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儿童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教育的主渠道,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具有实效呢?要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下功夫。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有效环节;合作研学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课在立德树人中是关键课程,是不可替代的课程。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儿童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教育的主渠道,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具有实效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要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下功夫。余文森教授曾提出有效教学的三个维度。有效果:学有所得;有效用:学的东西是有价值、有用的;有效率:学的过程和方法是科学的。要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实现有效教学,让深度学习、真实学习真正发生,我们可以通过课前引学、课中反馈、合作研学、拓展延学等环节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课前引学,学习任务早知道
课前,教师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导向,可以制作导学卡使其充当学习任务单的角色,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可视化。导学卡能使学生明确课前自主学习的目标,明晰学习思路。在学习任务单中,教师还可以设计“我的学习困惑”这样的板块,让学生记录自己在预学过程中的疑惑。教师根据学生课前预学大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以学定教,重构教学流程。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各行各业》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生活中的行业有更全面的了解,我课前组织学生开展“行业小调查”,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行业。为了增强调查的可操作性,我课前设计了以下导学表:
通过引导学生访问身边的5个人,填写调查表格。这样,他们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工作,以及行业与工农业等生产部门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并记录下“我在调查中的困惑”,让学生明确自己本节课的学习侧重点。通过这样的课前导学活动,清晰明了地呈现了教学内容,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课中反馈,多元评价促发展
课中,教师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展示学生学习的思维结果,让学生根据展示的作业进行讨论,从而挖掘出“对”的精彩和“错”的价值,让他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做到举一反三。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马路不是游戏场》一课时,为了更好地达成遵守交通规则这一目标,我们首先让学生全面了解和小学生有关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课前我开展了“交通标志、交通设施大搜索”活动。组织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到街上或者公路上观察他们看到的交通标志或交通设施,可以用手机拍下来,也可以画下来,还可以到网上或者书籍上查找常见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把其中印象深刻的打印出来或者画下来。课堂上,通过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开展小组交流展示活动,并派代表反馈,引导其他组的同学适时点评、补充。这个过程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拉近了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合作研学,知行合一促成长
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中进行小组合作体验,教师发挥主导性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以生为本,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学生的指导者、引路者、促进者,从而让学生获得感悟、习得技能,提高德育实效。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钱该怎样花》一课时,在引导学生明白“花钱要考虑身体健康、家庭条件、实际需要等因素,要学会取舍”这个道理之后,我在班上分小组开展了一次“我的花钱计划”的情境模拟活动——学校要组织一次秋游活动,每个人可以向家长要30元秋游经费,用于购买秋游活动中的食品、用品。提示:花钱要合理,要考虑秋游的需要与身心健康!注意不超出预算,允许有结余。让学生先在小组中开展讨论,然后合作制订各组的花钱计划。汇报时说明自己的花钱计划是什么,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安排。经过一番汇报,我们可以看到合作的结果:好些精明的“小当家”——不但买了干粮,还搭配了水果、饮料;有些学生考虑得更周到,还买了一些书,供秋游途中解乏……经过模拟活动中的合作研学,孩子们对花钱的学问有了更深刻、更直接的体验。此时,我鼓励他们二次修改自己的花钱计划。这一次,学生的花钱计划明显比之前更科学、更合理。通过这样的仿真合作模擬体验,培养了学生合理消费的意识,丰富了合理花钱的体验,提高了德育的实效。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些教学环节可以调整顺序灵活使用,也可以交替使用。如此教学旨在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把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能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参考文献:
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修惠英,女,1982年2月出生于福建省长汀县,现任一级教师。近年来,致力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钻研与学习,曾参加省、市教师技能大赛,执教的多篇课题获“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