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孩子对自己和世界的认知都处于萌芽状态,因此,这个时期的教育对儿童未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采用何种方式提升儿童教育质量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难点。在中国古代,有不少关于儿童教育的资源,也有不少经验可以借鉴。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儿童教育的精髓,形成能够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成果和经验呢?临沂大学的赵玉岩老师所著的《中国传统儿童教育研究》从中国传统儿童教育历史入手,对这一课题进行了阐释和探究。这本书以时间为序梳理了从原始社会到清朝末期中国历代儿童教育的发展状况。作者在有限的篇幅内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儿童教育的原则、内容及方法,涉及宫廷儿童教育、士大夫家庭教育以及民间儿童教育,展现了各个历史时期特色鲜明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对当今儿童教育极具借鉴意义。
这本书对中国传统儿童教育的阐述全面而深刻。全书像是一部传统儿童教育史,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儿童教育的状况、特点,及其产生的理论与实践等串连成线,清晰完整。全书分为七章,第一章介绍了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的儿童教育;第二章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的儿童教育;第三章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儿童教育,重点阐述了这一时期的教育特点、孝德教育的非官方化,并介绍了琅琊诸葛氏与颜之推的家庭教育;第四章介绍的是隋、唐、宋时的儿童教育,内容包括太子教育理论和实践、科举考试中孝德教育的强化、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胎教学说、童子科的继续发展和完备、蒙学教育和蒙学教材等;第五章介绍了元、明、清时的儿童教育,这个时期的儿童教育特别是孝德教育已经逐渐通俗化和大众化。第五章与第四章是我国传统儿童教育成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作者着墨最多的部分。第六章,作者重点介绍了清末社会儿童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第七章是理论延伸篇,重点阐释了中国传统儿童教育的传承与创新,具体分析了借鉴、传承传统儿童教育的思想、内容、方法和教育经验等。本书用多种研究方法对研究主题进行了多方位的阐述和探讨,对复杂的研究对象进行归纳、概括、总结、提炼。比如,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大量采用历史研究法和文献调查法,挖掘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儿童教育中积累下来的精华,同时又用概念分析法,对各个时代形成的儿童教育的概念及其意义进行分析比较,对优秀的传统儿童教育资源进行梳理甄别,对现代儿童教育框架的构建、实施途径及评价方法进行探索,初步形成了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本书在构建中国传统儿童教育理论系统的同时,也分析研讨了其在现代儿童教育中的应用策略。可以这么说,书中对历代儿童教育的阐述都是以实践为根基,以现代儿童教育对中国传统儿童教育精髓的繼承与发扬为目的来进行的。本书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多方位的启迪与借鉴,值得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学习。
(华南师范大学藏兰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