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通高中品牌特色化发展之路

2020-06-29 07:41王娟魏军
文教资料 2020年11期
关键词:特色发展品牌普通高中

王娟 魏军

摘    要: 新时代普通高中品牌特色化发展之路是学校立足本土,精心打造校园文化,践行生命教育,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致力于通过实施教育管理,构建课程体系,打造高效课堂等途径,努力把教育办成学生怀念、教师幸福、社会信任的大教育。本文主要探讨学校以开展“质量提升”为抓手,聚焦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素养提升、课程建设管理三大关键,多渠道提高家校共育水平,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实施“六项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打造学校高端化、国际化、智慧化、生态化、办学机制灵活化发展之路。

关键词: 普通高中    品牌    特色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推动学校教育从“学业水平”转向“育人质量”,从“教育管理”转向“教育治理”,不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一、高端教师团队建设

学校的发展更离不开强有力的团队。学校从实际出发,减少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推行四线五部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学校采用捆绑评价、团队合作,积极打造卓越的教干团队、能拼善战的教师团队,形成全校育人合力。

一是教干提升。全体教干都要讲责任、讲奉献、讲服务、讲业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体教干都要认真学习、大胆实践、深刻反思,进一步提高服务师生的能力和水平,使师生都能够“好读,善研,能讲,会写”,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家型”教干。

二是名师提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资源,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科研兴校的根本保证。学校积极为教师专业提升搭建平台,倾力打造教师队伍。建立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实施“互联网+教师专业成长”工程,引导教师以“实践、反思、学习、研究”为路径,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在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个人专业成长。各学科成立教师发展共同体,落实教师发展共同体和名师工作室工作条例、教学能手考核制度,培养一定数量的卓越名师,起到高端引领作用。具体表现为:首先,高标准规划建设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省、市、区各级教科研专家的辐射带头作用,引领所有老师积极参与工作室教学教科研活动,自主承担年级教学任务及科研研究工作,实现从一位名师引领发展到一批骨干教师和新教师全面发展成长的局面,最终达到新教师要“入格”,青年教师要“升格”,骨干教师要“风格”的目的。其次,设立“名家讲堂”和“百家讲堂”,广泛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和社会名流精英等来校讲学,内容涉及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注重品位高雅、见解独特、思想深刻,与师生的兴趣和接纳程度相结合,实现启迪教学思维、塑造高尚师德、弘扬先进文化的目标。

最后,积极搭建教师成长平台,通过组织开展教师沙龙、读书心得交流、个案研究、师徒结对等教科研活动,让“目标规划”成为教师成长的“动力点”,让“学习读书”成为教师成长的“发展点”,让“同伴互助”成为教师成长的“契合点”,让“教育反思”成为教师成长的“充气点”,让“课题研究”成为教师成长的“支撑点”,让“成果推介”成为教师成长的“后援点”。打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完善人才管理运行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高品质成长。

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核心素养”并非与生俱来,需要通过各教育阶段长期培养,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是重要保障。

一是突出德育实效。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大力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内外联动,将校内资源和社会资源相结合,在爱校荣校教育中厚植师生家国情怀,让中华文化基因、传统美德观念、生命教育理念扎根于学生心灵深处。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育人作用;二是提高智育水平。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规定学业质量标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進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三是强化体育锻炼。坚持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开齐开足体育课,开展好武术、健美操等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让每位学生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健全学生视力健康综合干预体系,保障学生睡眠时间,保护学生视力健康;四是加强美育熏陶。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结合学校实际,设立艺术特色课程,组建特色艺术团队。广泛开展校园艺术展演活动,办好中小学生艺术节,帮助每位学生学会一至两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优秀艺术,增强文化理解力;五是加强劳动实践。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优化学校劳动实践课程结构,实行学生值日制度,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积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引导家长给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保证教育课时,丰富劳动体验。

三、课程品质优化

由于地域、学情的差异,学校要依据具体的育人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加以调试及补充。课程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灵魂与方向,是师生核心素养形成的不竭动力。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精神引领下,学校致力于通过本项目研究,努力打破国家统编教材“大一统”的局面,实现课程向个性化与统一化相融合迈进。一是提高课程领导力。增强课程意识,强化课程领导力,赋予各部在学校课程规划、实施、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组织开展不同层面的课程管理论坛,建立以科研为引领、以教研为主力的完整工作体系。加快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生本化实施,完善校本课程评估与备案机制、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传统文化课程、研学旅行课程,不断丰富课程内容;二是加强家校合作育人课程落地生根。家校共育的成功才是教育的成功,学校的诸多实践验证了师生家校社共生共长五位一体的家校共育模式是成功的。它让教育者由独行变为众行,能够全员、全面、全程、全方位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实施“新父母学校”课程,构建家校合作共育体系,进一步提升教育满意度。

