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默
摘 要:当前面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须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推动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在此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积极实施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实现高校转型发展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0 引言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发生了变化,社会急需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传统的教育模式很难适应经濟转型发展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
1 双师型教师的涵义
“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源于上世纪90年代职业教育发展困境,成形于高职院校师资培养实践的总结和提炼。由于对“双师型”内涵把握的不同,在政策执行中,教育主管部门、院校及学者等提出了相近的认定准则。归纳起来,“双师型”教师的标准为:既可以讲授专业理论课程,又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即具有相关岗位工作经验加教师职称的教师。目前社会各界对“双师型”教师有较为理性的理解,但还停留在表面。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储备(专业知识、人文知识贮备,以及自然知识的贮备)及动手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系高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任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
2 新建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2.1 高职模式下教师思维惯性的制约因素
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持续变化,而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学环节侧重授课,一本教材用多年的现象较为普遍,教师接触新事物、生产实践的机会较少,致使对现阶段社会的人才需求信息把握不足,产生理念及技能滞后的情况,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与社会需求相脱节。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沃土,学校的培养目标要满足社会需求,使毕业生应能尽快适应工作要求,帮助学生在专业和职业上进行可持续发展。学生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直接成果,其就业率及社会的认可度直接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面临本科教学、本科生数量增加,其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专科生而言需作出重大调整、对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满足应用型本科教学的要求。
2.2 学校转型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
一般而言,高职院校的生师比较高,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致使教师的大部分精力都分配在教学上,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除了面对日常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一部分教学管理工作,工作压力大、时间紧、任务重。而新建本科院校不仅要完成新进本科生的教学、还要应对过渡期内专科生的教学任务,教师数量不足则大大增加了教师及行政人员的负担。与此同时,本科院校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承担相应的科研任务——申报项目材料、承担横向项目、撰写科技论文等。在高职时期,教师的科研压力小,大多数教师无过多的科研任务,转向本科院校之后,科研任务陡增势必引起不适应,使教师面临本科教学和科学研究双重压力的局面。
2.3 考核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下,避重就轻是一种惯性思维常态。高校的常规考核制度局限于教学及职称评审制度,在此思维定式下,教师按照教学和职称评审要求,进行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相关职称评审材料。而在完成教学任务、职称评审的情况下,仅靠教师个人主动性则难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此外,部分院校的管理制度仅从宏观上进行了粗放式的引导,针对性不强,很少从教师个体角度促使其积极参与自身素养的提高,大多数教师迫于学校制度的压力,机械、被动地参与院系组织的假期实践活动,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2.4 教师习惯和环境影响
高校教师,尤其是本科院校的教师,大多为研究生学历,长期接受学术环境的熏陶,潜移默化使其重视学术、重视科研,注重传统的教学方式及传统思维。大学是一个相对封闭、保守的环境,相对其他行业与社会的交往比较少,与企业等外界的联系不紧密。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工作习惯及环境的影响,决定了教师思想上重理论教学的惯性思维。
综上所述,在当前形势下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制定激励措施使教师积极到大中型企业或科研院所中进行实践,及时掌握社会需求;同时,教师应该努力搜寻企业的技术需求信息,强化与企业的产学研项目合作,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运用在生产实践中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提升自己的实战经验,并将实践中的实例穿插在课堂及实验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出达到企业要求的学生。
3 新建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3.1 社会需求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社会及市场对于高校毕业生提出了更全面的需求,体现在需要毕业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外,更需要毕业生成为应用型技术人才,以为企业发展产生直观效益。市场也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型普通高等院校重视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导致其较难直接满足市场及企业需求。此时,新建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能够尽快为市场发展提供技术及人员支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即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点,双师型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实践教学指导能力,为高校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双重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需求。
3.2 院校自身发展需求
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存在师资基础薄弱、办学条件落后、办学定位模糊等问题,这些在院校自身发展过程中成为了阻碍。但若将市场需求与办学定位相结合,明晰院校自身优势与劣势,寻求有院校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径则能帮助其尽快建立专业特色及服务地方的功能。此类转型发展则迫切需要建立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与企业、市场发展一线保持紧密连接,能为院校贯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政策提供坚实的基础。
3.3 服务地方经济职能
新建本科院校通常面向地方承担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其院校特色通常与地方特色经济有着直接联系。新建本科院校应适应地方需求,坚持校企合作以促进院校特色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布局,有目标地进行特色学科及特色师资队伍的建设,以高效地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促进教师实践能力,将高水平科研与一线发展需求相结合,另一方面将高校教师所具有的科研优势结合一线技术发展,及时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操作传授给学生,这是双师型教师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体现。
4 新建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4.1 形成正确培养理念,建立特色培养体系
新建本科院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首要任务是形成正确的教师培养理念,重视教师个体的发展,为教师寻求个人技能提升提供相应平台及路径。教师个人应在发展理论研究的同时重视自身实践技能的提升,持续促进自身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双重提升,并重视将二者结合传授给学生。新建本科院校应针对地方经济特色,加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及路径规划,重点培养能够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是考察新建本科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教师的综合培训,建立起有自身专业特色的培养培训体系,针对不同专业的专业特点及社会需求制定对应的特色培养方案,定期与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深层次交流合作,以促进双师型教师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双重提升。
4.2 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促进教师素质发展
根据学校自身特点,以教师能力提升为核心,以管理制度创新为动力,通过展开校企合作,联合合作企业以“产学研一体化”科教型经济实体的形式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化转移、人才培养和对外服务工作,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进程能促进和引导广大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走“双师型”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为本科教育大发展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同时以校企合作为抓手,盘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利局面,改变条框式的管理模式,深入企业调研,切实迎合企业的技术需求,派具体教师进行项目对接,并进一步形成项目合同。通过具体科研项目使教师融入其中,以项目的实施来达到提升教师实践能力水平的目的。这种方式既增加了教师的科研成绩,也提高了教师的经济收入,大大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4.3 健全评价奖励机制,激发教师内在动力
学校应依照培养目标及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优化已有的评价机制,把专业技能、实践能力、教学业绩及科研能力等因素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优秀评价、职称评审、学科及专业带头人选拔的重要考虑因素,对于优秀教师,要树立典型并进行经济奖励,在出国进修、访问学者、学术交流等方面给予优厚待遇。同时,采取挂职、博士后入站、兼职等多种多样的管理措施,鼓励和刺激广大青年教师的参与热情,让其形成自觉参与的主动性并获得经济和技能的收益,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
4.4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形成合理教师梯队
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数量不足、师资结构不甚合理,原有教师擅长传统学科性理论教学,实践经验欠缺。在此情况下,除了大力引进专业对口、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出众的高学历人才之外,还应该拓宽渠道,吸引社会上相关职业及企业中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从而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加快队伍建设的步伐。此外,还可以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聘请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专家教授,指导引领普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进而快速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三部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11/16/content_5013165.htm.
[2]王中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6,37(2):41-45.
[3]王晓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3,(5):96-97.
[4]唐秀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02-103.
[5]齐昌洋,张静.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189.
[6]杨永亮,李娜.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3,(5):291.
[7]王静,李瑞元.基于转型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8,(18):183.
[8]劉爽.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10(1):46-47.
[9]李小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法律翻译人才的培养[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5(3):53-55.
[10]李艳华.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24):105-106.
[11]叶秋红.校企合作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J].武夷学院学报,2017,36(10):96-99.
[12]李明.校企合作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J].济南职业学院报,2018,(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