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芳
摘 要: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目前,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度、参与度、点头率、点赞率,还有提高空间。要围绕增强学生获得感,持续推进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创新,不断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关键词: 思政课 获得感 改革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不断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研究高校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可以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供新的价值目标导向。
一、关于“思政课获得感”
“获得感”一词于2015年获年度“十大流行语”第一名,入选2016年度“十大新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要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所谓“获得感”,就是人们在得到某种利益后产生的一种直观满足感,大多是由物质化的获得产生精神层面的愉悦感、满足感、幸福感。强调的是实实在在的“得到”,有真真切切的满足感、幸福感。“获得”是基础、是前提,“感”是“获得”后的体验状态、情感表达,既有内在的反映形式又有外在的表现方式。
思政课获得感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理解和阐释,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依存、相互贯通,共同体现思政课获得感的总体内涵。一是理论知识性获得,体现了学生对思政课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有关知识点的记忆、理解、运用等,能够初步完成一些识记、理解性考试考核和交流互动。二是个人情感性获得,就是让学生对思政课本身、思政课所讲授的思想观念情感要求等产生共鸣,产生情感愉悦、情感满足,比如:更加爱上思政课,学生课堂的抬头率、点赞率明显提高。三是观念价值性获得,是学生对所学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原则标准等的价值认同和价值共鸣。四是技能能力性获得,通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能力、分辨能力、反思能力,能够更容易适应大学生活、处理人际关系、融入大学和社会生活、维护健康心理等。五是行为遵从性获得,是学生通过思政课学习后,将其外化为自己的思想素质、生活习惯、行为自觉,更主动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价值等。
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现状分析
本研究选取了部分高校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综合反映当前学生对思政课的态度、看法和期望等。总体上看,思政课与学生的期望之间仍有差距,存在提升空间。
(一)学生兴趣度、参与度还有较大激发空间。
一些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一些学生,认为思政课内容与专业学习联系不大;一些学生,认为是自身不够自觉,自律性不够,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对课堂的管理。
(二)学生知识性获得与自身预期有差距。
由于思政课从初中、高中一直延续到大学,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内容在中学似曾见过,与自己的心理预期有差距,只要能应付考试过关就行。
(三)学生精神性获得与实际情况有冲突。
思政课教学内化不够,学生仅仅学到一些浅表性知识。一些思政理论教学,与现实存在暂时性脱节。
(四)思政课教师是增强学生获得感的最重要因素。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和走访,进一步感受到广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高度期望、充满期待。93.7%的学生希望老师风趣幽默,68.8%的学生更喜欢思政课老师能平易近人,64.4%的学生期望自己的思政课老师知识渊博。当问到思政课最吸引学生的地方时,高达83.7%的学生选择了“有个人魅力的教师”“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可见教学内容和教师魅力对学生学习思政课有至关重要的吸引力。
三、围绕增强思政课获得感探索优化教学内容
思政课教学内容完善、大纲明确、目标确定,看似没有需要改革创新的。但在具体教育教学内容安排和课堂转化上还有很大创新改革空间。要从学生获得感的需求侧出发,通过教学内容的理论升华、解读、转化等,增强学生的亲近感、理解力。
(一)教学内容要坚持政治性。
思政课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政治性,具有深邃的思想性,注重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教育引导课程。一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基础。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引导思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内容,让学生通过思政课学习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系列理论和现实问题,帮助学生树立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二是既要有深度更要有温度。深入研究阐释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形成过程、现实价值等,把深邃的理论来龙去脉讲透彻,同时用积极的情感引导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在理解深邃理论真谛后产生感情共鸣,真真切切感知到理论的力量。三是既重视发挥经典著作作用更要“接地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不失时机地插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论述、观点、内容等,讲解伟大领袖人物的相关内容,讲清楚来龙去脉,让学生明白思政课是有鲜活的灵魂、人物支撑的,绝不是空泛的教条,有历史、有内容、有人物、有背景,帮助学生及时走出思想认识误区,让学生领略思政课对学生本人、对周边的人、对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影响之深、之广、之强大魅力,拉近与学生的语言距离、情感距离、生活距离。
(二)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性。