四、教学管理精细

学校以生命教育为主导,以合作、体验为手段,以生成性、生动性、主动性为特征,体现“尊重、欣赏、成就”的价值,体现课堂对课前、课后的无限拓展。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学不教,师徒互教,教师补教。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展示,提倡老师少讲精炼、及时评价,实现学习高效、当堂达标、课堂翻转。课堂评价的重点在于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生成高度、目标达成度。一是教学常规优化。健全教学管理规程,统筹制订教学计划,优化教学环节,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完善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推行“半天无课日”集体备课活动,增强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把作业设置和批改方式的自主权还给教师,优化作业布批,减轻师生课业负担和工作负担,真正实现轻负高效;二是高效课堂构筑。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实施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构建基于多维度生命大课堂教学策略的“优质思维”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有效学习策略。综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研究型、大概念、项目式、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通过专题培训、项目研修、团队攻关、培育典型等措施,探索基于学科融合的多元化教学。打造一批金牌课堂,引领全校教改项目开展。完善教学过程管理机制,加强教学常规精细化优质管理。严格教学常规“六个字”制度落实,加强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检测、培优补差等六个方面的常规落实管理,实现集备智慧化,课堂生命化,导案精细化,作业创新化,检测反思化。具体表现为:备课管理,强化一个“实”,突出抓好生命课堂导学案备课,落实“集备前人人个备,集备时互通对改,上课时适时调整,上课后反思再改”的备课上课流程及集备共享资源、同步教学等,打造特色课堂;课堂监控讲究一个“严”,突出抓好学校生命课堂改革推进,“预习任务单”、《导学案》《课堂收获卡》课堂三环节衔接等,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业布置与批改控制一个“量”,突出抓好《积累与纠错本》使用和批阅,集中解决学生易错、常错的重点难点问题;课后辅导坚持一个“恒”,突出抓好《全员育人导师工作手册》,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阶段检测,落实一个“常”,突出抓好全体教师成绩分析会、班级会商会、备课组会商会等,确保成绩人人过关;培优补差,追求一个“效”字,突出抓好尖子生虚拟班级组建,后进生及偏科生导师制落实等,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

五、学校文化建设

建设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校特色文化,优化育人环境,打造幸福家园势在必行。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师生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借助现有资源,立足学校文化主题,构建灵动的校园文化体系,积极优化育人环境,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一是校园文化建设。实施学校文化建设工程,深入挖掘生命教育和善水文化的内涵,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特色、学校环境等特有教育元素,构建积极向上、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打造优质学校品牌;二是传统文化提升。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课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内容,以诵读(吟诵)、书写、讲解等文化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打造传统文化教育品牌;三是书香校园建设。加强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管理,及时添置适合师生阅读的图书报刊。设立读书橱窗、读书板报等,展示学生阅读成果,优化学校读书环境,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组织开展师生、亲子共读等阅读活动,丰富阅读形式,拓宽阅读渠道,提高师生阅读素养,打造充满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六、质量评价改革

根据教育育人目标及解读,通过对评价的维度、标准、权重等的研究,形成综合分类评价体系。质量评价以学生为主体,学校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方式多样,评价内容全面。一是国家课程实施效果评价。以多维度生命大课堂为抓手,以学校学科素养评价标准为重要指标,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做出评价。另外,还对学生课堂出勤、课业完成、学习生活习惯等进行过程性評价,主要包括对课程实施过程(学生体验)的评价,对课程效果(学生获得)的评价;二是地方与学校课程评价: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表现形式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察,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评价;三是教学质量评价。把关注学生发展作为评价的重要监测点,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动态监控教学质量,建立质量提高帮扶机制。重点通过目标导向与学业质量增值评价促进高考质量提高,促教学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人文化方向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办学效益双丰收。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联未来。教育是百年大计,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和寄托。学校应坚持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谋划部署好新的发展蓝图,制定好切实有效的发展举措,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答好人民满意的卷子,争当教育发展的主力军、先锋队、排头兵。

参考文献:

[1]王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办学特色建设[J].基础教育参考,2013(16).

[2]管向群.中国教育新理念(校长卷)[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512.

[3]杨育华.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4]杨宇海.打造学校特色研究:基于案例的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5]宋晓岚.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之路探索——以上海市长宁区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6]李颖.特色普通高中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2(1):50-53.

[7]彭波.我国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3(2):18-21.

[8]王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办学特色建设[J].基础教育参考,2013(16):3-6.

猜你喜欢
特色发展品牌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民办高校特色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品牌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研究
从电影到品牌:看黄渤的“品牌化”之路
电子商务环境下品牌建立探讨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普通高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