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温
摘 要:社会在进步,教师凭借先进的理念审视以往授课模式,找到其中不足并有方向地改进,旨在营造出饱含时代气息的课堂,让学生带着好奇与热情参与进来,释放出自身潜能而做到全方位成长。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借助当前最为有效的群文阅读手段来优化授课方案,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来强化学生所应具有的文学素养,结合其实际需求制定不同的阅读目标,使之形成自学意识,在多元阅读中强化探究精神,构建出新时期下高效的群文阅读课堂,锻炼其综合能力而跟上时代进步潮流。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群文阅读;方法探究
群文阅读是现阶段经过实践并有着一定成效的新型教学方法,具有独特性与趣味性,与学生需求做到极大程度契合,受到广大教师青睐,也开始融入课堂并给学生带来新颖感,凸显吸引力。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能够对当代学生所掌握的大量知识做到切实有效的拓展,通过群文手段有效打开其思维,故教师对自身角色应做到多元转换,退居点拨位置,借助多样化阅读使之饱含热情参与课堂活动,凸显新模式下的授课成效,锻炼与提升其各项能力。
一、突出文章联系,强化文学素养
以往的授课中,教师沿用带有“灌输性”的方式使学生在接受所需知识时凸显被动性,同时也形成抵触心理并付诸行动,整体授课成效停滞不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总揽全局去改进授课方案,巧用群文阅读的手段,将结构相同或主题相近的文章进行切实有效的结合,在对比中让学生寻找到其中异同,在融合方式下对所学内容做到极大程度的巩固,能够灵活地将其与生活现象挂钩,正视社会中不良情况而免除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带着极高的文学素养做到健康成长。例如,在解读《元日》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诗文中去鉴赏当中情感,也使之价值观得到强化。教师基于群文阅读,将《清明》与之结合,先借助多媒体等设备展现过年景象,让学生看到我国历来对过年都较为注重,使之产生好奇:“古人是怎么过年的呢?”此时,鼓励学生对诗文进行理解,先读通诗句,再根据字句意思打开思维空间去想象,让其在脑海中形成过年画面,激发其讨论热情。部分学生表达出“古人除了过年之外,还有什么别的节日吗”,教师收集到其求知欲望,随之将《清明》融入,让其借助刚才的阅读技巧来探究“清明节有什么特点”,使之饱含热情参与进来,在对比中了解到诗人所希望表达的情感,也对寻找酒家、雨天悲伤等画面进行想象,对“欲断魂”做到吃透,也对诗文中的“纷纷”内化而准确解读,把控诗文中展现的心境。群文阅读中,学生看到直观且又突出的文章联系,看到同样简短精练的字句却蕴含着不同景象和情感,在历史长河中强化其文学素养。
二、借助阅读活动,燃起参与热情
小学生对阅读有一定的畏惧感,教师需要丰富阅读活动,给其带来新颖感,吸引学生原本短暂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应重视阅读材料的筛选,寻找质量高的文章,可以通过微课来推荐学生进行一些课外阅读,继而燃起参与热情,提升其应具有的鉴赏能力。教师围绕课文及其题材来选择上乘之作,与书本内容做到结合,既能内化所学知识,也能开阔其原有视野、增长见识,使其思维得到极大程度的发散。例如,在解读《精卫填海》时,需要从文中对话内容里感受勇敢的精神,也对神话有更为深入的理解。教师随之借助群文阅读的活动,将《盘古开天地》和《愚公移山》等故事与之结合,体会献身精神,也在神话中使思绪飘扬,想象出神奇景象,产生趣味感,愿意去阅读更多的神话故事。教师还在阅读前播放与之相关的视频片段,通过画面来对学生的感官做到极大程度的刺激,使之好奇“古人是如何想象出神话类故事的”。此时,教师鼓励学生对下一节课所要接触的《普罗米修斯》进行预习,了解希腊神话,体味各国人民都有着献身精神,同时在微课中推荐阅读《女娲补天》,让其将中外文化进行综合性对比。学生在阅读时产生疑问“原来外国也有神仙,而且穿着特殊,那么还有别的神仙吗”,教师顺势寻找相关希腊神话并设计为“资料袋”,让其在课下安排时间进行选择性阅读,了解宙斯的霸道,也接触到拥有正义感的大力神。学生在课间讨论自身所知道的神话人物,在分享中产生好奇,继而产生阅读热情,教师根据其真实需求选择主题相近的多篇文章鼓励其阅读,使之带着主动性去参与,满足其多样化的阅读喜好,“搞活”语文课堂。
三、制定阅读目标,培养自学意识
群文阅读有着一定的灵活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真实情况去设计多层次的阅读目标,使之能夠凭借自身能力来完成不同的阅读任务,产生成就感的同时也从中获得乐趣而燃起热情,无形中激发其自学意识,对小学生在成长中彰显的个性差异做到尊重。例如,在解读《爬山虎的脚》时,教师可以与《蟋蟀的住宅》结合进行群文阅读,通过精读、速读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来阅读,同时回顾之前所学的《不会叫的狗》,对动物特点进行探究。学生可以在民主化的群文阅读下选用自身较为喜爱的方式去参与课堂活动,也会根据文体种类、篇幅长短等来调整阅读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收集到较有价值的内容,萌生分享意识。学生在阅读《爬山虎的脚》时,对爬山虎的“脚”产生怀疑,教师通过多媒体等设备将爬山虎放大并加快播放其生长速度,让学生看到并感到震撼。学生对植物特点进行探究,也在群文阅读中对蟋蟀有所了解,更是对其习性感到好奇,引发阵阵欢笑,在愉悦心情中去勾画出描写其住宅的段落。教师巧借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对蟋蟀住宅进行讨论,根据文中描述来绘制出一个草图,各小组开始分享自身看法,多角度思考进行碰撞而萌生创新意识,开始绘制并加上装饰品,让住宅更为温馨。组员间相互帮助,外向的学生带动组内成员一同在文中进行寻找,同时也对两种文章进行对比,一个是描写植物,一个是动物,但在写作手法上又有雷同,让学生主动去寻找从而强化其鉴赏能力。
