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林
【摘要】我国五十六个民族融洽生活在方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民族大团结不仅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了力量,民族凝聚力的增强还让我国在国际社会上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民族团结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理想的作用不言而喻。为了让作为祖国未来的学生也能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学校应加强这一方面的教育。尤其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等形成的关键阶段,民族团结教育更是凸显出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学;民族团结进步;教学策略;方法
我党自成立以来,对民族团结工作就展现出高度的重视。经过长期的团结工作建设,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理念创新、思想进步的战略,不光解决了长期以来的民族团结问题,还加速了社会主义建设,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保证了社会的安定。新时代的浪潮中,我国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教育,尤其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指导思想的背景下,加强中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现状
学校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学生在学校里不仅学习了各种学科知识,还通过各种学科外素质的培养,形成了一定的观念,养成了科学的思维模式。这其中就包含了民族进步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的民族团结思想和情怀。中学生尚处在观念形成的初级阶段,比较容易受到外界观念的影响,正是因为这样,学校才应该把握学生这一特点,通过良好的教育,助其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新时代对民族团结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在传统民族团结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革新观念,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应用更加科学、具有人文关怀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加上习主席之前对民族团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其注入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还为学校民族团结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针,这就为中学的民族团结教学披上了一层时代的外衣,同时让民族团结教育具有更加深刻的内涵。
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
民族团结是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它串联着我国五十六个民族,让这一大家庭更加和谐、健康地发展。前些年习主席在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就曾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帮助。这句话不仅明确了民族团结的既定目标,还指明了民族发展的具体方向。这一思想将民族团结的地位上升到国家“生命线”这一层面上,可见民族团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所以,中学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精神和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以自身行动增强民族凝聚力。
首先,中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求学校建立常态化的教学机制。各学校应以民族团结为主战场,让学生通过接受教育,提高对民族团结的全方位认识,并制定系统化、科学化、人性化的民族团结教育体系,保证学生在各个年级都能接受到不同程度的民族团结教育。通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教学方法的使用,让中学民族团结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果。
其次,民族团结教育在中学学段应覆盖更多的学生。我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传统习俗,甚至不同的语言。这些民族共同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共同谱写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所以说,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各民族的共同努力,文化的多样化发展也有赖于各民族独特文化的传承。中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正是本着这一客观现实,让学生认识到各民族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建设发挥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民族团结精神和意识。然而,学校应该意识到,中学阶段的民族团结教育不能只面向民族聚居地区,还应该触及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不光要在一二线城市开展,还要在城镇、乡村学校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必须达到一定程度的覆盖,才能让全社会各民族学生的团结意识得到提高。
再次,学校应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对民族团结教育做出具体的规划,提出明确的要求。就像习主席在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提到的那样:“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的共同意识。”有了这一凝练的总结,各学校更应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为目标,通过教学工作的开展,达到提高学生民族团结意识、提高民族间文化认同的目的。教师应该认识到,认同是团结的基础,不能互相认同的人是不可能团结在一起的。“五个认同”就为新时代的民族团结进步教学提出了科学的参考。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发挥凝聚力的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最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在中学阶段积极实践不同民族的交流,探索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方法。学校应开展相应的实践课程,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习主席在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中学教育体系中,也逐渐占有了一席之地。民族团结教育本着这一理念,延伸出各种积极的实践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身体力行的實践过程中,加深民族交流,深化交融过程,培养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
三、中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策略和实践方法
民族团结在新时代的新需求下,被赋予了一层崭新的意义。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下中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传统教学方法遗留下来的问题阻碍了学生接受更好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学校亟须解决这些问题,需通过实践创新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民族团结教学的壁垒。当前,中学民族团结教育主要以班会、队会等形式开展,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讲授形式进行。教师通常从现有的教学资源出发,并无良好的教学拓展。教学制度不够完善,弹性不足,课堂教学内容落后,时效性低,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共同造成了民族团结进步教学效果不好的现状。
1.让中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是走形式的课程,也无法通过零星的几堂课就能达到提高学生民族团结意识的目的。学校应该认识到这一点,让民族团结进步课程常态化,并制定相关的教学方法,让这一课程贯穿中学的每个学年,让学生长期接受民族团结进步教学,受到更好的民族团结精神的熏陶。国家也应更加重视中学阶段的民族团结教学,克服眼下这一课程教学开展的诸多困难。比如教育经费不足、师资水平不高、任课教师专业性不强等,这些都是制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展的因素。通过将这一课程常态化,学校会逐渐提高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并响应国家号召,全方位提高教学水平。
2.民族团结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
新时代对民族团结教育提出了诸多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传统民族团结教学形式重于内容,教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照本宣科;学生认为这一课程不参与考试测评,也就不给予重视。新时代的中学民族团结教育应摒弃这一传统方法,要通过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开展,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目的。比如,过往民族团结教师太过依赖课本内容,并不会进行课外拓展,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就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积极组织课外活动,通过带领学生参观民族英雄纪念馆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民族团结意识。
3.积极总结反思
人类需要进行自我反思,才能进步,教学行为亦是如此。教师在使用各种方法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学时,应该时常进行反思和检讨。因为一些新的方法可能并不适用于整个学生群体,也可能并不适用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加全面地对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教师相互之间应多进行交流,互相探讨更加可行的方法。只有经常反思,互相指出问题,教学效果才能更好。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反思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反思精神。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列举和民族团结教育有关的实例,和学生一起总结实例中的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能拉近师生关系,还能让学生在以往的反思精神的养成过程中,更加客观地认识问题,更能让学生逐渐养成民族团结精神。
四、结语
民族团结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各学龄段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学生由于其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处在形成的关键时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对其民族团结意识的形成、对社会的稳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中學应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提高教学水平,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具备更坚实的民族团结精神和意识。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当下民族团结进步教学的现状,并给出了几点优化教学效果的方法,供广大中学教师参考。
【参考文献】
[1]徐柏才. 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施路径[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3(01):5-8.
[2]郝玉梅.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法研究[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8,16(06):92-95.
[3]吴春宝. 国民心态培塑视角下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7(01):20-25.
[4]曹水群. 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效融入“思政课”——学习总书记贺信精神的思考[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