思政课教学内容要因时而异、因势而宜,做到适时跟进。一要体现中央新精神新论断。思政课教师要紧紧围绕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及时深入学习党代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和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精神,吃透吃准精神实质,及时纳入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及时了解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事件、重要讲话、重要政治活动,拉近思政课与现实的距离。二要坚持正向导向敢于直面问题。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既要有说教式显性正导向,更要有思维、思想、情感等方面的隐性正导向。在支撑素材上,既要选择典型模范先进人物、感人事迹等,又要选择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增强说服力、感染力特别是给予学生亲近感。在内容呈现上,借鉴心理学的内容呈现模式,从思想和心理引导达到精神和心灵共鸣。对一些社会问题、负面新闻,甚至被曲解事实的事件、学生观点存在偏差的问题等,及时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辩证客观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明辨能力。三要适当突破教材章节限制。思政课教师要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学校和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优化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呈现方式等。比如:可适当突破教材原有章节限制,以专题形式集成化呈现,将专题涉及的所有章节相关内容关联到一起,形成一個相对完整的专题框架体系,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思考、体悟,让学生从全新的思维角度看待教材内容及内部关联性。
(三)教学内容要注重科学性。
思政课教学绝不是简单的理论灌输、政策宣讲、口号宣传,而是通过精妙科学的教学内容设计,力求避免与学生脱节、与现实脱节、供给双方错配失衡等问题,确保师生“同频共振”、目标一致。一要把握学生特征。大学生思维敏捷、乐于接受新事物,但鉴别能力弱,同时面临学业、交往、就业、考研等多方面的现实压力。思政课教师要充分把握所教授班级学生的总体特征、精神期待,做到知教材、知学生,以学生为本,进行思政课教学内容设计。二要尊重学生合理的获得预期。要了解学生的发展预期特别是对思政课的获取预期,避免自说自话,挫伤学生积极性。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避免运用获取物质利益的思维看待思政课获得,引导学生看主流、看方向,注重体会思政课传递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等精神层面的供给内容。三要满足学生内在和现实需要。精准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精神需求、现实需求、发展需求,及时把学生普遍关注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实践问题、社会问题等纳入教学内容,科学设置问题提问,调动学生自我满足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通过谈话交流、微信关注、网络平台等方式途径,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为学生指点迷津,赢得学生信任,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内容要融入实践性。
思政課教学内容必须与具体的教学方式手段相结合,才能充分展示强大魅力,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参与度、获得感。一是教学内容要与网络媒体平台相结合。打破线上线下时空界限,实现课堂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的紧密融合,符合新时代学生的思维和生活习惯方式,更有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比如:可以建设思政课专属网页,与学校网站形成链接和互补,加强与学校思政工作系统、学工系统、党团建设系统的对接、资源共享,把思政课教学内容融入其中。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小视频等媒体平台,传播思政课理论知识、大信息量输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突破重点难点。二是教学内容要与案例教学相适应。思政课教师要在熟知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精心选取适合课堂主题的教学案例,如社会影响比较大的社会事件,增强案例的关联性、现实性。三是教学内容要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利用思政课堂搭建课内实践教学平台,让学生参与其中。比如,课前主题演讲、新闻播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思政课教学、思考社会问题的积极性;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置课堂主题辩论、角色扮演、典型案例分析等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参与讨论、展示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对现实的理解阐释能力,通过师生对话、学生对话,加深对新理论、新观点、社会现实及问题现象的理解把握,让学生进一步领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性、真理性和科学性。
总之,要从学生获得感的角度探索构建科学、客观、全面的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创新,积极探索用新思想、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教育时代新人,进一步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自我超越。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中新网,http://cul.chinanews.com/shipin/2019/03-18/news807951.shtml.
[2]石文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影响因素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8):97-101.
项目基金:本研究为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思想政治教育,项目编号2019SJGLX571)、郑州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编号:2019-SZK-03)、郑州西亚斯学院2019年度教改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9JGYB58)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