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中的整体感知之探微

2020-06-29 07:55范永乐
教育界·中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整体情感

范永乐

【摘要】整体感知是语文课堂中运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是指在短时间内读完一篇文章后,最直接的心理感受。实际上,我们的音乐课堂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只是我们整体感知的是无形的音乐,而非有形的文字。音乐的整体感知: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它并不像视觉艺术那样在时间中持续不断,而是通过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按照一定的构思,陆续呈现和发展的。

【关键词】音乐欣赏;整体感知

一、小学音乐欣赏课堂现状

音乐课程改革这么多年以来,音乐课堂重视体验,已经成为广大音乐教师的普遍共识。音乐欣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一直有一定的难度。它的难度在于没有歌词的辅助理解,以及它转瞬即逝的听觉感知。而我们一节课只有40分钟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要完成教学目标,要将无形的音乐变成学生有形的语言表达,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身的音乐赏析能力和音乐感知力。

周海宏提出:“音乐课必须以体验为核心,以快乐为抓手,而不是乐曲解说与乐理、历史知识讲授;不要先设定、限制孩子的想象范围,不要设定音乐理解的标准答案;联觉是人的本能,教师只需要激发、鼓励孩子自由联想,音乐想象引导必须以联觉对应关系为基础;要选择适宜孩子审美听知觉发展水平的作品。”

近几年,我国音乐教育的最高学府之一——中央音乐学院,创立了一种不同以往的教学模式——音乐教育新体系。它是在融合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这世界三大音乐教学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而产生的。如何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最大化地发挥整体感知的作用呢?我将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二、实现音乐整体感知的必要前提

音乐课堂中的整体感知与语文课堂中的整体感知,有相同点,也有不同。音乐是流动的艺术,它需要通过聆听,形成瞬间记忆,再由聆听者通过自身的理解和经验来感知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因此,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实现有价值的整体感知呢?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话题。

1.通过训练“音乐耳朵”,把握音乐的各类要素

《乐记》中提道:“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说明了音乐欣赏的层次性。而这样的层次性不是通过一次聆听就可以获得的。学生一开始无意识地聆听音乐,是从自己喜欢的乐曲开始的,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契机,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聆听音乐,积累欣赏音乐的有效经验,训练自身的“音乐耳朵”。

2.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积累音乐情感经验

曹理在《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一书中说过:“一方面,人们爱听音乐是由于耳朵比眼睛更易于动情;另一方面,音乐欣赏不受其他音乐形式、设备、技术的影响,只要有一定的听力,每个人都可以欣赏音乐、享受音乐。”只要教师将音乐欣赏教学安排得当,在整体感知音乐的过程中,运用适当有效的方法,有机地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教学,使学生产生共鸣,这样就有助于学生音乐感知力的提升,完善相应的音乐情感经验,从一次次赏析作品的过程中,培养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

3.通过对音乐的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学会表达音乐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往往有一些老师喜欢以篇章的形式给学生讲解音乐作品。实际上,这其实就是一种“断章取义”。犹如一篇课文,我们只读了某一个小节,而我们要通过某一个小节去理解整篇文章的思想情感,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音乐通过声响来表达作品内涵和作曲家的思想情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会随着自身的经验以及对作品的积累而发生变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整体感知进行“二次创作”,而这里的“二次创作”,是一种自身经验与想象力的结合。同样地,这也是一种对自身音乐情感的熏陶。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建立对音乐理解的桥梁。通过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同时在音乐学习中获得关于音乐的情感体验,学会对音乐情感的表达。

三、音乐欣赏教学中,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

除我们的学生应该具备这样的整体感知能力外,我们的教师也应该具有这样整体的感知能力以及纵观全局的能力。就我们的音乐教材而言,我们教师应该有整体感知教材的能力。纵观一到六年级的小学音乐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音乐欣赏作品,其中一部分是国外作品,一部分是中国作品。它们的题材各不相同,音乐风格也千差万别,有的是舞曲风格,有的是进行曲风格,还有的是标题性的音乐。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没有达到欣赏音乐的高度,要理解这些专业的音乐名词和音乐作品有一定的难度。这些难度在于要将自身的音乐学习的经验与曲目相结合,有效地理解音乐欣赏作品的内涵,感受音乐欣赏作品的情感,从而在自己和音乐作品之间形成一道桥梁。而教师对音乐作品的把握就尤为重要。这里的把握是指教师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这种理解需要符合教师所教授的本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需要符合本阶段学生所具有的理解能力。而整体感知就可以帮助师生在自身与音乐作品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各自的想法有根所依,让无形变有形。而整体感知的能力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还需要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培养。因此,我从以下几点入手。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音乐内涵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媒介,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音乐课堂中运用多媒体,为提升课堂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众所周知,音乐教学中,兴趣是引发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让音乐可视化,这能够激发小学生欣赏音乐的热情,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音乐作品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内涵。

2.根据音乐作品巧设活动,体验音乐情感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体验已经成了音乐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有效地完成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呢?整体感知便是一种行之有效手段。

这里的整体感知就如我们见到一个陌生人时,他给我们的整体印象。音乐作品的“整体印象”绝不是具体到某一分、某一秒的,而是对音乐作品最初的音乐情感认知。根据音乐作品巧设教学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实现对其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掌握好教学内容与活动的衔接,合理有效地安排好各种实践活动。

3.积累音乐作品,提升整体感知的效率

无论是语文学科还是音乐学科,都需要通过自身实践来获取经验。多听一定是积累音乐作品、累积音乐经验最有效的方法。多听一定不是无目的、无意识、无思考地听。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有目的地听、引导着的听,都是为了提高整体感知的效率。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知识积累、音乐体验以及音乐能力解决问题,自身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欣赏一词是指要人们去感受美好的事物,感受其中的情趣。而音乐欣赏也就是要感受音乐中的情感。音乐的整体感知包含整体听赏、结构分析、情感体验、自我内化的过程。教师应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从无意识地聆听到有意识地聆听,从快乐地聆听到有价值地聆听,积累有效的音乐欣赏的经验,从而成为一个有音乐赏析能力、音乐审美意识的人。

【参考文献】

[1] 音乐欣赏教学法[J]. 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

[2] 中国音乐教育[J] . 北京:中国音乐杂志社,2017.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整体情感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