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军
南阳市眼科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青光眼属于致盲性眼病之一,表现为眼压升高、视力下降,多见于中老年人。青光眼手术最早采用小梁切除术,该手术后又经过几次改良,目前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是最主流的青光眼手术治疗方案之一。虽然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发现,青光眼早期阶段采用药物治疗也具有确切疗效,但根据我国国情,大多数就诊患者已处于疾病的中期或晚期,因此手术依然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在针对青光眼的相关护理工作中,临床路径能够指导护理人员有预见性并主动开展各项工作,有助于帮助患者明确护理目标,使患者自觉参与到护理过程中,以最佳方式获得良好疗效。现将临床路径实施于患者的健康教育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提升健康知识的掌握率,现通过研究我院青光眼患者采取不同方法护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92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继发性青光眼;②角膜透明度完好且角膜直径≤14 mm;③需要做眼外滤过术的青光眼患者;④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重大疾病;②存在严重的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③合并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疾病;④无法开展手术治疗患者。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42~80岁,均值(54.3±4.13)岁;高中及以下学历38例,大专及以上8例;其中有31例闭角型青光眼,有15例开角型青光眼。实验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41~79岁,均值(54.9±3.86)岁;高中及以下学历39例,大专及以上7例;其中闭角型青光眼占33例,开角型青光眼占13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无计划的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入院介绍,教育方式采用口头教育。在手术后观察患者视力、眼压、敷料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正确饮食和正确用药[3],并指导其掌握正确的打喷嚏、咳嗽、滴眼药水的方法[2];告知其复诊时间,用药方法以及监控眼压的方法等[4]。患者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开展按摩护理,根据患者眼压、滤泡等情况,于术后的1~3 d内进行眼部按摩。眼部按摩分上眼睑按摩和下眼睑按摩,上眼睑按摩需要患者食指交替按摩上眼睑巩膜瓣对应的两侧与上方,下眼睑按摩需要患者在眼球向上注视后用拇指指腹按摩眼眶下缘。
实验组则行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具体措施为:①设计临床路径计划表:为不同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路径护理;②入院时:手术前2 d入院,入后对患者实施入院指导,介绍医院和病房情况,讲解青光眼知识,并进行用药指导和饮食指导,督促患者服用益脉康分散片,每日3次,每次2片;③对患者开展进行适当性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职业性质,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对其采取说服、解释等思想工作,尽可能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④手术日:在手术前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麻醉配合方法,要求患者术前24 h内禁止进食,术前6 h内禁止饮水;⑤手术后1~7 d: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指导方案,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按擵眼球的方法,同时向患者强调眼球按摩的相关注意事项;⑥并发症处理:按摩护理的常见并发症主要为出血,正常来说停止按摩后症状即消失,但应做好随时止血的准备工作;⑦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应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正确掌握按摩方法,认真讲解按摩对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恢复的重要价值,并鼓励患者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叮嘱患者避免用眼过度,告知患者不要情绪激动,鼓励患者参与到正常的社交活动当中。
1.3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①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在手术完成后的第3天,采用问卷调查对患者健康知识进行评估考核,其中主要包括眼压控制、自我防护技能、遵医行为、药物知识、疾病知识等方面问题,总分为100分,其中得分≥90分为优,≥70分且<90分为良,<70分为差。②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与不满意,满意度=满意/总例数×100%。③生活质量:采用视力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包含症状与视力、身体机能、社会活动以及精神心理四个项目,每个项目20分,要求患者根据主观感受填入分值,无困难者(最好)20分,最大困难者(最差)0分,分数越高患者主观感受越好。
2.1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44例占71.74%,实验组优良率33例占95.65%,两组相比较,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见表1。
表1 两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对比(%)
2.2生活质量 对照组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实验组的症状与视力、身体机能、社会活动以及精神心理评分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2.3满意度 实验组在手术治疗后,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7.83%(45/46);对照组在手术治疗后,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8.26%(36/46)。两组比较,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青光眼是一种以视乳头萎缩及凹陷、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共同特点的疾病,是造成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发病率达到1%,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大,到45岁时,发病率会达到2%。青光眼常采用激光手术方式治疗,该手术方式替代了原来的虹膜周切术,避免了复杂手术对患者的伤害以及危险性。对于青光眼疾病,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指导、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临床路径是一种科学化的护理模式,由医师和护理人员共同制定,从患者入院开始全面优化护理流程,能降低护理工作漏洞发生率,减少资源的浪费[6]。临床路径护理主要在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知识指导,防止患者在出院后就忽略了对自身的护理[7]。临床路径模式下的健康教育工作更具条理性和层次性,让护理工作更加清晰,减少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患者在健康教育下疾病认知和自我防护意识提高,也逐渐能够配合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将被动护理转变成主动自我护理,加快了病情的康复[9]。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说明实验组护理方法可行度高。
综上,青光眼患者在健康教育中采用临床路径,有确切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提升健康知识的掌握率,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