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这门科目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充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关联,并且可以引导学生将生活化的方法应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由此可见,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能力。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分析;措施探讨
一、当前生活化数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简析
1.小学数学教师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理解能力不足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教学模式,生活化数学教学模式更加侧重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但是,在当前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有一部分教师意识到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应用频率并不高,且对生活化教学的理解能力不足,即使使用了生活化教学模式,也无法和实际教学工作完美融合,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小学数学教师对生活情境的设计不够合理
数学这门课程中存在许多抽象概念,逻辑性较强,教师在课堂上设立教学情境时,如果所设计的情境不够合理,会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更难理解,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
例如,有些教师在讲解小学乘法表中“2~6的乘法口诀”时,向学生提出的题目是这样的:“小李1小时写1个字,6个小时写多少字?”“李明1步走4米,4步走几米?”诸如此类,这些问题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不紧密,也不符合正常的逻辑,这种问题的提出都是因为教师平日里只关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对于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结合并不在意,导致学生即使对数学知识有良好的记忆,在实际生活中也并不能合理地将其加以应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
二、小学数學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探讨
1.细致分析数学教材,添加生活元素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才能使教师的生活化教学效率有所提升。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可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要对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加入生活化元素,将较为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使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投入数学课堂中。
2.不断创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教师要不断创新自身教学模式。教师要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性格特征进行充分的了解,以此为基础制订教学规划。当教师在讲解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时,可以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使学生理解起来更为容易,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可以采取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比如,教师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时,学生往往很难理解,此时,教师可以使用一条绳子围成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自行测量和计算,调动学生的感官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3.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程时可以发现,在设定生活情境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越紧密、越真实,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热情就越高涨。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工作时,要充分发挥生活情境的作用,从学生的喜好和生活习惯出发来选择生活化素材,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4.在生活应用中感悟数学价值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其也是要应用于实际生活。人们是从生活中发现的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时,要试着使用自己所知道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因此,当每一节数学课程结束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分配一些小任务,让学生将课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实践。比如,当教师讲解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家的地砖周长加以测量和计算,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能力。
三、结语
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前,生活化教学方式是教学领域的重点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不断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内容相联系,采取情境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能力。教师在制订数学教学方案时,要充分融入生活化元素,为学生营造有趣且活跃的学习氛围,充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郭艳春.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20(10):130.
[2]潘云凤.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西安会场)论文集(一)[C],2020:78-81.
作者简介:王生明(1982—),男,汉族,江苏淮安人,中小学一级教师,就职于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
编辑 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