然,陕西府谷县与山西保德县隔河相望,两县城之间只隔了一条黄河,相距300米,这是特例。由于地上河的特性,黄河下游的郑州、济南等城市都遇到了困境。要不是济南南北狭窄,实在没有太多腾挪空间,只能无奈选择跨河。
于是,一条地上河划时代融入到济南的发展之中。万里黄河第一隧、先行区、黄河湿地公园……一座离河最近又远离大河的城市,向这条大河伸出了橄榄枝。
黄河以北的这片区域,也被称为“济南的雄安新区”。
这些年,济南在区划调整上的大动作不断,2016年12月22日,章丘撤市设区,2018年8月16日,济阳撤县设区……最大的布局调整还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获批。
这从山东省政府2018年9月19日公布的《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中也可以窥见一二。其中明确提出,推动莱芜加快融入省会城市发展,依托济莱协作区建设基础,支持莱芜加快融入省会发展,推动交通对接,加快规划建设济莱高速铁路等重大项目等。
除了莱芜,实施规划还提出,要推动德州的齐河与先行区一体化发展,将齐河县纳入先行区建设总体布局。
由此不难看出,在举全省之力建设济南的同时,山东也希望济南能切实发挥自己的辐射带动作用。
近几年,齐河划济南的呼声并不亚于对济莱合体的议论。相对于远隔重山的莱芜,近在咫尺的齐河才是济南的“嘴边肉”。
几十年来,自从济阳、商河划入济南,齐河划济南的议论从未停止。作为距离济南最近的县城,齐河还是全国百强县,郎有情妾有意,两方都向对方伸出了橄榄枝。然而,作为德州第一经济强县,齐河划济南的阻力显然不在两者之间,而在德州。
济南经十路,下班时刻车流如“星河”依次前行。
因距离济南城区较近,齐河想借用这一地理优势把自己打造成济南城区的娱乐场。事实上,齐河凭借“泉城海洋极地世界”与“泉城欧乐堡梦幻世界”两个大项目,做到了这一点。而济南新的城市规划中,“一轴两廊、一体两翼”的城乡空间格局,“两翼”即济阳县城和齐河县城。
与前几轮围绕省会规划的城市群不同,本次规划将东营纳入。别看东营GDP不足3000亿,但东营的人均GDP高居山东首位,是不折不扣的“优质资产”。济南不仅跨越了黄河,还一下子拿下了黄河入海口,黄河真的成了济南的城中河。
跨黄河的同时,济南还在翻泰山。
去年3月,《泰安市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公示。规划提出“济泰共建大省会,打造成为省会城市群的先行发展区”。以泰安为核心,打造中华文化枢轴、区域协同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等多项战略部署。
从行政版图上看,济南市在迈开北跨黄河的步子后,如何向南伸开腿,显得尤为重要。在地理位置上,西南方向的泰安,是济南70公里近辐射圈里除了莱芜外唯一的城市,与济南早就有了铁路连接,而且还是京沪高铁这样的“干线”。
2017年,泰安市长李希信在接受山东卫视采访时,谈及泰安的一大优势:
与省会同城是泰安最优越的条件。泰安与济南两城中心相距40公里,南北相拥泰山而成一体。从济南至泰安西部乘高铁只需17分钟,东部济泰高速公路通车后只需半个小时, “半小时生活圈”通达便捷。济南的人才、資本优势与泰安的环境、资源优势,完全可以同城布局实现一体化发展。
济南泰安的同城化进程,早有预兆,且一直在浪奔浪流。
真正有实质性动作,还要从2013年说起。“大济南”被作为振兴山东经济三大支柱之一。8月底,山东省政府公布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文件中规划的范围是“省会济南及周边的泰安、莱芜、德州等重要地级市”,目标是,“力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建设成为连接沿海与广大中原地区发展的战略高地、全国一流的城市群经济圈。”
2014年,泰安市邀请享有“新加坡规划之父”之称的国际规划大师刘太格先生编制完成泰安未来60年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该战略研究确定泰城未来发展定位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主要卫星城市之一;在未来交通体系方面,为全面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结合省会城市群规划和全省的轨道交通规划布局,提出打造济南与泰安连接的东西双通道。
2019年初的山东省两会上,泰安市委书记崔洪刚有个发言,建议加快推动济南泰安同城化发展。
2018年5月,崔洪刚出任泰安市委书记。两个月之后,随省领导赴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学习,归来之后他感叹,“我觉得这次去内心受到很大震撼,不敢说‘赶超了,应该改成‘追赶。所以我们要认清差距,摆正位置,奋力追赶。”
泰安怎么追赶呢?
