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珊
摘 要: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谈心谈话,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职位的共通性,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目中充当着“心理调节者”一角色。因此辅导员可在与学生的谈心谈话工作中合理运用心理咨询共情技术,辅导员需要做好谈心谈话前的准备工作,善于共情性倾听,找到谈话中的共情切入点,进行合理的共情表达,最后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善用共情技术可以提升谈心谈话工作的效果。
关键词:共情;谈心谈话;高校辅导员
一、什么是共情
(一)心理学视角下的共情
共情,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同感”“投情”等,属于咨询心理学范畴,它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互动关系。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认为,“共情”就是感受咨询当事人的私人世界就好像感受到你自己的世界一样没有差别,却也绝对没有失去这个“好像”的特点。罗杰斯还说,共情还意味着让你所共情的人知道你理解了他。因此,这意味着去感受另一个人感受到的痛苦或快乐,就像他感受到的那样;并去觉察其原因,就像他觉察到的那样,但是永远不失去这一认识:好像我是痛苦或快乐的,如此等等。如果失去了这个“好像”,那么这种状态就是一种认同。在咨访关系中,共情一般指的是,咨询师借助来访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来访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来访者,以影响来访者并取得反馈。
(二)共情水平
在咨询心理学上,咨询师想要准确共情,需要重点关注三个重要的因素:一是要有共情的意识,也就是说心理咨询师能够理解到共情在咨询中的重要性;二是掌握共情的技巧,咨询师能够掌握共情技术,知道如何正确的使用共情;三是敏锐的判断力,即咨询师能够认识到咨询产生的效果。卡可夫曾把共情划分为五个不同的水平:从对咨询关系只起破坏作用的共情水平到咨询者具有相当准确的理解的共情水平。水平一,毫无共情反应,即完全忽视当事人的行为和感受;水平二,片面而不准确的共情反应,理解当事人的经验及行为忽略而轻视了那些值得注意的情感因素;水平三,基本的共情反应,理解当事人的经验、行为及感受,但忽略其感受程度;水平四,较高的共情反应,理解当事人的经验、行为及感受,并把握其隐藏于内心的感受和意义;水平五,最准确的共情,即准确把握当事人言语传达的表层含义,亦把握其隐藏的深层含义及其程度。目前在国内,心理咨询师除了使用卡可夫的共情五水平法,也有一部分学者以是否能够挖掘当事人未表露的深层感受为关键点将共情区分成初层次共情和高层次共情两种。
(三)共情的意义
在咨询心理学上,当咨询师表达共情时,咨询师能身临其境理解来访者,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材料。来访者会感到自己被理解、悦纳,从而会感到愉快、满足,这对咨询关系会有积极的影响。促进了来访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达到更多的自我了解和增加双方的交流。特别是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关怀和情感倾诉的来访者,会有更明显的咨询效果。
二、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中如何合理运用共情技术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文件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谈心谈话作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载体之一,是辅导员联系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形式,是连接学生和辅导员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环节。
在辅导员开展谈心谈话工作中,巧妙地运用心理学技巧,可以促进辅导员进一步了解、尊重、帮扶、引导和鼓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正和学生做到亦师亦友,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在谈心谈话工作中,辅导员想运用好共情技术,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谈心谈话前的准备工作
辅导员要想更顺利的展开谈心谈话工作,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充分。首先,要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家庭成员的构成,和父母关系情况,家庭经济情况等。掌握了以上信息并且在谈心谈话过程中沟通出来,能让学生觉得老师更加平易近人,更容易对老师敞开心思,说出内心里最真实的想法。
其次,尽量谈心谈话前掌握更多的有利信息,一般来说,大学生存在心理困扰、学习困难、经济困难、遭遇突发事故等方面问题时,会主动或者被动和辅导员进行谈心谈话。根据不同学生及所面临的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策略,设定合理的谈心谈话目标,针对部分问题较大的学生,可以采取三次以上的谈心谈话,切勿泛泛而谈。
(二)共情性倾听
霍桑实验表明在人际交往中,如果让对方感到被关注,被聆听,被接受的,就可以极大的激发对方的能动性。罗杰斯认为,倾听要“深深地听”,听出“深埋在他表面语言下面的心的呼唤”,当人发现有人正在接纳的倾听他的感情,他就会变的一点点倾听自己,开始接受来自内心的信息,当他打开自己,就能倾听以前压抑和抗拒的情感,学会了倾听自己,就会变的更接纳自己。不管是主动式还是被动式的谈心谈话,辅导员老師都要做到共情性倾听,放下权威和评判的姿态,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克服自我中心思维惯性,不随意打断和评判学生的想法,以一位知心朋友的身份去接纳学生的情感,对学生隐私保护的一种承诺,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真诚和真心,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被接纳的。
