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燕
摘 要:利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创新,同时定向研究不同专业思政元素集成,使资源共享,达到专业思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发力的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知信行合一,实现育人一体化。从而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成果导向;分众;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灵魂课程。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政课发挥育人作用的地位更加突出,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进”工程,中共中央办公厅、教育部、各省市等部门陆续发布若干文件,通过一系列的要求特别强调思政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于1981年由美国学者威廉姆?斯巴迪提出并使用,它的核心特质是“学生中心”“向下设计”“鼓励成功”“持续改进”。该理论一经提出很快得到重视与认可,并迅速成为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2013年,我国开始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目前现已成为高等院校课程改革的有力支撑。
2016年开始,相关学者陆续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应用到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研究中。关于该理念的思政课程教改和课程思政改革也陆续有教师尝试。2019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如市场营销“课程思政”、会计“课程思政”等不同的专业课程思政放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研究,大大推动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与教育教学改革结合的发展;也使得思政课教师关注到这一理念对教学改革的有力支撑,开始深入开展该理论对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的研究。
随着学校思政课教师配备到位,思政课教师不再疲于应对超负荷巨量的教学工作任务,更多的转变为研究思考面对不同生源类型、不同专业的学生如何激发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渴求,作为从事思政课教学近三十年的老教师,研究探索针对不同专业进行基于成果导向的分众教育模式的改革。
一、改革研究的意义
(一)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性强的特点,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职业教育培养的优秀人才是技能型专才。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成功情境下以自信的态度完成学校任务,是学校和老师的职责所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中的“成果导向、生本思想、能力本位”正好契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关注的“学生该干什么、学到了什么、能干什么”;在考核评估上更多关注于“学生该干的是不是都能干了,即目标的达成”。通过教改,让学生有学有所成的“获得感、幸福感”,让师生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满足感、幸福感”。
(二)找准思政课教学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的“触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高度融合、同频共振,实现“协同效应”。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创设与专业相结合的成功情境,同时贯穿于思政课和专业课中,深如挖掘带有爱党爱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社会责任、命运共同体等思政元素的教学素材,多角度运用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共同培养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追梦人和圆梦人。
(三)知信行成合一,促进提高思政课与专业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粘度,发挥育人合力,提高专业思政教育工作质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二、改革思路
(一)明确“学生能力养成”教学目标,优化“成果导向”教学设计
基于OBE“成果即目标”教育理念,将“学生的能力养成”定位于思政课教学目标,包括学生知识增长、能力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变等多维度认知层次,可测量可评价。
(1)构建“主题+热点+专业思政+实践”的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将教材内容转化设置为教学主题、紧贴现实热点形成讨论话题、针对相应专业开展专业思政;找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对接点,实施“活动体验+课堂展示+实践笃行”实践体系,优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专业体验实训、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等纳入教学内容,让实践教学“活”起来。
比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病毒期间,涉及纺织服装类专业的热词就是“一次性口罩”“熔喷布”“防护服”,这些物资的产能迅速攀升、合作企业转产、国与国之间捐赠往来的事例,及时纳入到全国一盘棋教育、中国精神教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中,将热点、生活纳入到教育中,生动鲜活,学生易于接受,教育浸润其中。
(2)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双轨并行的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测试、成果展示分享以及体验、实践报告、学生观点和态度表现等,实施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团组评价、教师(师傅)评价、考试卷面测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二)配套建设定向“网络资源+实体资源”思政课教学资源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中的反向设计原则、个性定制原则,以纺织服装类专业为例配套建设优质教学资源。纺织服装类专业有着近三十年的办学历史,资源丰富,分类分层次梳理教学资源,实现分众、个性培养目标。
(1)网络资源。与专业教师联合挖掘育人资源,设计典型成功情境,弘扬中国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卓越匠心文化、培育科学精神等,增强职教文化自信。思政课、课程思政共用典型成功情境案例,实现资源共享,在教学平台设置专区,满足学生随时在线学习。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资讯、图片、VR等形式传播相应资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
(2)实体资源:利用校内外专业实习实训场所,如1960丝绸文化创意园、舜唐服饰研究院、丝绸染缬基地、齐文化博物院、周村古商城、淄博大染坊丝绸等,设计育人体验活动项目,创建思政实践研学基地。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一体化协调发展,优选校园艺术节、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等纳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思政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联动。
(三)遵循“持续性改进”理念,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依托“定义产出-实现产出-评估产出”的课程教学设计,将“主题+热点+专业思政+实踐”教学体系运用成果导向教育教学模式,在纺织服装类专业中实施一个周期(学期),运用评优、展示等对预期成果目标评估,研究教学效果的变化以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持续循环改进,形成教学“闭合回路”。
三、改革预期成效
(一)改变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
(1)教学模式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师生对学习成果认识模糊。
(2)教学情境案例不典型,随意性强,对专业教育引导不够。
(3)实践教学内容不完整,碎片化现象严重。
(4)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呆板单一,不能体现学生学习全过程。
(二)期望教学改革目标达成
(1)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运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进行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凝练全新教学模式。
(2)以纺织服装类专业为例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同为思政课程教学素材,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真正实现合力,培养塑造技能型人才。
(3)专业实习实训、学团活动成为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将课程成效验证融入到专业教学、日常教育活动中,实现一体化育人。
参考文献:
[1]林雯: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
[2]赵洪梅: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工程教育教学改革[D]2016.6