从公开报道看,崔洪刚是希望移植郑州、开封的同城化发展经验,建议从山东全省层面谋划推进济南与泰安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文化旅游等方面一体发展。
泰安有情,济南早已有意。
最近两年,济南一直在反思:多少年来,泰山只是济南的一个地理坐标,一直习惯于视泰山为泰安所有:“长期以来很多济南人认为,我们宣传泰山,是在替泰安做嫁衣裳,这是一种文化上的不自信,是狭隘和短视,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小肚鸡肠。”
这两年,给济南出主意的也不少,呼声最高的就是借势泰山,发展南部山区。专家甚至已经给济南的南山管委会改好了名字,比如将“南山管委会”命名为“岱北管委会”,或者叫济南岱北生态区,突出大泰山品牌效应,实现整体开发与保护联动效应。
客观而论,泰安凭借一市之力,来运营泰山这等世界级的资源,已经进入瓶颈期,亟需外力提升。济南也渴盼更多资源的注入,形成强大合力。
或许有一天,泰山不仅是泰安的,还是济南的。
万变不离其宗,三大都市圈,虽有诸多解读角度,但其深层内核依然是济青之间的比拼。
从字面上看,济南要做好“河”的文章,青岛要深耕“大海”,一个主内,一个往外。不过,首次公布的省会经济圈规划,其成长路径明显与青岛经济圈有异,济南的地位进一步突显。未来,省会经济圈的“主峰”会更加明显,而胶东经济圈则要走抱团之路,有可能成就“群峰”。
在新规划中,明确提出提升济南的“辐射带动能力”:着力打造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加快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推动济南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以中心城市引领都市圈、以都市圈带动经济圈发展,加快同城化进程。
作为省会的济南,拥有独一无二的政治资源,对周边地市具有无可比拟的吸引力;省会经济圈中,济南的经济总量“一柱擎天”。2019年GDP总量为9443亿,而圈内排在第二的淄博仅为3600亿左右,相差近6000亿,完全不在一个量级。济南具有辐射的体量。地域方面,无论是淄博还是泰安,都愿意向济南靠拢。正因为如此,济南提出“推进济泰同城化、济淄同城化、济齐同城化”。
相比而言,胶东经济圈则是另外一番景象。2019年青岛GDP超过1.17万亿,烟台7653亿,潍坊5688亿,差距较小,而且经济上各有千秋。尤其是烟台和青岛,均占据一方,历史上竞争多于互动。
5月中旬,青岛市委书记在会见日照党政考察团时说,在胶东经济圈这个大家庭中,五市情同手足、情谊深厚,大家都是主角,没有配角,只要发挥各自特色,精诚合作,就一定可以携手共赢。
济南的优势折射出青岛的短处,却衬托出了胶东经济圈的长处。胶东经济圈是三大经济圈中经济体量、开放程度和发展活力最好的经济圈。济南这边,GDP总量为26904万亿;青岛那边,GDP总量为29996万亿。数量上,济南占优;质量上,青岛略胜。
济南在做黄河的文章,青岛也没落下。
青岛副市长薛庆国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胶东半岛一直是黄河流域重要的开放门户和陆海交通走廊,五市生产总值占全省的42.2%、占黄河流域9省的12%,对外贸易占全省的64%、占黄河流域9省的33%。“基于这些优势条件,我们有责任在山东城市群发展中当好先锋,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引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当然,济南与青岛的定位不同,可以做到相得益彰。未来,属于两座城市的发展空间依旧很大,齐头并进的格局依旧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2020年5月27日,济南市莱芜区,卧云铺悬崖上的村庄陆家岭的农家乐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