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对母婴同室初产妇剖宫产术后角色适应度、母乳喂养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2020-06-29 01:22:30徐嵘嵘于海艳王玉蓉
关键词:同室初产妇适应度

徐嵘嵘 于海艳 王玉蓉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8000

近年来,随着人们分娩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通过剖宫产的方式结束妊娠,比例高达46%。而据我国相关调查显示,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约为41.3%,而剖宫产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偏低,仅为37.6%[1]。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母乳喂养是保证母婴健康的关键措施,建议新生儿出生6个月内进行纯母乳喂养,且最好喂养2年或以上[2]。母乳喂养不仅能够使母婴之间快速建立感情,帮助产妇完成角色适应度,同时还能够降低产后出血风险及远期卵巢癌发病风险,对婴儿机体免疫力的提升也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初产妇剖宫产术后角色适应度、母乳喂养率与其认知水平、心理状态、总体幸福感密切相关[3]。在以往的产科护理中,主要采取母婴分离的照顾方式,不仅影响母婴感情的培养,同时也影响产妇及家属掌握母乳喂养、抚触等新生儿护理技能。因此,将对母婴同室初产妇采取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并分析其对产妇母乳喂养依从性、角色适应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8年10月—2019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剖宫产分娩的76例产妇。纳入标准:①正常足月分娩的初产妇;②具备剖宫产指征,进行剖宫产分娩;③接受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④产妇、新生儿均无哺乳禁忌;⑤无影响研究结果判断的精神类疾病;⑥临床资料完整,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妊娠期合并症的产妇;②情况特殊需要母婴分离护理产妇;③沟通、理解障碍或精神疾病产妇。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年龄22~37岁,平均(28.49±2.01)岁,孕周37~41周,平均(38.02±1.04)周。对照组38例,年龄23~37岁,平均(29.09±2.09)岁,孕周36~41周,平均(38.10±1.08)周。两组产妇上述基线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母婴同室护理,所有护理工作均由护理人员单独完成,包括婴儿体温及体重监测、新生儿沐浴、腿臀部护理、脐带处理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产妇采取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具体方法:(1)产程结束后,第一时间将母婴送回病房,与产妇及家属亲切的交流、沟通,建立相互信赖的护患关系,方便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向产妇及家属详细讲解新生儿健康知识以及护理知识,进行基本操作指导;嘱咐产妇及家属观察婴儿的呼吸状态;介绍母乳喂养的方法、技巧及优越性;讲解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表现以及处理方法;(2)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给予产妇安抚及鼓励;与经产妇相比,初产妇在该时期的心理压力更大,应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发现产妇情绪大幅度波动应立即了解原因,给予产妇及时的心理疏导,帮助产妇适应母亲的角色;(3)产妇家属指导:①向家属介绍新生儿护理操作流程以及规范,重点讲解相关操作要点,普及新生儿护理常识,使其形成正确的认知;向家属发放新生儿护理流程图,对容易出现安全意外的环节应进行标注,提醒家属注意;②家属应接受相应的培训及考核,考核内容应根据家属情况量身制定;发现其操作不正确的地方应立即指导纠正;考核不合格家属应再次接受考核,直到考核合格;③纠正家属的错误育儿观念,强化其新生儿意外事件的预防及应对能力;④采取袋鼠式护理,给新生儿穿好纸尿裤,然后以俯卧的姿势趴在产妇胸前,直接与母亲裸露的皮肤接触,调整新生儿头部与乳房的距离;在背部,给新生儿盖好被子,产妇一手托住新生儿臀部,一手放在新生儿背部;在出生后5 d 内,应在每日10:00、16:00操作两次;⑤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吸允练习,促进乳汁分泌;指导家属为新生儿更换尿布、沐浴,进行腿臀部护理;⑥嘱咐家属应避免将注意力全部放在新生儿身上,应给予产妇更多地鼓励、关怀和支持,避免指责产妇增加产妇的心理压力。

1.3评价标准 使用母亲角色适应调查问卷(MRAQ)、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SF)评价产妇的术后角色适应度以及母乳喂养依从性。MRAQ问卷共16 个条目,采取Likert 5 级计分法,总分 16~80 分,分数越高,表明产妇的角色适应度越好。该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0.881。BSES-SF量表共2个维度,14 个条目,采取Likert 5 级计分法,总分 14~70 分,分数越高,表明产妇的母乳喂养的依从性越高[4]。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0.934。使用自制新生儿护理知识调查问卷评价产妇及家属的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包括科学喂养、脐带护理、腿臀部护理、抚触、新生儿疾病预防等,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其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越好。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0.838。对比两组产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率,总分100分,分为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80~89分)、一般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几个等级,前三项合计为总满意率。

2 结 果

2.1MRAQ评分、BSES-SF评分及新生儿护理知识评分对比 观察组产妇的MRAQ评分、BSES-SF评分、新生儿护理知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MRAQ评分、BSES-SF评分及新生儿护理知识评分对比分)

2.2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产妇及家属护理满意率为97.37%,对照组为84.21%,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以往临床上常将母婴分离护理,不利于亲子感情的培养,也不利于孕妇及家属新生儿护理的提升[5]。母婴同室护理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护理方式,产妇与新生儿同处一室,有利于母子感情的增加,并为后续哺育工作奠定基础[6]。有报道指出,从产后 30 min开始,母婴同室护理有利于新生儿尽早吸吮乳汁,从而减少新生儿哭闹、能量耗损,提高新生儿睡眠质量,增加母亲乳汁分泌[7]。以往母婴同室护理在开展时,各项护理工作均由护理人员完成,对于缺乏分娩及新生儿护理经验的初产妇,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显著增加,但产妇及家属由于参与度太低,其新生儿护理能力提升不大,影响护理效果。

家属参与式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护理中,给予产妇及家属相应的护理指导,可帮助产妇及家属快速掌握新生儿护理方法,帮助产妇完成角色的转变,提高母乳喂养依从性。在本次研究中,充分显示了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对母婴同室初产妇的应用价值,与以往报道相符。分析该护理模式的优势,第一,进行家属参与式护理可使新生儿与家属尽早接触和互动,有利于构建双向、真实的亲子依恋关系,在增进母子亲子关系的同时,还能够使父亲尽早进入角色,使其掌握科学育儿方法,承担起照顾新生儿的责任;第二,家人参与照顾后,可更加了解育儿的方法及辛苦,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第三,家属参与协助照顾,可更早地营造出温馨的家庭氛围,在增加产妇幸福感、成就感的同时,增强家庭凝聚力[8];第四,在护理人员的悉心、专业指导下,可使产妇掌握科学母乳喂养的方法,提高其母乳喂养依从性;第五,产妇在积极的心理辅导以及家属支持下,可减轻其不良情绪,提高其角色适应度。

综上所述,对剖宫产的母婴同室初产妇应用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可提高产妇的角色适应度以及母乳喂养依从性,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同室初产妇适应度
改进的自适应复制、交叉和突变遗传算法
计算机仿真(2022年8期)2022-09-28 09:53:02
反馈式健康宣教提升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效果、满意度的意义分析
系统化健康指导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的干预分析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云南医药(2021年3期)2021-07-21 05:40:44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护士主导的持续改进在规范母婴同室新生儿血糖监测中的应用
基于空调导风板成型工艺的Kriging模型适应度研究
中国塑料(2016年11期)2016-04-16 05:26:02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
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