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洪平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若不仰范前哲,何以贻厥后来。”(《史通·内篇摸拟第二十八》)这些年我一直想把工作之余搜集的张瑞玑佚文佚诗,还有南北和议期间北京政府总代表朱启钤保存的张瑞玑赴陕划界电文(收入中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一九一九年南北议和资料》)、《政府公报》《申报》登载的张瑞玑电文,与陕博本(1983年陕西博物馆《谁园集》)、王注本(1988年王作露编注《张瑞玑诗文集》)、北岳本(1998年北岳文艺出版社《张瑞玑诗文集》)汇在一起,重新编目、校订、作注,出一部比较完整的张瑞玑作品集。几年前遇到一个机会,便动手做起来,中间又编了《张瑞玑先生年表》,打算附在集后。年表篇幅过长,不舍得删减,遂改为《张瑞璣先生年谱简编》,在《映像》杂志连载,引起不少人注意。北岳文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续小强了解我掌握资料的情况后,提议增补内容,“做成一本书”。我眼前一亮,当下就答应了。
我想起1996年下半年,海内外多家新闻媒体竞相报道西安发现所谓“《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的消息,被历史尘埃湮没已久的张瑞玑先生无端遭牵连,重新进入公众视野。据报道称,所谓《孙武兵法》八十二篇“是由清末及民国时期晋陕名人张瑞玑及其子孙四代精心收藏的”;某些论者对张瑞玑缺乏基本了解,辞气之间有所贬损。幸有考古学家吴九龙先生仔细考证了张瑞玑的生平和世系,发现媒体消息的“背后隐藏着惊人的伪事”,断言“张瑞玑于书籍内行”,“张瑞玑从未拥有过竹简兵法”(见同年12月17日《光明日报》)。紧接着《人民日报》《文汇读书周报》转载《中国文物报》记者的权威报道,指出“《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纯属伪造”。为了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张瑞玑,我写了一万字的《张瑞玑其人》,发表在1997年3月1日《文汇读书周报》,由此促成了《张瑞玑诗文集》的出版。人们惊奇地发现,近代山西还出过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民主革命家,这样一位啸傲苍穹的铁肩诗人。进入网络时代,关注、研究张瑞玑的人越来越多,或崇仰其风骨伟岸,或敬慕其大材槃槃,或品读其诗文书画,或追踪其卓荦生涯——是该出一本张瑞玑先生年谱了,感谢续小强社长!
之后,夜深人寂,一灯相伴。我有时感到莽撞,甚至越做越“怕”,唯恐有什么闪失,愧对谱主,贻误读者。但是从未想到过放弃。就这样凭着一股蛮劲,苦不堪言、乐亦随之地挺过来了。其间幸运之神也来光顾:今年春节,女儿休完假准备返京,母女俩忙碌着,我在书房翻检资料,忽然似灵光一闪,被《红楼梦》版本研究者探寻了六十多年的乾隆甲辰本在山西的递藏关系跳到眼前。遂作《张瑞玑:<红楼梦)甲辰本收藏者》,登在3月7曰《文汇报》“笔会”副刊,引起红学界对张瑞玑的关注。
回眸来时路,华发惊流年。书稿付印之际,我十分感念诸多师友和张氏后裔。少年时我跟着大哥卫建民做起文学梦,后来从政了,但工作之余最感兴趣的还是读书,偶尔也写点什么。张瑞玑诗文总是常读常新。搜集张瑞玑佚文伕诗、生平资料,探究其人生轨迹、思想脉络与辛亥鼎革之际的时代关系,成了我业余生活的一部分。大哥对我研究张瑞玑很给力,我也逐渐由张瑞玑个案研究,扩展到对清末民初中国史、山西地方文献和乡贤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山西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刘毓庆教授学养深厚,节假曰我常去椿楸园请益,加之他的曾祖父与张瑞玑相契,前辈风谊及其对地方人文的影响,成了我们颇感兴趣的一个话题。书稿杀青后,承蒙刘教授赐序嘉勉。近年致力于文化家族史和民国人物研究的苏华先生,知道我做张瑞玑年谱,把他想到的一些书目,连同张瑞玑的进士同年胡嗣瑗的《直庐日记》等电子资料拷人U盘送给我,且坦率地对初稿提出意见。山西图书馆副馆长王开学二十多年来对我无数次的查询,总是春风拂面,有求必应,乃至不恤周折,联系国家图书馆、陕西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宁波“天一阁”等,屡有所获。谱主曾孙、西安张七先生,年初陪我一同到西安碑林博物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查询20世纪70年代末入藏陕西省博物馆的张瑞玑遗稿的下落,惜已无踪;又在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他的寓所,拿出百年前张瑞玑在国会参议院的议员照、夫人刘氏的照片,还有张小衡《先君事略》(手稿)、各界名流吊唁张瑞玑的三册哀挽簿(原稿)、山西省人民政府文教厅1952年为捐献“谁园藏书”之举致张小衡的公函(原件)等珍稀资料。最近张七先生又找见一枚“老衡鉴定”的白文晶章,拓在宣纸上寄过来。谱主曾外孙、兰外匝宪先生,二十多年前与我书函往来,提供了陕西省政协所藏章太炎《故参议院议员张君墓表》的抄本(复印件);不久前又通过微信告知,抗战初期太原沦陷后,谱主女儿张韵兰一家逃难中得到邓宝珊将军关怀的情形等。三晋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张继红、于成龙研究者王毅鸣、夏县退休老教师陈习文,对初稿体例、文字校核提过宝贵意见。北京画院研究部研究员、顶堂主人怀一,热忱关注年谱出版事宜,对装帧设计给予友情帮助。我在搜集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的过程中,还得到下面诸位的帮助:山西档案馆副馆长孔凡春、赵意空研究者郝岳才、谁园文管所所长解潭之、临汾市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李国富、文瀛书院院长卫方正、槐荫草堂主人张根年、临猗县图书馆馆长荆福奎、洪洞县委党校原副校长张誠等。在此深致谢意!
张海先生、陈巨锁先生慨然题写书名,幸何如之!
责编韩玉峰、美编张永文精审不苟,并此致谢!
最后想要说明的是:(一)本谱是编著者业余研究张瑞玑的阶段性成果,倘有细心的读者发现个別史实与编著者前此发表的文章不尽一致,请依本谱。(二)谱主的政治活动、人生经历、诗文书画十分丰富,编著者虽穷搜多年,仍然会有一些存世的重要资料未能找到,只能留憾于此,期来日再补丁。如蒙指津,深所望也。(三)限于编著者的学识和能力,错谬之处实属难免,敬请有关专家和读者诸君鉴谅赐教!
2019年12月6日夜于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