(三)找到谈话中的共情切入点
作为人的特性的共情认为, 共情是天生的自然的能力,是进入他人的思想和感觉的能力。共情不能习得, 但自知力的增加会加强共情的敏感性。在心理咨询中共情的最佳时机,是来访者在最痛苦、最难过的时候表达共情,且认为共情的次数不宜偏多,否则极易导致来访者产生过多的焦虑以致妨碍咨询的进行,一般在50分钟的咨询过程中,共情3次为最佳。在谈心谈话过程中,辅导员要想成功地运用共情,提升谈心谈话的质量,找到谈话中的共情切入点非常重要。一部分辅导员简单的以为,共情和同情在这种情况下,是一样的情况,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若辅导员长期同情学生在情感等方面的遭遇,忧学生之忧,喜学生之喜,很容易卷入到学生的情感之中,长期以往,辅导员会耗竭,甚至容易激发出自身的负性情绪,谈心谈话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思想,从自身的角度来解决学生反映的问题。事实上,共情并不等于同情和怜悯,同情是为了安慰他人,而共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他人,共情需要在情绪上保持一定的距离,辅导员需要从学生的悲伤和恐惧的情绪中走出来一点,跟他们产生一定的距离,在这个距离空间里,辅导员的想法才能对自己的感受产生正确的效果。共情时还需要把有倾向性的偏见放在一边,并控制住那些自动进行评判和谴责的冲动,尝试去真正地理解他人,最终甚至原谅学生。
辅导员要根据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大概的联想到谈心谈话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的心理情绪,人类最基本、原始的情绪有四种,分别是: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而当代大学生最常见找辅导员谈心谈话的原因是因为现阶段或长久以来存在悲哀和恐惧的情绪。在谈心谈话过程中,师生双方建立起一定的信任关系,当学生对辅导员放下了心理上的戒备,并愿意说出隐瞒在心底下的故事的时候,辅导员要通过观察,察觉出学生情绪上的变化,进行心理位置上的轉换。在共情状态时,辅导员应该尽量进入学生的世界当中,从中体会到学生的情绪体验。共情是指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洞察体验对方的情感、思维,并把自己洞察体验传递给对方,影响对方,取得反馈,这是助益性人际关系的最后一个要件。恰当的共情,可以使对方产生愉快满足的体验。
(四)共情的合理表达
共情的合理表达,不仅辅导员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还需要学生积极地配合,这样才能使谈心谈话过程更加的顺利。在共情中,辅导员和学生共享着同一种体验,辅导员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做出自己的回应。为了更好地表达共情,我们可以尝试以下的方法:①当学生有些信息表达地比较模糊时,辅导员可以打断一下,以确保学生所表达的内容是自己所理解的那样。②当辅导员提问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封闭式问题,要用开放式问题,表达自己想与学生进行真诚沟通的想法。③辅导员在认真倾听学生的表述时,可以给予一些必要的应答,尽量做到应答时简明扼要。④辅导员在表达共情的过程中不要匆忙下结论,而是要做到让故事充分展开,不带偏见地认真倾听每位学生的故事。人都是不断改变的,每个人都有发生转变的可能。⑤表达共情时,我们还要关注自己的身体感受。人的头脑和躯体之间是紧密相联的,愤怒的时候会心跳加速,恐惧的时候会全身紧张。如果你和对方产生了共同的情感,也会有同样的躯体反应。⑥在谈心谈话过程中,要设定边界。辅导员要学会分清对方和自己的事情的界限,切勿为了减轻学生的问题而进行过分地自我暴露。⑦在谈心谈话过程中,既不可以一言不发,也不可以陈词泛滥;既不可简单地判断学生的内心想法,更不可频繁使用一两句话来安慰或同情学生。
(五)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
共情让我们能准确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感受,但带着这种理解做出的行为才是最重要的。辅导员在每一次谈心谈话结束之前,除了对该次的谈心谈话做一个小总结,还应该启发学生思考自己的问题,经过了和老师的一番倾诉之后,获得了老师关于自己所阐述问题的一点建议,自己要怎么做才能把合适自己的建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一步,也可以看作是共情技术运用在谈心谈话过程中的最后一步,因为学生既被接纳和关注了,又满足了述说的需求,也被认可了起情绪的原因和理由,心情已经好很多,也感觉到了被理解和关注。
比如一部分学生起情绪是因为觉得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人做了一些事情而让自己产生情绪的,辅导员需要启发学生理解他人,从对方地角度思考问题。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不再有情绪,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引导学生从当前这件事情中走出来去关注未来怎么解决这件事情。辅导员只有通过启发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单纯的提建议和指导的方式替学生解决问题,才可以真正有效的帮助到学生,更好的帮助学生成长。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辅导员本身也在
参考文献:
[1]胡沿林.高校辅导员谈心工作中“五必谈”工作方法探讨[J].智库时代,2019(40):295-296.
[2]何蕾蕾.“共情”在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中的作用过程[J].现代教育科学,2017(12):20-23.
[3]刘杭.浅析心理咨询中的共情技术[J].现代交际,2016(22):140-141.
[4]Arthur Ciaramicoli;Katherine Ketcham.the power of empathy.[M]Beijing.China Zhigong pres.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