四、通过多元阅读,形成探究精神
群文阅读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中凸显出自身优势,教师借助其灵活和多变性来设计不同的阅读活动,学生才能饱含热情参与其中,释放出潜能而形成语文素养,授课成效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教师对阅读活动进行切实有效的丰富,课堂气氛也一改沉闷感,洋溢着欢笑,学生带着热情走入书本内容,通过阅读感受其中的情感,领悟人生哲理,形成正确三观并规范自身行为,做到全方位成长。例如,教师在解读《望庐山瀑布》时,鼓励小学生运用多种不同方式去搜集唐诗内容,也可以寻找简单而又熟知的宋词,同时邀请其讲述诗文内容,凸显每位学生不同的阅读个性和理解角度的新颖,使之成长中爱表现的欲望得到极大程度的满足。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群文中感受到阅读价值,开始积累大量不同形式的词句,发现在写作时能够加以利用并使作文更加丰满,呈现出多维度,避免了以往的雷同性,彰显个性在新模式授课平台中的发展,其文学素养得到切实有效的提升,视野也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而逐渐拓宽,能够正视社会现象,对历史及未来均有着独到见解,并在作文和口语表达中有所体现,形成创新意识。教师还可“以赛促学”,组织有趣的阅读比赛,通过精心筛选在微课或微信群中布置阅读任务,设计实物奖励,使之燃起热情开始探究阅读技巧,寻找到多角度下新颖的内容,受到教师尊重和同学的认可,轻松表达出心中所想,也愿意紧跟授课节奏探究更多阅读内容,体会到其中魅力,在后续学习中形成终身的阅读意识,带着探究精神参与课堂活动。
五、转换教师角色,凸显教学成效
以往的阅读重点并无突出性,部分教师在授课时没有传授阅读中所需的一些技巧,往往是灌输书本内容,学生经验不足而无法面对新课标下增加的阅读量,倍感吃力。为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对自身角色进行切实有效的转变,做到多元化,退居点拨位置,以引导角色来对其进行多方服务,使之被推送至课堂主体位置,一切授课活动均为其服务,满足小学生在新时期下的各项需求。教师对固定式阅读进行优化,巧用群文阅读来打开小学生富含潜力的思维,继而独立思考。例如,在解读《枫桥夜泊》时,教师通过多媒体等设备播放《西湖》这篇文章,同时结合《惠崇·春江晚景》进行群文阅读。学生在对比下看到作者对钟声的偏爱,用一整句来进行描述,在吟诵中心灵仿佛被洗涤,在群文中去寻找诗文中对情感的表达。教师在该过程中通过点拨来对学生进行提点,使之始终自发去想象诗中景象,对苏杭美景产生热爱,也从中发现两座城市间自古便有着联系,继而愿意通过阅读去了解我国山河的壮美,认识到自身见识并不足,迫切地希望从阅读中得到满足。教师以友人角色寻找相关的阅读文章,列成一个简单明了的读书条让学生有选择地去完成,凸显群文阅读的实效性。
小学语文课堂中以往授课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教师带着长远眼光将群文阅读与日常解读环节相结合,营造出愉悦气氛让学生萌生好奇心并转化为求知欲,紧跟授课节奏探究所需结果,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极大程度的锻炼。实践中,教师紧跟未来发展趋势,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设计群文阅读,做好文章筛选,尊重学生在成长中所彰显的个性特点,通过层次化目标来迎合其喜好,使之寻找群文中异同,看清当中联系,在脑中形成较为牢固的知識框架,结合新旧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使群文阅读所具有的效用得到极大程度的发挥,再创教学辉煌。
参考文献:
[1]张力婧.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8):53.
[2]陆建设.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J].华夏教师,2019(24):76.
[3]方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8,8(12):50-51.
[4]陈慧敏.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6(6):65-66.
[5]叶利娜.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读写算(教师版),2015(31):183.
[6]肖琴.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究[J].速读(下旬),2018(2):248.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